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田园帝师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七十八章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雁鸣山灵修学院翻修竣工的次日,雁鸣镇上的九十多户人家在这同一天里前后收到了来自灵修学院的入学邀请。

通体淡青色手掌大小的木质卡片,上刻一座缩小进了卡片中的雁鸣山。在卡片的右上角,用淡金色的毛笔字写着招收的学生名字,中间是一段邀请入学的言语,又在右下角盖了一枚代表雁鸣山灵修学院的墨色印章。

收到卡片的人家又惊又喜。

惊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家里的孩子居然能够得到灵修高人的指导,喜的是他们家以后也能有一位灵修坐镇了。

有灵修坐镇的人家和没有灵修坐镇的人家,地位可以说高出了不知多少。

而且这是能够绵泽数代的好事。

惊喜过后,收到入学邀请的人家纷纷开始为三天之后的入学做准备。

卡片上言明了不需要带吃食行李等物,那就给自家孩子做一身显得更精神的衣裳。

等到了入学当天,又全家出动把自家孩子送到雁鸣山脚下,目送着孩子一步步登上山去。

这一段路,就算是只有四五岁的稚童,也只能依靠着的自己的双腿到达学院的大门。

路上没有人喊苦也没有人喊累,布满汗水的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们将摆脱只有最多百载平淡平庸千篇一律的人生,进入另一个更广阔,更漫长,也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灵修学院的入学仪式简单又低调。

李孑和莫惊澜站在学院的大门外,迎来了苍寰界灵修学院的第一批弟子。

这里面,最大的快要三十岁,最小的仅仅五岁。

大的带着小的,自动自发站在了李孑面前。

李孑有点小可惜。

她原本已经找够了原定目标的一百个人的,只可惜其中有几个年纪实在太大了,更有两个老得连话都听不清了,又有已经成了家的,选择修行之路就只能跟爱人割舍,只好无奈放弃。

还有几个人品不怎么好的,也被她毫不犹豫放弃了。

天赋再好,人品欠佳,踏入修行之路也是害人害己。

等最后一个人爬上来,李孑清了清喉咙上前一步,“从现在开始,你们便叫我院长,这位是莫先生。”

“见过院长。”

“见过莫先生。”

李孑虚抬了抬手,等众人直起身,从他们面上一一扫过去,随后转身,“跟我来。”

一众人在前面自家院长和莫先生的带领下参观完学院后已经过了一个时辰,最终被领着停在了一处广阔的平台上。

平台上并非是空无一物,角落里放着一摞半人高的书卷。

“彭远志,席东林,林因。”

被叫了名字的三人一愣,齐齐抬头。

李孑指了指她旁边的那一摞书卷,“你们三个把这些小册子一一分发下去。”

三人忙走上前,各自抱起一叠。

低头就见怀里册子深蓝色的表皮上,写着两个大字:“院规。”

又是一愣。

等到册子人手一本的时候,李孑才出声道:“据我了解,你们中间只有三成的人认字,所以,进入学院后,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全这本院规上的所有字。认字的主动去教导不认字的,不认字的也要主动向认字的讨教。”

众人左右对视一眼,乖乖点头。

“现在,我先跟你们说一说咱们学院的其他要求。”

“年龄在十岁以上的,上前一步。”

话音落下,一共八十八个人齐齐上前了一步。

“你们中会做饭的再上前一步。”

这一回,站出来了三十二个人。

这三十二个人里,仅有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其余大多都是年轻的女孩子。

唯一站出来的少年涨红了脸颤颤巍巍地举起手,“院长,我只会蒸馒头,煮粥,算吗?”

李孑朝他含笑点点头,“算!”

“现在,你们这三十二个人每两个分成一组,每组带三到四个人个人,教会他们做饭。以后你们在学院中想要吃到饭,就要自己动手做了。”

“至于该怎么分组轮流来做,你们自己来定。”

众人忍不住对视一眼,女孩子们倒是一脸的信心满满,其他人就脸皮皱成苦瓜了。

李孑只当没看见,接着道:“寝舍的每一间房门上都写了你们的名字,现在你们便可以去休息了。寝院前面的那间大屋子也是属于你们自己的,想要讨论,学字一类的都可以在里面进行。我希望在十天之后,看到咱们学院的食堂井然有序,院规上的所有字你们都能认得。在这十天里,我跟你们莫先生不会去干涉你们的一举一动,但会不定时的抽查你们的进展。”

“去吧!”

众人看着自家院长挥了手,心情有些复杂又有些忐忑地结伴往寝院的方向走。

本以为进来学院之后就是万事不管修炼修炼再修炼,哪知不光要做饭(学做饭),还得学会这么一册子的字。

这跟他们原本想象中的一点都不一样。

不过已经来了,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走得快的已经推开了寝院的大门。

入目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二进院子。

难女分开,一进住男的,二进另开一道门,住女子。

屋子分列在院子的四周,每一间都是同样的大小同样的门窗,只除了门上挂的木牌上的名字不一样。

院子里摆着一些石桌石凳,还有一排长长的洗漱用的池子。

从山上引下来的水源在竹筒中流淌,最终汇聚在寝院外面的一条活水中。

进得房间,就见屋内摆放着一矮桌一蒲团,一床一人高的衣柜。

桌上一盏油灯,一套笔墨纸砚。

床上深蓝色的被褥枕头齐全。

拉开衣柜,又见里面挂着一蓝一白两套学院制服,就连裤袜腰带都齐全。

把整个房间查看一遍后,众人又感动得热泪盈眶。

怪不得院长给他们的卡片上言明了不用带行李,他们还以为每天要爬山下山的回家住了,原来院长都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准备好了。

