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就意味着早起, 尤其是老人, 他们的睡眠时间本来就要比年轻人短。
所以当孙骈被房间内人员走动的声响吵醒的时候, 透过窗户向外一看,外面的天空上居然还是繁星一片。
就算初冬的早上来的晚,但是孙骈敢打赌,现在绝对没到五点。
“小骈醒了呀,醒了就起来吧。”每天都是家中起床最早的孙老太太对着孙女如此说道。
房间里有了响动, 其他人也就跟着醒了。
很快孙老爷子也起了身,穿好衣物披着大衣, 在炕梢不碍事的位置上点了一锅烟慢慢的抽着。
长辈们都醒了, 小辈们自然不好意思在赖床,孙爸和孙妈利落的起来, 孙妈去给孩子们准备梳洗的热水,孙爸爸则从孙老太太的手上接过松树针和火柴,把屋子里的炉子升了起来。
孙家兄妹们在火炕上, 把叠好的被褥垛在炕梢,孙家的老屋子里没有炕橱,只在地下火炕的对面靠墙的位置摆了三个箱柜。
据说那些箱柜是孙『奶』『奶』的嫁妆,已经用了五十多年了。
收拾好东西之后,孙骈跳下火炕,梳洗的空隙时看了一眼时间, 果然,现在都还没有到五点,可想而知他们起床的时候的而是什么时候。
灶膛间那边火已经烧了起来, 孙骈的大伯娘、二伯娘还有老婶都过来帮忙。
孙家还没有分家,剩下的三房儿子,加起来快二十口人,要在一起吃饭。
这么多人吃饭一口锅显然是不够用的,所以每次做饭的时候,灶膛间这边东西两口灶台都会被用上,孙老太太带着大儿媳用一边,二儿媳和小儿媳则负责另外一边。
孙家老宅的早饭非常简单,一大盆的小米粥,一锅玉米面贴饼,汤盆盛着的炒萝卜条,外加昨天晚上的剩菜热一热。
孙骈围在炕桌前默默的喝着碗里的小米粥,以前她回爷爷家的时候,总感觉这边做的菜味道很怪,而且不管吃什么感觉都是一个口味的。
后来她看到『奶』『奶』下厨的时候才发现,敢情老家这边做菜根本就不用酱油,唯二的调味料就是自己家制作的大酱和的酱汤和大颗粒的咸盐,年三十的时候吃饺子多上一碟醋,已经能算得上是改善口感了。
孙骈是被田老太太把嘴给养馋了的家伙,只有酱汤和咸味的菜怎么可能合口,所以每次来爷爷『奶』『奶』家,她都是多出主食少吃菜,争取混个饱饭就行。
早饭结束之后,太阳才刚『露』头,孙家的男人们今天上午要出去赶集,将老爷子寿宴上却的一些东西带回来,女人们则需要忙起来,为下午的寿宴提前做准备。
是的,为了配合冬季两顿饭的传统,孙老爷子的寿宴就是下午开席。
家里预备的是三桌的饭菜,每桌要超过十道菜,还得是双数这样才吉利。
在冬季这种食材缺乏的季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早饭结束之后,孙老太太就开始给儿媳『妇』们分派任务。
“老大媳『妇』,你去把肉切了。切一大块带皮的出来留着做红烧肉,剩下的肥瘦分开,瘦的炒菜肥的炼油。老二媳『妇』,你去把蘑菇干、木耳干泡上,把粉丝也泡上,等会你男人卖鱼回来,你负责把鱼给收拾了。老四媳『妇』,你负责给你俩嫂子打下手,把火烧好了别灭了,老三媳『妇』和新文媳『妇』,你们俩负责把菜切了。”
老太太说完这些,就让媳『妇』们去干活,她自己则来到屋内,从裤腰带上解下一串钥匙,挑出一枚打开中间那个箱柜的锁,弯腰从里面将一罐装在罐头瓶子里的散白糖取了出来。
那罐白糖并没有被装满,圆柱形的罐头瓶子里只有三分之一,洁白的糖粉在里面都板结成块,可见时间应该不是很短了。
孙老太太将白糖罐子拿到灶台间,扭开盖子用筷子将板结的白糖桶到散开,然后才对着大儿媳说道:“就用散开的这些,炖菜和做红烧肉的时候放上一些,省着些用,看着点孩子们,别让他们偷糖吃。”
“唉,知道了。”作为家中的长熄,多年的孙家生活几乎已经同化了她的大脑,现在村里人都说她不像是孙家儿媳『妇』,倒像是老太太的亲闺女。
大人们都忙了起来,孩子们也没能闲着,孙新武带着弟弟们上山去放牛,顺便把前几日晒在山上的干柴背回家。
女孩们则忙着喂鸡喂猪,打扫院子,这些活平日里基本上也都是她们的。
可以说除了孙骈、孙骏和孙骥这三兄妹之外,孙家其他人都是有活干的。
孙家三兄妹相互看了看,都觉得有些尴尬,但不是他们不想帮忙,而是从没干过啥农活的三兄妹,上去之后只能帮倒忙,这都是经验教训。
“我去帮新凤她们把院子扫了吧。”思索了半天总算响起自己还能帮上什么忙的孙骏下地,掀起门帘就出去了,留下孙骈和孙骥两个家伙继续面面相觑。
不一会孙老太太抬着大面盆进了屋,孙骈赶忙过去接了一下,按照老太太的指示把面盆安放在炕头等着面发起来。
趁着这功夫,孙骈向着她『奶』说道:“『奶』『奶』,我和小骥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作业。”
既然不能帮忙,那也就别碍事,看她『奶』这样子,应该是准备发面蒸东西。
如果是为了爷爷的寿宴准备的主食,那量一定小不了,上一会面发了开始做东西的时候,估计屋子里的大炕还有炕桌都得被占用。
