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277章 战后波澜(十三)帝心臣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7章 战后波澜(十三)帝心臣意

文华召对一直到了中午才告一段落,商议了方方面面许多问题,大致上将后续一些主要战略规划拟出了一个章程。这让已经开始发福的万历天子朱翊钧有些疲惫,散会之后没有回到乾清宫用膳,而是直接在文华殿东配殿用膳。

文华殿东配殿是以前他读书的地方,近年来也常常使用,一切摆设均按照他的意思,维持十年前高务实辞任回乡参加科举之前的模样。这意味着,他用膳之时的侧席还摆着高务实当年的席位。

这个席位上现在自然是没人的,但案上却摆着四菜一汤、一副碗筷。皇帝的侍从全都被赶到殿外,甚至包括陈矩在内。

“务实,我知道你不喜欢饮酒,早年我总是喜欢逼你陪我小饮,那是少年人不懂事,以你的大度,想必不会怨我吧?不过今天我不逼你,我喝我的酒,你吃你的菜,咱们随意聊聊便是。”皇帝自斟自饮,自言自语道。

“这些年来,你帮了我不知道多少忙,虽说升你的官看似也是君臣之道,不过我一直觉得,从你帮我解决的麻烦来看,这些封赏其实是不够的。你呢,也应该心里清楚。”朱翊钧小饮一口,叹道:“但是国朝自有规矩,即便我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外廷也肯定不答应,到时候搞来搞去,没准反倒是你倒了霉。”

“不过这次灭了北元,对咱们来说局势就该大变样了,今儿个申先生的态度我看就很能说明问题。你知道吗,他日前在内阁的态度可不是今天这样,那可是坚决反对你入阁,而是提出给你封爵的……嗯,当然,是武爵,而且还不世袭呢。”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似乎他和王先生都想明白了,既然反正也压不住,那干脆就别压了。不过我还是挺奇怪的,他们是打算放弃和咱们作对了吗?我总觉得这事儿还有点悬,他们没准有什么其他想法。”

“不过这次你干得也有毛病,尤其是你扔下大军自己回京的做法可不太地道,明白人知道你是免得被外廷一些人攻讧,瞎了眼的那些人只怕还以为你是做给我看的。”

朱翊钧轻哼一声,端着禹瓷小酒杯转了一转:“我看什么呀,看你会不会带着几十万大军回京,给朕瞧瞧你的军威?哈,你要是会这么做,那就不是高务实了,我还不知道你?

嘿,要不是你兵权没人转交,我猜你打完两场决战之后最希望的就是赶紧交了兵权。而我今天传旨让你等禁卫军一起回京,你还会左思右想,生怕这里头有什么忌讳,然后走一天就写一道疏文,向朝廷报告行止,对不对?”

“你这个人呐,什么都好,就是太一本正经。”朱翊钧哀叹一声,朝高务实空着的位置举了举杯,道:“你明明知道天底下没有第二个人能跟我无拘无束的谈心,就算翊鏐都不能的,可你却偏偏不肯那样,非要时时刻刻君君臣臣……我有时候都想问你,咱俩难道就只是君臣?啊?”

“咱俩当年怎么说的来着,共创盛世!可怎么共创啊?我又出不去,自然只能给你权力,让你去操刀实现,要是兵权不给你,你怎么实现?这天底下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有多少力气做多少事,我总不能连这都不明白吧。”

“当然,我是皇帝,权力很大,受到的约束也多,这都是没法子的事,当年母后罚你连贬三级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朱翊钧面现酡红,眯着眼道:“现在母后不管我了,可是天下百官却个个管起我来了……哈哈,真是孤家寡人,孤家寡人!”

这一次说完,朱翊钧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什么,好半晌之后才又夹了口菜吃下,边嚼边道:“务实,你知道吗,拿下北元之后我忽然有点茫然。两百年的宿敌啊,忽然之间就没了,我甚至有点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该干嘛。”

“还有吴兑和梁梦龙说的那番话,说实话我听着其实也有点忐忑。建城镇守察哈尔,左右中三个城控扼一大片草原,这个计划真的行得通吗?他俩到底是和你商议过之后提出来的呢,还是自行其是、胡说八道的?”

