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亲信离开之后,长孙无忌忽然越想越不对劲。
按道理来说,西域商人送货到大唐,护卫的人员难道不是应该是自己的人吗?
可是按照武清文的观察来看,那名西域商人的护卫极有可能是乘风商行的人。
商行派人护送合作伙伴的商队原本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看那架势,乘风商行的护卫大有要护送到西域的样子。
就算是合作关系,也用不着这样吧?这里面难道有什么猫腻?
可是他想了半天,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把这个困惑暂且压在心里。
第二天,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东市和西市几个店铺相继营业,店名皆为大唐盐坊,店内经营精盐和钾肥。
上面的店铺招牌都是由李世民亲笔题名,金灿灿、明晃晃的特别显眼。
这是李孝恭为防止某些世家搞事,特意求李世民的。
为了能让全长安城的百姓都享受到实惠的精盐和钾肥,李孝恭效仿以前杜乘风的方法,在长安城内的各大布告栏和每条街道的高处,都提前投放了广告。
中午时分,四个大唐盐坊正式开门售卖精盐和钾肥。
因为广告的效应,当日全城起码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得知了长安城从今日开始,普通人也可以吃得起曾经金贵无比的精盐了。
所以,四个大唐盐坊的门口,购买精盐和钾肥的百姓很早就排成了长龙。
东市,大唐盐坊大门一开,激动的百姓就蜂拥地冲入店内。
原本在外面还井然有序的百姓队伍,在店门打开的那一刻就突然失控了。
百姓们为了可以早点买到精盐,或者生怕挤在后在后面精盐突然没有了,所以个个在打开门的那一刻都拼命的朝柜台边挤。
盐坊的店门是有两丈多宽的,前面的柜台分配有8名店员负责称重的,旁边还有8名店名负责登记。
可是即便如此,突然乱涌而入的百姓还是把柜台前那宽敞的空间,挤得水泄不通。
一时间,柜台前突然就变得乱哄哄起来,你推我,我挤你。叫嚷声,抱怨声,掺杂在一起,就像一个吵闹的菜市场一般。
“别挤,别挤,各位乡亲,都别挤!我保证精盐人人都有份,个个都可以买得到!”
站在后面的盐坊掌柜一看眼前的情景,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只能竭力的用他那嘶哑的嗓子尽可能地大声叫嚷,试图让激动的百姓平复下来。
否则这样闹哄哄,乱遭遭的怎么卖。
不过,他的话显然没起到什么作用,场面依然是一片混乱。
尝试了几次之后,掌柜知道光凭自己的那破嗓子是没法让眼前疯狂的百姓守秩序了。
就在这时,从后台出来了10名挂着佩刀的官府衙役,还有河间郡王李孝恭。
李孝恭知道精盐第一天售卖,过惯了苦日子的京城百姓,一定会给盐坊带来巨大的压力。
所以第一天四个官营的盐坊,每个盐坊都安排了十名衙役和一名官员坐镇,而他自己则是亲自坐镇东市的盐坊。
一来可以维持秩序,二来钾肥的作用百姓并不知晓,有了朝廷官员的解释,百姓也会更相信一些。
精盐慢慢卖没有关系,但是钾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越早施肥越有利,错过了最佳的施肥时间,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这是杜文昨天特意跟他叮嘱的。
“王爷,对不起,场面实在太乱了,属下无能,把您给惊动了。”见到李孝恭亲自出面,掌柜连忙满脸羞愧地说道。
李孝恭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只是语气平静地说了句:“无妨,百姓这般急切也是人之常情,不用自责。”
说完便给那十名衙役打了个眼色,示意他们维持好秩序。
为首的衙役当即走到柜台前,把佩刀往柜台上一摔,面带怒容地大吼道:“都给我排队,排成8队,没排好队就都不要买了。”
随即那几名衙役便走到柜台前,吆喝着引导百姓排队。
百姓一看居然连堂堂的王爷都被惊动了,还有官府的衙役,大家这才慢慢安份了下来。
许多人也才醒悟过来,这大唐盐坊可是皇上亲笔题名,官府直营的。
过了一阵,群情激奋的百姓这才在衙役的干预下规规矩矩地排成了8队。
“好了,现在可以卖了!”为首的衙役朝掌柜示意了下。
“掌柜的,先给我来五十斤精盐!”排在第一队最前面的一名身着粗麻衣的百姓甲,大手一甩,将一个大袋子甩在柜台上,扯着嗓子豪气地大喊道。
那豪爽牛气的样子,乍一看还像极了某些财大气粗的有钱人。
百姓甲似乎受够了以前没有精盐吃,只能吃一些杂盐、粗盐、或者用卤水的苦日子。
昨天下午一听说有价格如此低廉的精盐,天还没亮就来到盐坊门口排队。
以往上百文一斤的精盐现在只有五文,没说的,先来它五十斤。百姓甲表示:区区250文而已,不差钱!
管它吃不吃得完,吃不完让自家媳妇拿去腌肉也是不错的。
话音刚落,店名还没来得及解释。
另一边,又一名高大的庄稼汉子,也是大气地丢过一个大布袋,高声喊着:“我也来五十斤精盐。”
“我要十斤精盐!”
“我要二十斤精盐!”
“我要一百斤精盐!”
排在前面的百姓好像个个不差钱似的,声音争先恐后,生怕这个精盐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以后买不到似的。
为了买精盐,他们也难得的大方一回。
倒是那个钾肥却是无人问津,大部分百姓还在心里好奇这个钾肥是个什么东西。
虽然广告上面说可以提高农作物一半的产量,可是显然没有一个人相信,大家都下意识的认为这个效果过于夸大了。
杜乘风的高产水稻因为种子有限,又被分配了各道各州,前不久晚稻收割了,又多了一批种子。
可是那个高产是因为杜乘风的种子优良,对于钾肥可以这种只需要几十斤,就可以让一亩农作物多收一半,没有亲自见证过,百姓们还是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的。
喊着要一百斤的是一名商人,其心思自然不言而喻。甚至于他都忽视了盐坊柜台正前方的一块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