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 第六十四章 利之所引,他乡故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四章 利之所引,他乡故知

而漕运改革之后,已经运进长安几百万石粮食,光运费就又省下了一大笔。

再加上毛纺、白糖、钢铁等逐渐稳定的创收,李二陛下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什么征伐高昌,什么重建大明宫,说话相当地有底气。

欣喜感叹了片刻,李二陛下才起身离开宫殿,去晋阳宫看自己的爱女兕子。

新戏《李娃传》上演,兕子和新城又找借口跑去阿姐家里住了几天,昨晚才刚回来,让李二陛下这个宠女狂魔很是想念。

未到晋阳宫,便听见里面的乐曲和羯鼓声。旋律和节奏很是熟悉,李二陛下不禁捋须微笑。

这又是徐齐霖作的妖,教会小昭,又教给兕子和新城。小公主带着宫女跳起鬼步舞,那画面简直了。

美其名曰:锻炼身体。李二陛下看过两次,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只要不出宫,公主爱跳就跳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进了宫门,便看见几个宫女正在很带劲儿地跳着舞。在小公主的教授下,她们已经跳得很熟练。

鬼步舞嘛,人多又整齐才好看。

兕子和新城穿得厚厚的,在殿门外看得兴高采烈,叽叽咯咯地说笑着。

看到李二陛下,宫人赶忙停舞止乐,拜见施礼。两个小公举则笑着跑地来,拉手扯袖,一口一个父皇地叫着,李二陛下笑得脸都皱成了一团。

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李二陛下被爱女牵着进入殿内,落座上茶,随意闲聊。

“在丽质那里玩得可畅快?”李二陛下把新城抱到腿上,笑着问道:“又是去看戏,又是去和小昭去坐爬犁,你俩这几天比父皇还忙呢!”

新城咧开小嘴,嘿嘿笑着,说道:“本来还想着多玩两天,可又想念父皇,就回宫来了。”

呵呵,李二陛下老怀大慰,连最小的女儿都这么懂事了。

兕子给父皇捧了杯茶,似乎有点热,脱下厚外衣,露出里面的细棉内衣,还穿着个红色缎面的棉马夹,全是甘州织造工坊的出品,既舒服又暖和。

嗯,还有那棉被。李二陛下瞟了一眼,棉里缎面的棉被就撂在床榻上,盖着真是舒服呀,早起的习惯都差点被赖床给破坏了。

入冬之后,甘州那边的棉制品便运进了京城。细棉内衣、棉被套、棉坎肩等物先试用,再收钱,很快就征服了权贵官僚。

都不差钱,只要穿着、盖着舒服暖和,谁不喜欢呢?而且,这售价也配得起身份,没有才跌份呢!

不用说别人,连李二陛下也觉得好。细棉内衣穿在身上,既不象麻布那般粗糙,又不象丝绸那般冷滑不吸汗,可舒服了。

软软暖暖的棉被窝,在冬天简直就是抵挡不住的诱惑,比毛毯好得不是一点。

已经有了火炕,嫌热就是内衣加马甲,显得就是那么干净利索。

李二陛下这时候才明白徐齐霖为何念念不忘了,棉花还真是个好东西,大盈库这下子又有了个大进项,比毛纺还要有前途。

而且,推广种植的话,对老百姓的生活将带来极大的变化。民间的口碑嘛,李二陛下还是很在意的。

兕子觉得身上舒服了,嘻笑着拿起牦牛肉干往父皇嘴里送,“父皇,吃肉干,越嚼越香。”

新城眨眨眼睛,也从茶几上拿起零食喂父皇,“父皇,吃葡萄干儿。”

李二陛下美滋滋,爱女的孝敬,来者不拒,边吃边点头称赞,说道:“甘州特产,味道不错。”

“是呀,都是小舅送的。”新城说道:“小舅还写信说,送来了几十头,什么,什么曲羊,过年就能吃上羊肉,可好吃了。”

“是玛曲草原的欧拉羊。”兕子说道:“每头有上百斤,肉味鲜美。”

“对,对,就是欧拉羊。”新城连连点着小脑袋。

李二陛下翻了翻眼睛,心道:这个臭小子,可抓住公主的弱点了,不是好吃的,就是好玩儿的。你听,这小舅叫得,多顺嘴。

兕子坐在李二陛下身旁,挽着他的胳膊说道:“新戏很好看呢,请他们到皇家戏院演两场呗!”

李二陛下沉吟了一下,说道:“快过年了,请戏班子来热闹一下,也无不可。”

兕子和新城都笑了起来,这下又能出宫放松了。

“丽质的身体可好?”李二陛下问道:“她身有气疾,需多多静养。你们俩呀,可不好老去让她陪你们玩耍。”

兕子说道:“阿姐按小舅给的方子食疗茶疗,现在的身体挺好呀!再说,我和新城也不用她陪,也不让她累着。”

嗯,姐妹情深,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李二陛下很欣慰,伸手拍了拍女儿的小肩膀。

新城吃着葡萄干儿,说道:“在小昭家,我们还磨豆腐来着,嫩嬾的,很好吃。”

“听说,最近京城里也流行吃豆腐。”李二陛下说道:“还有豆浆、果子,豆腐脑、胡饼,似乎倒成了标准的早餐。”

“我们都吃过耶。”新城咧着小嘴笑道:“可我更喜欢吃豆花,加糖最好吃了。”

兕子说道:“现在街市上卖的不少,原来的胡饼店,差不多都要加上豆腐脑。甘州传来的吃法,用甘州的大豆做的最正宗。”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这又是齐霖的主意,大豆还不是一样。甘州的就有什么特别不成?”

