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王朝阳就否定了这种想法,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些狗血的悬疑剧情,这个笔迹确实出自牛副市长之手,而对牛副市长的秘书王朝阳也是十分的信任的,所以可以断定,这张字条确实是牛副市长在临危之际留给自己的。
是不是自己的神经太过紧张了,不单看文字的内容还去研究笔画的工整程度?
王朝阳苦笑一声。他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牛副市长的真正用意。
这“保重”二字并非仅仅说给红星厂的,王朝阳猜测牛副市长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希望王朝阳保住重工产业基!
牛副市长,你给我留下一个天大的难题啊!想通之后,王朝阳突然笑了起来,却是满心的苦涩。
他非常清楚牛副市长希望他做的事情,但是这对王朝阳个人以及对红星厂来说,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将面对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未来。
虽然生平做过无数个重要决定,但是此一番王朝阳变得举棋不定。
他觉得他应该找一个人谈一谈。
但是能找谁呢?他首先排除的就是老爹以及办事处的其他人,因为他要讨论的话题对红星厂来说太敏感了,找这些人中的任意一个都必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然后排除的是赵立川和胡庆斌。存亡之际,这两位面临着和自己相似的麻烦。王朝阳不确定牛副市长有没有跟这两位传递信息,但是想来多半不会,所以王朝阳并不打算跟他俩讨论这个话题。
在略作思考一番之后,王朝阳离开了办事处,步行前往了鸿儒茶社。
鸿儒茶社一如既往的门庭冷落。
看到这家店铺冷冷清清的样子,王朝阳忍不住暗叹,此刻他最不愿意去的就是嘈杂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鸿儒茶社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进入茶社,老板南锦阳万年不变,依然在用鸡毛掸子整理着墙上的壁画。见王朝阳到来,南锦阳丝毫没有热情待客的样子,只是随口说了一声“来了”,算是打了招呼。
王朝阳却愣了一下,发问道:“难不成你早料到我会来?”
南锦阳笑了笑说:“比我预料的还晚了几天,不错不错。”
王朝阳没搞懂南锦阳话中的意思。比他预料的晚来几天,怎么还不错了?但南锦阳没有过多解释的意思,已经放下了手中的鸡毛掸子慢悠悠地去泡茶了。
这一次南锦阳冲的是红茶,很浓很浓。
王朝阳端起茶杯端详片刻,道:“南老板既然你已经预料到我会来,难道不知道我最近火气很大,不是应该给我一杯绿茶或者花茶吗?”
南锦阳坐在对面笑眯眯地说:“你们年轻人火气大点也不算坏事。”
王朝阳没有继续跟他讨论茶的事情,而是开门见地的提起了关于牛副市长的话题。南锦阳这家伙虽然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但是王朝阳清楚,他的消息非常灵通,所以跟他聊天的时候不会有任何隐瞒。
但令人可气的是,南锦阳对这个话题却是一副索然无味的样子。他挥了挥手颇为不耐烦地说道:“这名利场上起起伏伏都是常态,有什么可讨论的。如果你找我的目的就是讨论这个话题,那我宁可继续摆弄我的鸡毛掸子。”
王朝阳不由问道:“你的伙计还没招上来吗?就您这样的服务态度,店铺关门指日可待。”
“我本就不是做服务的,好坏你就将就着吧。”南锦阳不以为意地笑着说。
“但你这做老板的也不够称职,你就真的一点不担心会关张大吉?”王朝阳讽刺道。
“你带着一肚子心事来我这里消遣,怎么却开始担心我的生意了?”南锦阳问道。
王朝阳知道自己心事太重,斗嘴不是南锦阳的对手,便淡淡一个苦笑摇着头说:“那就说说我自己的事吧。牛副市长如今身处困境,但却把一个大难题留给了我。”
南锦阳一抬手:“愿闻其详。”
王朝阳直言道:“说牛副市长被带走之际给我递出来一个纸条,非常工整地写着‘保重’二字。”
南锦阳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两根手指轻轻捻着手里的主人杯:“他自己都被带走喝茶了却有心思给你留纸条,说明这牛副市长很看重你啊……等一等你刚刚说,纸条上的字迹非常工整,这却有些耐人寻味,在他那种处境下还有心思,工工整整地写字,牛副市长真心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啊。”
在南锦阳发表评论时,王朝阳便一直盯着他,看得出来南锦阳的话只说出一半。
王朝阳坦然一笑说:“南老板想到什么尽管说,哪怕是打击我的话,也没关系,反正事情已经到了现在地步了。”
南锦阳略带吃惊地看了王朝阳一眼,道:“你把事情看得倒是透彻。好吧,既然你心态这么好,那我就不介意再给你添点凉水了。在我看来牛副市长传递的消息,跟你的红星厂没有多大关系。
在这位副市长的眼中自然更看重南阳重工产业基地。他希望你能保重的,不仅是红星厂,更重要的是重工产业基地。所以在我看来,他给你留的纸条更像是临危受命。
不过嘛……你做好心理准备,我要开始给你泼冷水了。”
南锦阳接着说:“我看牛副市长临危受命选择了你,并不是因为红星厂和你有多特殊,只是他别无选择罢了。”
王朝阳自然也想到这一层,但又随口反问到:“既然红星是牛副市长别无选择的选择,那么为什么说红星不够特殊呢?”
南锦阳微微一震,然后笑着说:“如果你非要这么想的话,那我也没有办法。如果站在牛副市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么最佳的选择其实是龙源或者长海。
当然了,这个说法也并不现实。侯青海和长海农机的总部进行会晤,默契地同时从重工产业基地撤出投资,从这点看来牛副市长确实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