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警花追我到元朝 > 第387、388节 文氏归唐…中秋宴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7、388节 文氏归唐…中秋宴会

鼓乐交奏声中,唐侯府内外一片喜气洋洋。李洛亲自将文天祥请入中院花厅奉茶,崔秀宁也出来迎接,口称“文山先生”。

崔秀宁其实比李洛更加高兴。民族英雄文天祥,可是她策划救出来的。可是,她骄傲了吗没有。

“文某,见过王后。”文天祥站起来拱手行礼。他一看崔秀宁气质和排场,就知道她是唐国国君之妻。

崔秀宁笑道:“文山先生客气了。妾身不是王后,乃是唐国夫人。君上并未称王,我唐只是小小侯国罢了。”

文天祥这才想起来,这唐君的确还未称王,乃是唐侯。

他很是感慨。要是换了一个人,在海外拥有这片基业,估计早就迫不及待的称王了吧就算不称王,起码也会称公。可这唐君,仅仅是称侯。

这说明唐国国君深知名器之重,心怀正统之念,很有自知之明,而且知机务实。

仅此一条,就尽显风范。此人,绝对不是个草莽英雄。唐国,也不是个草台班子啊。

其他不说,仅凭唐君夫妇二人的气质,就让文天祥心中讶异。他见过的上位者,帝王将相多矣。可这二人的气度,竟是他生平仅见。

这种气度难以言喻,就是感觉很不同,很不一般。文天祥阅人无数,却没在第三人身上发现这种气质。

此时,李洛又换了一身较为正式的氅衣襕衫,笑吟吟的说道:“今日乃中秋佳节,而文山先生又得脱牢笼,驾临海东,真是双喜临门啊。”

文天祥道:“君侯如此礼遇,文某乃亡国遗臣,苟活之身,实在惭愧之极。”

“文山先生言重了。先生乃国家梁柱,汉家豪杰,巍巍乎高哉。寡人礼敬先生,不过是崇敬华夏气节,乃本分也。”李洛肃然说道。

李洛随即下令,举办迎接文天祥的酒宴。并吩咐所有旅帅级的武将,以及处曹级文官以上,部来唐侯府作陪。

唐国的宫宴礼仪,李洛早就定下了章程,只是一次都没有用过。今日却是第一次使用了。

一声令下,唐侯府的女官、执事、庖厨等百余人部动了起来,准备酒宴。

从日国皇宫俘虏的两百多名乐师舞姬,也将第一次派上用场。

李洛如此礼遇文天祥,当然不止是出自对文天祥的尊敬,也因为文天祥的价值。

文天祥可不止是个文采斐然的文人,他也是一个被低估的良相和良将。

后世很多对文天祥了解不深的人,都受到文天祥“气节”的影响,以为他正气有余,而军政才能不足,这纯粹是个误解。

战略上,文天祥坚决反对议和,主张宋廷大办民间团练,派大臣建立方镇,这其实就是曾国藩编练湘军的办法。

而且,他多次建议宋廷以水师优势,跨海恢复江浙,封锁闽浙海域和长江天险。然后集中兵力构建西部防线。

当时宋朝还占据着福建,江西和两广,湖南。水师也仍然强势,这个战略具备很强的操作性。

然后,宋廷部置之不理,只是一心求和。甚至为了求和,将汉奸叛臣吕文焕的哥哥封王,侄子封为参知政事,恬不知耻的讨好吕文焕,希望吕文焕居中斡旋,达成议和。

元军攻打常州时,文天祥敏锐的指出常州乃必救之地,万不可失。然而宋廷消极抗战,文天祥只能自己率领麾下疲弱之兵救援常州。

直到宋廷穷途末路之后,才醒悟文天祥的很多军略都是对的,但浪费了两三年时间,已经太迟了。

就连当时担任左丞相,后来投降文天祥的留梦炎,都对忽必烈说,南国人才,无过文天祥。显然指的不是文天祥的文才,而是军政之才。

所以忽必烈屡次劝降文天祥,承诺只要他投降,就是宰相。

其实想想就明白了。文天祥以文官之身,短短一月时间就拉起上万人的武装,坚持抗战数年,在江西时还镇压了反叛势力,和元军打游击。军事才能不行,早就玩完了,哪能坚持那么久

要知道,他的兵马可是民兵,还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官军。

除了才能,李洛更看重的是这面大旗。文天祥是一面抗元的大旗,尤其是在南方数省。有文天祥效力,一旦起兵,李洛会获得更多的人才支持。

李洛已经打定主意,收文天祥为己用。倘若文天祥不从,也绝对不能放他离开海东。

李洛和文天祥谈了一会儿宋末的那段历史,发现文天祥心气已经很平和了。显然,几年的楚囚生涯,让他想通了很多。

“大宋,安能不亡啊。”文天祥叹息道,“死到临头还心存侥幸,一味打压忠臣义士,百般乞和下作之尤,无恢复之气,刚断之志,犹如女子也,丧尽南国民心士气。”

