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太平客栈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解决办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宝帝听完白鹿先生的一席话,脸色已经是十分苍白,大袖下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显示出他并不平静的心情。

过了良久,天宝帝缓缓说道:“先生说天下大义也不能束缚辽东,此言何解?”

白鹿先生叹息一声:“亚圣有云:‘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又有云:‘天命有常,唯有德者据之。’何谓有德?自然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天下,可是太平?”

“据老朽所知,关内中原,除了江南、京畿等地尚且还好以外,其他等地大多是流民遍地、赤地千里,如今每天都有大批流民逃往辽东,因为辽东有饭吃,有活路。辽东本就是地广人稀,缺的是人口,收拢大批流民,正是一举两得。此消彼长,人心偏移已经是不可避免之事。许多有识之士,诸如当年追随张相的清平先生李玄都等人,也转而支持辽东……”

“此人算什么有识之士,不过是乱臣贼子罢了。”天宝帝冷哼一声。

白鹿先生并不反驳天宝帝,转而说道:“其实乱扯贼子也好,忠臣良将也罢,摆在陛下面前的问题是,为何支持张相的李玄都、收复西北的秦襄都投向了辽东?而原本只能藏身于幕后的秦家为何敢于来到台前?他们原本都是朝廷的臣民,现在却背离朝廷而去,这不正是人心发生了变化吗?”

天宝帝皱起眉头,沉声说道:“都说儒门有教化之功,先生是儒门之功,那请问先生,为何儒门未能阻止这种人心变化?”

白鹿先生叹道:“儒门的核心不在于‘仁’,也不在于‘义’,而在于一个‘礼’字。《牧民》一书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们是不知礼的,只有衣食无忧,他们才会讲究礼节,才有精力顾及自己的荣辱。”

“陛下没有见过,流民百姓为了一个馒头,可以毫无尊严,甚至连骨肉亲情都抛却了,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他们可以抛却一切。面对这样的人,儒门又能如何教化他们呢?只有架起锅来煮白米,没有架起锅来煮道理。想要人心向上,首先要吃饱饭。辽东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人心便偏向了辽东,任凭我们大儒说再多,也是无用。”

天宝帝怒道:“这帮贱民,毫无廉耻,为了苟且偷生,竟置家国大义于不顾。”

白鹿先生又是一声长叹:“这便是老朽要说的第二点,辽东之人并非异族,与天下人同宗同源,存续相依。如果是金帐人来做这些事,我们还可以用家国大义来抵御、号召,许多百姓们也不会屈从于鞑子,可换成辽东来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便没什么抵触了,毕竟自古以来,兴亡更迭……”

白鹿先生话音未落,天宝帝猛地将桌上的砚台、镇纸、奏疏全部扫到地上,气息粗重,已是怒极。

白鹿先生脸色不变,缓缓站起身来,轻声道:“陛下息怒。”

天宝帝靠在椅背上,深深呼吸了几次,逐渐平静下来,歉然道:“是我失态了,先生请坐。”

白鹿先生并不在意,又重新坐下,只是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天宝帝问道:“那么请问先生,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境况?”

白鹿先生道:“直到如今,朝廷还是占据了大义正统的名分,若论潜力,坐拥江南等赋税之地并且有天下九成人口的朝廷远在辽东之上,所以辽东对于入关也是顾虑重重,这正是陛下的机会。想要改变这种局势,关键要有一支精兵,只是养兵练兵都要用钱,朝廷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为何屡屡国库空虚?为何处处左支右绌?钱都去哪了?为何有税却收不上来?”

天宝帝只觉得还剩下一层窗户纸未曾捅破,已经十分接近了。

白鹿先生忽然轻声笑道:“守边将士,每至秋月草枯,出塞纵火,谓之烧荒。也就是烧草原,每次都要出动万余人。由此生出一个笑话,说户部下发了十万两银子,用以烧荒,等到了辽东总兵手中的时候,只剩下一万两银子,总兵拿出一千两银子烧荒,结果效果不好,于是向兵部上报说今年雨水太多,十万两银子烧荒效果不佳,反而不慎烧了粮草和部分军械,需要十万两银子重新购置军械,另外再请朝廷补十万两银子二次烧荒,以防金帐南下。”

天宝帝却是笑不出来,脸色铁青。

白鹿先生收敛了笑意:“虽然是笑话,有所夸大,但其中的道理没错,朝廷拨出一百万两银子的粮饷,能有五十万两银子用于兵事就是幸事。百姓们交一百万两银子的税,能有半数进入国库,也是幸事。”

“幸事?”天宝帝脸色铁青,气喘加剧,“朝廷花钱要花双倍的钱,朝廷收税只能收一半的税,这还是幸事?朝廷的钱,事事都要分走一半,这个朝廷到底谁的朝廷,这个天下又是谁的天下?!”