“种土豆这事,我估摸着应该的确是你和他们说的,但我就怕他俩是给点颜色就开染坊。你真的觉得种土豆就能稳住三个城,然后……嗯,就像你以前说的‘以点带面’,以此控制住察哈尔?我怎么总觉得有点悬乎啊。”

“不过,他俩有个观点我倒是认可的,就是土默特目前来看应该还是靠得住的,你那个学生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异心。问题是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呢?怎么保证你学生的儿孙们也和他一样?”

“还有,梁梦龙刚才的话也没说明白,只说假设在察哈尔的兵力为十分,这十分如何分配给三个城池,却没说这‘十分’到底是多少人。另外,这些兵力该从何处抽调,亦或者是新增?他也没说……他是还没来得及和你商量,还是自己心里原本就没底?”

“哦,对了,还有还有。咱们若是在察哈尔大种土豆,不知道会占去多少草场,这些问题你应该算过吧?反正我觉得应该是会种在城池不远处,那剩下的草场也就都离城池较远了,到时候咱们到底如何建设马场?谁又去放牧呢?”

“你是做过辽南副使的,肯定知道咱们大明的马政就是一笔烂账[注:高务实当年的金复海盖兵备是由辽东苑马寺卿兼任,即高务实主持过辽东马政],这察哈尔到时候会不会也搞成一笔烂账?可别和北直隶当年一样,搞出个霸州马匪来,祸害河北数十年,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到了此时,朱翊钧一壶小酒几乎喝光,目光也有些迷离飘忽起来,喃喃自语道:“不过,也许是我多心了,你做事一向都有条理得很,这些问题想必早就有了通盘考虑吧。唔,我明白了,你是打算捏着这些事等入阁之后在办,以此堵住某些人的臭嘴是么?嗯,好主意,不愧是你呀……嗝!”

就在朱翊钧一个人在文华殿用膳完毕之后不久,也就是文华召对散会不到两个时辰之后的下午,身在延庆州的高务实便已经接到飞鸽传书,大致上得知了上午文华召对的过程,以及御前会议的大致论点。

延庆州是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置,在那之前一段时间,成祖朱棣北巡,驻跸团山(今延庆旧县镇团山),以妫川平坦,土地肥沃,设隆庆州,辖永宁、怀来二县,移民屯垦,直隶京师宣府。

永乐十二年设隆庆州时,州城沿用了元朝的旧城。宣德五年,阳武侯薛禄进行了修葺。景泰二年,副总兵纪广重修城池。三年,永宁卫后千户所副千户刘政导挖掘环城护城河。天顺七年,知州师宗文、守备指挥汪镕开始改建砖城,直到嘉靖年间才完成。

隆庆元年十一月,为避讳年号,隆庆州改为了延庆州。万历八年,知州师嘉言展修了北城。十六年,因北地渐富,当地开设西水门。到了去年,当地操守、把总等人奉命增修南关,并新筑了西新堡砖墙、角台、敌台、关门、水门等,作为京师新防线的其中重要一环。

此时的高务实刚刚视察了防务回到行辕,沐浴更衣后身着一袭深蓝道袍,原是准备午休,不过此时得了京中消息,不由得走到窗边沉思起来。

还真不出皇帝所料,高务实正在思索今日文华召对的局势走向,尤其是申时行的态度变化,以及皇帝坚持让他带着禁卫军回京的用意。

政治从来都是极为复杂的,因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自我思想,而他们的每一个决定或者仅仅只是态度变化,都有可能带来全局性的变化。

但政治有时候也是极其简单的,其大势就如同所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而且有句话说得极其精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延续。

所谓大势,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经济格局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去适应这些变化,即便他们很多时候甚至并不自知。

在高务实看来,这个时代的人大抵很难自主意识到经济格局的变化会影响政治。故,申时行态度的变化恐怕更多的还是从直接应对政治变化而来。换句话说,他应该只是意识到了时势已变,实学派已经压不住了。

但高务实不认为申时行会认怂,因为认不认怂不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而是由他代表的集团利益决定的——他们不会容忍申时行认怂。那也就是说,申时行今天的变化应该只是调整了斗争策略。

怎么调整呢?是韬光养晦忍上几年,等时局有变再出来搞事?亦或者主动后退,让我锋芒毕露,惹得皇帝侧目,借皇帝之手剪除异己?