好生贴心,好生感动。

李孑:咳,都是雇了前来做工的镇民们做的,她顶多动了动嘴,连银子没能花多少。

布店木匠店里的老板一听说是往雁鸣山灵修学院送的,差点倒贴钱主动送过来。

还是在李孑不能占便宜的坚持下,还是半卖半送一路运上了山。

众人各自回房休息了一个时辰,醒过来最早的三个起身后打开房门,草草洗漱一番后,对视一眼。

片刻后,三个人围坐在了一张石桌前。

一人率先开口:“在下萧行,二十八,应该是咱们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

“彭远志,二十五岁。”

最后开口的是会蒸馒头和煮粥的少年,“我,我叫孟涛,今年十六。”

彭远志朝他看过去,勾了勾唇,“我知道你,城北孟家馒头铺的小儿子,我还去你家买过馒头吃呢,就是没想到进学院里还能吃到孟家馒头铺的馒头。”

孟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蒸的馒头也很好吃,我爹他老说我的手艺青出于蓝呢。”

萧行闻言也跟着笑了笑,“那我们以后可就有口福了。”

三人说着话,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陆陆续续又有人醒来起床出门,洗漱的时候见到有人聊天,看见里面有自己认识的,也跟着凑上来。

慢慢人聚集地越来越多,不一会就认识了不少的人。

说起来大家都是一个镇子上的,可能我认识你,你又认识他,他又认识另一个,这么一介绍下来,原本从未谋过面的两个人就这么开始称兄道弟了。

相比起一进院这里,二进院里的热闹犹有过之而不及。

俗语言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十个女人已经能唱数台大戏了。

一群人正叽叽喳喳地说这话,其中一个抬头望了望天。

“这个时辰,差不多该做饭了。”

场面一静。

紧接着,“还真是,咱们先过去食堂那边看看。”

“等下,”说话的伸手指了指前面院子,“前面院子的,咱们谁去叫一叫?”

这一落下场面又是一静。

一众女孩子的面上多多少少闪过一丝不好意思。

“我去吧!”

一个一静套上那套白色学院制服的姑娘站起身,英气的眉微微一扬,“你们先去食堂那,我叫了人就追过去。”

“珊姐姐,”有了一人打头,又有两位小姑娘从人群中站出来,“我们跟你一起去。”

三个人在身后一众亮晶晶的目光中出了院子,走到寝院大门前,屈指扣响大门。

院内的谈笑聊天声一顿。

众人面面相觑一瞬,还是孟涛最先反应过来,“应该是师姐师妹们敲的门,这个时辰该做晚上的饭了。”

众人一听,嘴角忍不住一抽。

这就要跟着一帮娘子军去学做饭了吗?

锅碗瓢盆,切菜炖肉?

“咳,”萧行这么一会的功夫已经是众人的老大哥了,他一说话,众人顿时朝他看过去,“孟涛你先去开门,跟她们说咱们马上就到。其他人去敲门把还没起来的叫起来,咱们一块过去。”

“那几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师弟呢?”

“也都带上吧,总不能把他们几个单独扔在寝舍里。”

等几个还揉着眼睛的小萝卜头也在院子里站好了,萧行又点了点人数,确定没有人拉下后,一挥手,“走!”

大部队浩浩荡荡出了门。

一路走到食堂大门外,两方人马汇合。

接着是相对无言。

谈珊上前一步,开口道:“我方才带着大家在食堂里看了一遍,有米,有面,有菜,也有肉。锅碗瓢盆也样样俱全。”

还不等萧行他们松口气,她又接着道:“但水缸里没有水,灶屋里也没有柴火。另外,我算了一下米面肉菜的分量,咱们这九十多张嘴,只能吃三天。除此之外,还有这个。”

她说着扬了扬手,露出手上一枚打开的锦囊,又从里面抽出两张纸。

打开。

众人就见这两张纸其中一张是山下的镇子上米面菜肉铺供货半年的契约。

另一张上则是还散发着墨香的几列大字。

第一列,“契约失效后,不会再有新契约。”

第二列,“去食堂后面,有惊喜。”

第三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认出这三列字的众人:“······”

总有种不详的预感!

不过现在首先要做的还是把晚饭给做好,不然大家都得饿肚子。

食堂里放了是个大水缸,就分出来十个人去打水。

柴火得去山上找,除了能帮上忙的孟涛,萧行带上剩下的人都去了。

谈珊则带着一帮娘子军洗菜的洗菜,切肉的切肉,淘米揉面,力求在拾柴的众人回来之前把饭菜下锅之前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好。

几个小娃娃也倒腾着小短腿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等到天色擦黑之前,上山拾柴的众人满载而归,灶膛里点上火,整座食堂顿时进入了更加热火朝天的氛围。

李孑和莫惊澜站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的树梢上,远远看着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的食堂方向,愉快地眯眼勾了勾唇。

还有什么比一起劳动能让这些人更快的互相熟悉起来,充满凝聚力的呢?

当然是一起做饭,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