李洛点头,“文山先生高见,寡人深以为然。是以,宋廷不可扶。如今宋廷已亡,更不可复。但中原不可不复,蒙鞑不可不灭。”

“寡人处心积虑移民海外立国建制,积蓄粮草军械,整饬兵马武备,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再开汉家盛世。”

“文山先生倘若只忠于赵宋,那寡人也不必多言。但设若先生既忠于赵宋,亦忠于华夏,则还请先生助我,为恢复汉家效力。”

李洛说的很直接,文天祥是个聪明人,自己根本不用绕弯子。而且,他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救他出狱就答应效力,只有用大义才能打动他。

果然,文天祥闻言毫不惊讶,“华夏之心,文某片刻不忘。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孰轻孰重文某自有分晓。改朝换代未尝不可,可亡天下,不可。”

“善哉先生所言极是,寡人受教也。”李洛拱手行礼,这道理他当然知道,但作为宋人的文天祥能出说来,就不容易了。

文天祥回礼,毕。继续说道:“君侯皎皎之心,吾已知矣。只是,君侯之唐,究竟是何情势,文某仍然一知半解。请君侯容我查访三日,再做道理。”

李洛明白了。他的意思是,你的唐国究竟什么情况,我还不太了解,请给我三天时间了解了解。我觉得ok,当然入伙。但要觉得不行,不好意思,你还是放我走吧。

这个回答李洛已经非常满意了。李洛很担心他说什么“忠臣不事二主”这样的话。然而文天祥提都没提,显然不是迂腐之人。

无论是不是对赵宋彻底死心,起码他算是答应了一半。

李洛一高兴,又想到一个很重要的事。趁现在酒宴还没有备好,他要请文天祥去观看唐国新建的石经阁。

“文山先生,我唐石经阁,藏了许多独一无二的孤本古籍。此阁秘不示人,但寡人特许先生入内。”

独一无二的孤本古籍

文天祥顿时眼睛一亮,“果真如此那文某就谢过君侯了。”作为一个学问大家,文天祥不可能不对孤本古籍感兴趣。

接下来,文天祥就跟着心中得意无比的李洛,来到唐国石经阁的所在。

因为那些简书古籍事关重大,石经阁就建在唐侯府之内,距离唐侯寝室只有十来丈远,完就是内宅的一部分。

石经阁并不大,只一座三丈方圆的青石屋子,旁边还挖了一口小池塘,池边一溜排了十几只装满清水的木桶。

根据石经阁的管理规定,石经阁之外,每时每刻都要准备十八只装满水的木桶。

整整有四个人守在门口,看守石经阁。

“君上”见到李洛,四个经阁看守一起行礼。

李洛掏出一串钥匙,亲自打开门,请文天祥进入。而负责守卫的一个经阁看守,却按照规定大声说道:“记唐二年八月十五未时,君上亲领人入石经阁”

文天祥忍不住心中一动,竟然如此严格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孤本值得如此郑重其事

等进入石经阁,发现中间赫然有一个圆石桌,几个原石凳。而周围,则是几十个石格。

每个石格都有衣箱大小,外面还围着沙子,沙子之内又是一层木炭粉末,炭末之内又是一层干树叶,似乎是樟树叶。

文天祥知道,这当然是用来防火防潮防虫蚁的措施。

石格之上,则是一个个篆体汉字。文天祥一眼看去,立刻就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这些石格上的篆体字,他自然是认识的。但这些字组成的意思,却由不得他继续淡定。

竟然是虞夏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梼杌、书经、黄帝外经等等数十种。

每一种,都是华夏要么失传要么残缺的古籍其中好几种的名字,只存在于书中。

文天祥深吸一口气,有点颤抖的摸向写着“书经”的石格,目光亮的有点反常,他满是期待的回头看着李洛,“这里面真的是”

李洛郑重的,有力的点点头,“尚书本,就在里面。”

接着,李洛从一大串钥匙中,找出一把刻着“书经”的钥匙,小心翼翼的打开。

石格一打开,里面首先看到一个牛皮袋,打开牛皮袋,赫然是一个个竹筒。每个竹筒上标着数字。

李洛拿起标着一的一个竹筒,拧开盖子,轻轻拿出一卷竹简,微笑着双手捧起递给文天祥。

文天祥双手接过,小心翼翼的打开这古朴的简书,慢慢的,他脸上就露出惊喜若狂的神情。

“是真的是尚书是古文尚书君上,这应该是真正的书经,不是伪作,不是伪作啊”文天祥脸上都是泪,却一脸狂喜之态,再无丝毫大家风范,就连对李洛的称呼,也不知不觉的从君侯变成君上。