看起来似乎都有可能。不过,皇帝那边的态度看来还在意料之中,他并没有觉得我对他有什么威胁,反而是在考虑借此覆灭北元之机为我们造势。

高务实这里想到的是“我们”而不是“我”,因为他知道,皇帝可不单单是为他高务实造势,更是为他自己造势。

覆灭北元这样的大功,别说郊迎、祭太庙这些常规操作了,按理说就算去泰山封禅也说得过去,毕竟这可是消灭了大明朝自开国就一直存在的宿敌。而且说来奇怪,大明朝还是华夏自古以来第一次站在敌人“大半个尸体”上建立的皇朝,它居然没把敌人彻底打死——当然,这和元朝是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关系很大,的确也很特殊就是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胜利对于大明朝而言,意义绝对非同一般,某种程度上算是彻底获得了中国式的“皇朝法统”。

诶,等等,好像还不够,这件事还有更特殊的地方:现在是塞北一统,大明的确消除了自古以来汉人面临的北方蛮族压力,但问题在于北元的大汗图们依旧跑掉了!

呃,这算什么?完成度99%之后忽然卡住了?可真够操蛋的……

不过这也有个好处,飞鸟未尽,良弓不能藏呀!看来我暂时还是很安全的,皇帝就算已经彻底成熟到了全凭理智行事而不顾及旧日交情的份上,现在应该也还不会对我如何——前提只有一条:我自己不作死。

只要皇帝还想再接再厉,真正取得完胜,彻底做一个胜过二祖列宗的中兴之主,犹如汉武帝那样威名赫赫,那他就应该继续大力用我才对。所以……他要我带禁卫军回京接受郊迎,并和他一起献俘太庙,目的应该并不复杂,就是为了彰显武功、震慑群臣,以其一人之意志而为天下之意志,建立属于他的宏图伟业。

高务实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常常吐出一口浊气,整个人轻松了许多。他走回到书案边,拿起信鸽送来的“极简版会议纪要”再次审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的眉头又渐渐皱了起来。

“察哈尔可不是那么容易彻底变成‘汉地’的,环洲师兄和鸣泉公还是小看了同化游牧却又保证游牧骑兵战力之间所需要的操作手段。”高务实摸着并未蓄须的下巴喃喃道。

同化游牧不难,尤其是在彻底战胜之后。比如现在察哈尔还剩下的那些不曾被图们带走的小部落,高务实就可以建议皇帝将他们打散扔进大明内地去和汉人混居,最多三代人过去,这些人基本就和汉人无异了。

如果高务实再采取如同京华在南疆所施行的“户籍归化制”类似的办法,三代过后他们的户籍上都得变成汉人,甚至他们的后代会连蒙古话都根本不会说。简而言之一句话:打散安置,不许聚居,这事就轻而易举。

只是这样做并不符合高务实的大计划,他费尽心思征服蒙古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借蒙古人的游牧特性来强化大明的骑兵能力。既然如此,直接把剩下的蒙古人打散扔进汉人里头有什么用?大明朝的体量摆在这儿,汉人根本不缺这点人口好吧!

看来即便是环洲师兄和鸣泉公,在这个问题上恐怕也看得不深,这事儿还得我回京之后自己办才行啊。就是不知道郊迎和献俘太庙之后,我这酬功的事情到底会如何发展。

尼玛,我只要能入阁、方便今后安排大事就好,可别给我整出什么妖蛾子了……

----------

感谢友”、“Flexbio”、“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