两人同时受伤,却均非致命。
旁边几个新柳军士兵见状各举兵刃怒吼着冲了过来,唐军士兵立刻弯腰就地翻滚,手中横刀风车般舞动开来,对他来说,杀敌和保命是次要的,登上城墙就是胜利,制造混乱,哪怕为后面的兄弟赢得一息时间,就是更大的胜利。
事实上,他的拼命确实奏效了,呼吸间,他身后又陆续冲上三四个唐军士兵,新柳军士兵顿时大惊,纷纷怒吼着,“杀!”
这怒吼不仅在震慑敌军,更是在预警。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城墙上其他几处也纷纷被唐军敢死队冲了上来,这对守城的新柳军来说,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不可避免的引起一阵混乱。
虽然李曾一再告诫将士务必小心谨慎,但说归说,敌军攻势的放缓,还是让新柳军士兵有所放松,岂料唐军是暗藏杀机。
各处头领纷纷大吼,“不要乱,守住自己位置!”
“嘟—嘟嘟—”苍凉而急促的号角声在黑夜里骤然响起。
李曾、凌灿等将领带着护卫也加入战团,虽然规模不大,但战斗却异常激烈,俱是以命相博。
唐军这边,战鼓声再起变化,重又变得沉重而急促。
新一轮的生死较量开始了!
城墙上,守城士兵可分为近战、远战两种,各司其职。
短暂的混乱后,负责远战的士兵不再顾忌自身安危,拼命的抛掷礌石、灰瓶、金汁,延缓后面唐军的攻势,弓手也不停的抛射。
负责近战的则固守自己的守地,全力压制后续唐军。
恢复秩序的新柳军逐渐稳住阵脚,最起码后面唐军没能大规模的冲上来。
然而,这些唐军士兵再次出乎了新柳军的预料,他们不仅不在乎自己的死活,身边是不是自己人也不在乎,昏暗的火光下,有的在地上到处乱滚,简直像泥鳅一样,有的肆无忌惮的挥舞着手中横刀,所有人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停止。
刚刚稳住阵脚的新柳军不可避免的再次有些混乱,尤其负责抛石车的士兵和弓箭队,几乎停止了攻击。
而下面唐军的抛石车、弓箭队却发动了攻击,顷刻间石块呼啸、箭矢横飞,显然,为了攻取长寿城,他们连自己人的死活都不在乎了。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长寿南门突然变得岌岌可危。
李曾发现势头有些不对,当机立断下令狼牙兵增援。
早就埋伏在城墙两侧登城马道的四百狼牙兵立刻冲了上来。
这些狼牙兵是李曾和商志忠为了应对此次大战,特意在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共计一千二百人,南、东、北每处城门调配四百人。
这些人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厮杀经验极为丰富,而且身高体阔,勇力十足,李曾又特意为这些人配备了铁盔铁甲,人手一柄狼牙棒。
狼牙棒分长短两种,这些人使用的属于短柄,柄长四尺有余,棒头一尺左右,为椭圆形锤状,锤面布满铁钉。其击杀效果不仅靠它的重量,锤头上的诸多尖锐的铁钉常常产生奇特的杀伤作用,尤其对身披铠甲的敌人,具有相当大的威力。
狼牙兵得到命令后,分左右各二百人齐齐冲了上来。
城墙上的新柳军一见顿时士气大振,继而纷纷转身清理城墙上露头的唐军,城墙里侧的则交给了狼牙兵,哪怕背后暴露给敌人也没有丝毫犹豫,这不仅仅是事先的演练和李曾的严令,他们也分得清轻重缓急,若是敌军大规模冲上来,此城必破无疑。
狼牙兵不在乎弓矢、不在乎石块,冲上城墙后,立刻分成两列,一路向前横推,手中狼牙棒呼呼挂风,兜头便砸。
唐军敢死队顶不住了,狼牙棒杀伤力太大,身上的皮甲根本顶不住,一棒子下去,连砸带扎,立刻血肉模糊,若是被砸到头上,便立时毙命。而他们手中的横刀砍在对方的铁甲上却收效甚微,杀伤很是有限。
四百狼牙兵虎如狼群一般,此处城墙长在两里有余,短短一刻钟,狼牙兵便顺利会师。随后便转头协助其他士兵守卫城墙,但有露头的唐军,挨上狼牙棒立刻就栽落城下,几无还手之力。
唐军似乎发了疯,尤其后调来的一万生力军,体力充沛,精力十足,势头极为强劲。
新柳军也发了疯,拼了命的压制唐军强横的攻势。
冲上来,杀下去,再冲上来,再杀下去,反反复复......城墙下,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横流,唐军士兵战靴踩在地上,都有些湿滑泥泞了,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
这个时候,什么战术,什么计策,都已经不重要了,双方都憋着一口气,谁顶不住,谁就一败涂地。
李世民领兵多年,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向来镇定自若,岳镇渊渟,此刻也不由动容,一只手紧紧攥着佩剑,手背上青筋暴起。
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文官更是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喘。
其实,他们离的挺远,昏暗的火光中,也看不太清,但那一声声嘶吼,一声声惨叫,刺破了战鼓声,震人心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以命相博的惨烈。
一刻、两刻、一个时辰过去了,厮杀还在继续。
这时,战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唐军云梯再结实,也架不住连续的蹬踏,更何况还有滚木、石块、金汁不停的倾泻,十几辆云梯相继散架,而后续的云梯却因为路上的石块、滚木,以及尸体,很难再靠近城墙。
尉迟恭心中暗叹,都已经攻上了城墙,如今却要功亏一篑。
拨马来到李世民面前,尉迟恭双手抱拳,“殿下,卑职领罪!”
李世民安慰道:“敬德何出此言?攻城本就不易,萧正也非薛举、王世充之流可比,新柳军对其忠心耿耿,且征战多年,俱是悍卒,此非战之罪,敬德不必自责。”
“卑职谢殿下宽宥,但不知接下来该当如何?”
见尉迟恭询问,其他人也不由看向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