文天祥是当世大儒,海内文宗。而宋明时代的硕儒,没有不研究金石古文字的。没有金石功底,就不是真正的大儒。所以,古简上面的字,文天祥大半能够解读。

当其他石格被一一打开,文天祥更是激动的难以自抑。

“虞夏书竟然真有此书”

“梼杌楚国八百年春秋,尽在其中矣”

“黄帝外经,不料真有此书”

“想不到,华夏之源,大半尽在这间小小石阁”文天祥小心翼翼的卷好鲁班书,“敢问君上,这些无价之宝,从何处得来”

李洛把得到简书的过程大概说了一遍,文天祥听了感慨无比,连声道:“天意天意天意啊想不到,华夏大统,天道气运,竟在君上之身”

李洛很是得意,可不是天意么这些珍贵的简书,因为伊势神宫几次失火,日国后来同样没能保存下来,造成不可逆的文明损失。现在被李洛拿回来,又临摹了副本,就可以重新面世,传承千秋了。

忽然文天祥整理了一下衣装,郑重下拜道:“臣文天祥,见过君上”

本来他还想用三天功夫好好了解一下唐国,在决定是否投效。但看了这些简书,已经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了。

“文山先生快快请起”李洛很高兴的止住文天祥参拜,“寡人得先生,乃汉高得萧何,昭烈得武侯也”

文天祥郑重道:“臣安敢比拟萧何武侯只愿为君上绵尽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恢复中原”

李洛大笑道:“好好好都说文山先生只忠赵宋,却不想如此深明大义,雅量高致,先生归唐,寡人无忧也”

文天祥也难得的说了一句好话:“臣观君上,有太宗之风,真肖祖乎”

两人客套几句,文天祥就问道一个关心的问题,“君上,这些古简,可临摹了副本”

李洛点头:“先生放心,副本已经临摹完成,但并未刊印。”

文天祥道:“君上明见,眼下实在不便流传。但臣建议,先刊印万份,存储备用。一旦兵发中原,就以我唐名义颁发天下,流传士林。则天下士人,莫不归心亦。”

“先生此言,寡人深以为然。那就依先生之见,先刊印万份备用。”李洛觉得文天祥说的很有道理,当即答应。

两人离开石经阁,回到花厅,崔秀宁就传言酒宴歌舞以备,请李洛下令开宴。

“开宴”

一声令下,平时作为朝堂的大殿,立刻当成了临时的宫宴之所。没办法,唐国小国初创,李洛并没有大兴土木的修建自己的宫殿。

一张张酒案搬到朝堂大殿,酒菜流水般送上来,却都是海鲜为主。

随着文武官员前来参加宴会,大殿中顿时喜气洋洋,乐师舞姬也鱼贯而入,黄钟大吕也奏响了。

这些乐器,部是李洛从日国皇宫抢来的。就连乐师舞姬,也是日人。

这批来自平安京的乐师舞姬,几乎完整传承了盛唐时代唐宫雅乐、燕乐、清乐等八部中的五部。

此时的日国,受隋唐影响极大,很多东西几乎是直接拿过来用。日国直到战国时期,才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渐渐摒弃了唐朝旧制。

也就是说,现在的日国和战国时期的日国,文化上差异很大。如果说此时的日国算是盗版的小唐朝,那后世就是真正的日国了。

八部唐乐,如今中原已经失传。整个东亚,只有日国保存的最完整,其次才是高丽。李洛攻下京都后,这些乐师舞姬大半被俘虏带回海东,为李洛恢复唐乐提供了条件。

李洛恢复唐乐,当然不止是为了大唐情怀,更重要的是,唐乐的确就是华夏古典音乐的最高峰,唐乐传承先秦两汉南北朝音乐,又糅合四方胡乐,集古典音乐之大成,无与伦比。

文天祥坐在右首最尊贵的客位,听到宴会前的钟磬之音,就感觉不是宋乐,也不是元乐。难道是唐乐

此时,有资格参加宴会的文武部到齐,济济一堂坐了一百多人。李洛坐在主位,太公颜铎和崔秀宁坐在李洛身边的侧位。

文武百官参见过李洛夫妇后,都不约而同的一起来给文天祥见礼,尤其是林必举等秀才出身的士人,对文天祥极其恭敬。

没办法,谁叫文天祥名望这么大呢如今,这样一位就在眼前,他们如何能够淡定

在得知文天祥答应效力唐国后,林必举第一反应就是,他应该把上卿的位置让给文天祥。有文天祥在,他有什么资格当文官之首就算别人不说话,他自己也承受不了自己的压力。

等到酒菜上完,李洛端起酒杯,满面春风的说道:“诸卿,今日文山先生归唐,又逢中秋佳节,寡人甚是喜悦。这第一杯酒,寡人代我唐七十余万臣民,代还在受苦受难的中原百姓,敬文山先生”