白鹿先生淡淡说道:“有道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天宝帝狠狠一拍桌子。

白鹿先生说道:“所有的法度,无论多么高明,最终都要靠人来实施执行,所以陛下要做的就是整肃吏治,这才是一切根本。”

……

李家宗祠的神堂中并无李道虚的牌位,因为严格来说,李道虚并没有身故,只是不能重返人间而已。所以按照规矩,李道虚并无牌位供奉,而是在神堂的偏殿中悬挂画像,也是李家的第三位飞升之人。而李玄都则有望成为第四位飞升之人,并且画像悬挂于李道虚之侧。

李玄都来到偏殿之中,举目望去。

第一幅画像并非李家始祖,而是李家定居北海府后的第一位族长,是个老者形貌,白发、白须、白眉,仙风道骨,北海府李家的基业便是由这位老祖开创。

第二幅画像是个中年男子,一身石青色常服,气态威严,面容冷肃,一看便是不苟言笑之人,这位是“春”字辈的祖先,是个武痴人物,境界修为极高,可治家、治宗都乏善可陈,与李道虚相较,却是相差甚多。

第三幅画便是李道虚了,用的是李道虚老年时的画像,若是让李玄都来评价,颇有帝王气,雍容又从容,不怒而威,还是颇为传神。

过去几百年,李家从未能与长生之人辈出的上清府张家相提并论,直到李道虚这一辈,才算是与上清府张家并驾齐驱,待到李玄都这一辈,才压过了张家一头。从这一点上来说,李道虚其实是李家的中兴之主,地位不逊于开创之祖。

李玄都目光一转,发现李道虚画像旁边的位置已经准备就绪,只差一张画像,不由哑然失笑。李家人的心思都用在了这里,这俨然是在说李玄都进入这座神堂偏殿是板上钉钉之事,无疑要比许多当面的奉承高明许多。

李太一也跟在李玄都的身后,仰头望向三张画像,敬仰有之,向往亦有之。

李玄都笑了笑:“东皇,希望有朝一日,你的画像也能被悬挂于此,从老爷子这里算起,一门三地仙,也算是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了。后人们也会在老爷子的评价中加上一句‘教子有方’。”

李太一轻轻点头。

李玄都从李如是的手中接过三炷香,插在了画像下方供桌的香炉中。

李玄都转身离开这处偏殿,在神堂中等候的众人立时簇拥在李玄都身旁,老少皆有。

这便是权势了。

李玄都环视一周,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大家暂且散了,明日出城祭祖。”

李家众人纷纷应是,依次离开神堂,向外行去。

李玄都走在了最后,如李太一、李如是、陆雁冰等人,便也只能跟随李玄都走在最后。

李玄都今天的心情还算不错,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浑人在这个时候跟他作对,一切都是顺顺利利,他正式接掌李家,那么便完成了掌握清微宗的最后一步。

这就像正一宗的宗主之位和大天师之位,大天师实际上是张家的族长,只有在担任大天师的同时兼任正一宗太上宗主或宗主,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正一宗,如果二者缺其一,便意味着被分权。

李家也是如此,李家作为清微宗中内部最大的势力,如果李玄都仅仅是清微宗的宗主而不是李家的族长,便会被人掣肘,而李家又是自家人,不到万不得已,李玄都不想伤害自己的族人,所以这个家主之位还是十分重要的。

李玄都望向一直不发一言的李元婴,忽然说道:“三师兄,你曾经出任宗主,统率全宗上下,如今若是让你再去担任堂主,居于他人之下,你也是心中不愿,那你日后就留在李家,处理族务,做一名族老,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元婴猛地望向李玄都。

谷玉笙心中一紧,生怕两人再起冲突。

不过李元婴这次没有再去顶撞李玄都,过了片刻,低垂眼帘,说道:“李元婴谨遵族长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