“妈,我们那屋肃静,就让小骥和小骈上那边学习去,正好等会新全有啥不会的地方,也能问一问小骈他们。”进屋去粉条的孙家二儿媳闻言就说了这么一句。
“也行,那你们就跟着你们二婶去她屋。”
孙骈和孙骥闻言收拾了一下东西,跟着他们二婶去了西厢房的西屋。
与虽然显旧,但是宽敞高大的主屋比起来,厢房这边就要窄小的多。
这边的房间中间没有称重的立柱,房间的面积仅有主屋的三分之二,高度也要矮上一些。
犹豫是西厢房,房子的门窗朝向都是西面,所以上午基本上是见不到阳光的,在加上屋子里面的土墙上糊的报纸都已经泛黄,所以房间里整体感觉还是很压抑的。
孙家二婶将炕桌给孙骈他们抬上炕,用抹布擦了又擦,直到桌面被抹布擦的铮亮,这才有些局促的开口道:“你们就在这边写作业,我一会让新凤给你们送热水过来。我家新全一会回来,我也让他写作业来,他要是有啥不会的,你们就教教他。”
孙新全是孙家二儿子和二儿媳唯一的儿子,孙家二婶连续生下两个女孩后,隔了好几年才生的他,所以两夫『妇』对小儿子一直很宝贝。
“没问题二婶,有啥不会的就让新全问,我们要是知道肯定告诉他。”
孙家二婶闻言笑了,黑黄的脸上褶子都展开了一些。
没过多久孙新凤就给孙骈和孙骥送来了两碗热水,简单的说了几句之后,她就接着出去干活,留在孙家姐弟俩在屋子里面写作业。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上山放牛和背柴火的男孩子们就回来了,把牲口和柴火都安顿好了之后,不只是孙新全,就连孙骈她老叔家的新英和新成也一样被送了过来,几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们集体到这个房间里来写作业。
刚刚给猪喂完食物的孙新凤,站在西厢的灶膛间默默的看着房间内那些读书的弟弟妹妹们,眼神即羡慕又暗淡。
只看了一小会,她就转身走了,因为又有人去喊她干活了。
大约九点多钟,休班的新文和新燕一起坐车回来,进屋之后差不多也有一个月没见面的家中人都围了过来,兄妹俩一边和其它人说话,一边走过院子进了主屋。
“新文回来啦?累不累,外面冷不冷?你吃饭了没有?”看到大儿子的孙家大伯娘立即起身迎了上来,一边关心儿子一边接过儿子的背包,对于和儿子一同回来的孙新燕,别说是问了,她连看都没看一眼。
孙新燕对此早就已经习以为常,自从她坚决不肯把上班的名额让出去之后,大伯娘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都没与她说过一句话,看见了也当做是没看见,全程把她当空气。
对此孙新燕也很硬气,你不搭理我,我就不理你,咱们就当是一家里的两个陌生人。
孙新燕和孙新文回来之后,外出赶集的男人们也回来了,他们带回了羊肉、豆腐、干豆腐还有三条大鲤鱼,这些都将成为今天寿宴上的硬菜。
跟着孙家男人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孙芝和她的丈夫褚守才,她是嫁出去的女儿,孙叔明那一辈当中唯一的女孩。
“芝儿,回来了?守才也来了?快进屋,孩子们咋没跟过来?”
“妈,他们作业还没写完,等写完了就过来。”
村子中的老理,嫁出去的姑娘和姑爷在回娘家的时候都算是客人,所以孙老太太把他们迎进去,并没有安排任何的活,只让他们陪着老头子说话。
不过孙芝向来是个勤快人,就算她妈不安排,她暖和一下后也自己到了灶膛见这边找活干,留下丈夫在屋里和老爷子说话。
孙叔明把新买的三条大鲤鱼拎进屋子,原本正在干活的孙家大伯娘立即走过去说道:“叔明回来了?你大哥也回来了吗?鱼就给我吧,一会收拾出来。吆,这鱼真肥,一条得有二、三斤,一会我问问妈要怎么做。”
随着孙家人的陆续归来,老院子这边很快就热闹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说我抠细节的亲们,我有时候在细节上确实扣了一些,因为我不擅长人物的对话描写,所以就对对比衬托和一些情节细微处格外重视。比如就孙家做菜调味料少,和孙老太太藏糖罐这种写法来表达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大家族内长辈的控制欲。在比如用孙家大伯娘对待孙新燕和孙叔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一些隐秘的小想法。
明明做出平分名额决定的是孙叔明,名额给孙新燕的根源在这里,但是孙家大伯娘却并不去怪三叔子,反而把所有的怨气都集中到了不肯让名额的孙新燕的身上,这其中的味道大家可以品一品,看看能不能把我的人物『性』格设定猜出来,算是咱们之间的一个小互动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