李洛说完,就一扬脖子干了这杯。

文天祥赶紧站起来,“君上此言,臣愧不敢当,惶恐之极。”说完也喝尽杯中酒。

李洛又给颜铎敬上一杯酒,说了几句“我唐能有今日,赖诸卿效力”的场面话,又喝下百官敬的酒之后,就吩咐举乐开席。

大殿中音乐一变,第一首乐舞开始了。

编钟,玉磬,箜篌,琵琶,琴瑟,二胡,萧笛,胡笳等乐器一起奏响,整个大殿顿时沉浸在堂皇壮美的意境中。

六十四命舞姬翩翩上场,她们穿着紫色宽袖襦裙,挽云髻着皮履,白纱蒙面,人人手持琵琶,伴随着乐曲蹁跹起舞,乃是一曲庆善乐。

庆善乐乃太宗李世民亲创,是唐代最常用的宫宴乐舞。既堂皇壮美,又优雅华丽,象征文武融洽,盛世长安。

此曲此舞,中原已经失传。唐国文武哪里见过这个顿时都停杯观看,惊叹不已,都忘记了喝酒吃菜。

真是唐乐啊文天祥终于确定,这必是唐乐无疑了。对于宫乐,他绝不陌生,当年也多次出席临安宋宫的宫宴,观赏宋乐。

平心而论,宋乐曲调优雅,舞蹈婉转多姿,可却绝无眼前唐乐的华丽壮美,舞姿炫目。

只是,这究竟是哪一曲呢大定乐庆善乐还是景云乐但一定不是破阵乐。

不久,乐曲音律急变,六十四命舞姬纷纷怀抱琵琶退场。没过多久,一百四十个妙龄女子上场,她们披五彩文山甲,手持木槊木戟,武姿遒劲有力,而姿态绝不相同。

“嘿”

“咄”

“呔”

舞者们一边挥槊而舞,一边清叱出声,英姿飒爽,又俏皮可爱。

与此同时,乐曲越加激扬铿锵,琵琶急急如溅珠,钟鼓咚咚如战场,伴随着舞姬们清脆的呼喝声,气势恢弘,氛围紧张,令人忍不住情绪激扬,直欲拍案而起。

这就是唐高宗所创制的大定乐,象征平定高句丽的武功,乃是唐代诸多“武乐”中仅此秦王破阵乐的乐舞。

壮哉文天祥看的不住点头,想不到唐国如今只是小小侯国,竟然也有如此歌舞。这才是汉家该有的歌舞啊。

遗憾的是,文天祥最期待的秦王破阵乐最终还是没能上演。因为,秦王破阵乐的舞者部是男子,而且人数也极多,需要的场面也更大。这样的歌舞,短期内还编排不出。

几曲之后,众人还沉浸在乐曲之中,李洛就再度站起来说道:“文山先生归唐,寡人当然要委以重任,还望文山先生不要推辞才是。”

李洛话刚落音,林必举就离席拜道:“君上,微臣才浅德薄,恐难胜任上卿之职,特请辞上卿之位,恳请君上恩准”

上卿这就是唐国宰相么名称倒是古雅的很。文天祥这才知道唐国还有上卿之职。

文天祥也站起来,“君上抬举,不以臣卑鄙无用,臣敢不从命。”

李洛看着林必举笑道:“林卿有功于国,政绩斐然,寡人自是满意的。这辞去上卿之职,大可不必,寡人不允,此事不可再提。”

林必举是个很实干的人才,能力也进步很大,成绩有目共睹,李洛当然不会撤换他。而且,他对唐国制度极其熟悉,也是如今最适合的首相。

林必举声音哽咽道:“臣谢过君上”

李洛又道:“文山先生,寡人准备设立军师府,专责军机大略,兵备大政,后勤转输,尚武教化。军师府,设太尉四员。请文山先生出任军师府首位太尉,位同上卿”

军师府太尉

文天祥一愣,随即肃然说道:“臣文天祥,谢过君上”

ps:订阅真是之前没订阅的朋友,希望能来支持一下哦,哎,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