“可店铺都说自家用的是甘州大豆呀!”兕子替小舅辩解道:“应该是不一样吧,要不怎么都认呢!”

李二陛下嘿嘿一笑,倒也不与女儿争辩,他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

其实,李二陛下知道的比这些更多。

因为甘州,长安城里的变化还真不少。早餐嘛,只是其中之一。就象现在的烧烤,若是不放甘州孜然,肯定被人认为不正宗,不地道。

而更大的变化则是奴隶的供不应求,很多权贵豪富都在购买奴婢,特别是壮实的男劳力,价格涨了一倍不止。

原因很简单,棉花收获了,暴利便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能大规模种植,不受朝廷法令限制的,便只有甘、肃、凉这三州。

徐齐霖赴任时,曾推出租地买地的诸般政策,现在不仅依然有效,还扩展到了肃州和凉州。

尽管对权贵官僚来说,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可租地种棉,依然是个大进项。自家没那么多劳力的话,家僮奴仆能凑数,再就是打奴隶,也就是贱民的主意了。

甚至有更贪财的,还想着自种自收自纺自销呢!尽管大盈库掌握着棉纺技术,可徐齐霖已经透出口风,可以技术转让,只要交专利费即可。

当然,这种要交专利费的,肯定会有相应的规定。比如几架纺机,多少纱绽,至少也是个作坊。至于个人家的纺织生产,自然不在此列。

李二陛下对此也是乐见其成,能够加快甘、肃、凉三州的开发建设,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今不用硬性命令,便有人前往三州种植生产,积极性还很高,还不是好事情?

而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足有数万官奴被迁往甘州,对徐齐霖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对迁往河西,官奴却还趋之若骛,只为摆脱奴婢身份,以及那个能证明是自由身的“市籍”。

现在不仅仅是权贵官僚盯上了棉花种植的利益,很多胡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除了种植赢利,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还有入籍这项政策。

绿卡啊,成为唐人可是很多胡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李二陛下知道这些情况,在默许,甚至是支持的前提下,他也想起了徐齐霖曾对所谓的“国籍”讲出的一番言论。

当时,李二陛下没当回事,或者说还对给予胡人身份上的提升,有些抵触。虽然在甘州的开发建设上,给徐齐霖开了个口子,却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效果。

如果把对甘州的优惠政策,转移到其他地方,甚至是在全国施行,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比如当兵为大唐征战;比如投资建设,为大唐的繁荣添砖加瓦;比如修桥铺路,造福百姓……

至少在短期看来,出台类似的入籍政策,得到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李二陛下还是很谨慎,时刻关注着甘州方面的情况,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

快过年了,在几千里外的甘州,为此做的准备并不比长安要少。

移民安家的第一个年,徐齐霖准备搞得热闹些,隆重些,让甘州的民众来个狂欢,释放下激情。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有归属感,让更多的人看到甘州能够日渐繁荣的前景。

商铺必须张灯结彩,普通住家的大门,最少也要贴对联、挂灯笼。为此,徐齐霖还从府库拔钱,发放了一些补贴。

除了钱,就是物。过年嘛,不说年终奖啥的,每家发个十几斤肉,也是官府爱民的一个表现。

对淳朴的老百姓来说,东西不在多少,而在于心意。何况,官府发放年货,这好象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处理完公务,徐齐霖回到府中时,便看见斯嘉丽带着阿佳妮在角色扮演。

这来到甘州后,在府中,斯嘉丽便渐渐成了老大,充当着女主人兼管家。徐齐霖也乐得撒手清闲,让斯嘉丽锻炼锻炼,过过管人的瘾。

年前,更是斯嘉丽忙碌操持的时候。什么打扫庭院、采办年货、张灯结彩等等,呼来喝去,好不威风。

“阿郎,年货单子,差不多都置办齐了。”斯嘉丽表功般地过来迎接,还把单子递给徐齐霖验看检查。

徐齐霖随便看了一眼,便笑道:“办得很好,也不用向某请示,尽管去做,某放心。”

斯嘉丽得了夸奖,笑着让阿佳妮跟随侍候,自己却继续指挥下人布置。

徐齐霖没回厅堂,直接来到书房,打开临下班前收到了王方翼的书信,看了起来。

虽然暂署肃州刺史,可徐齐霖还是把工作重心放在甘州,肃州的事务则大多交给了王方翼,以及从甘州调去的几个官吏。

与甘州的经营初期一样,王方翼和众官吏都有相当的经验,种粮植棉是根本,建屋盖屋是稳定移民之心,这些基础工作,倒不用徐齐霖太过操心。

书信中,王方翼所述的事情也没什么重要的。工作汇报嘛,就是那么回事。

向十烽十驿运粮暂时告一段落,运粮百姓都返家过年;其他的工作也基本停下,但已完工大半,过完正月再忙也不迟。

王方翼还说了过年便在肃州,徐齐霖调拔的肉粮已经运到,以及其他琐碎的事情。

徐齐霖放下书信,思索了一会儿,提笔准备写回信。

“阿郎,有客人求见。”阿佳妮进来禀报,“是长安来的。”

徐齐霖接过名刺看了看,觉得有些惊异,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请客人到厅堂,某马上过去。”

这快过年了,几千里路途,冯智戴竟然来了,怎不让徐齐霖感到奇怪和疑惑。

肯定有事儿,但却不是自家的,而是关系到冯家的。

徐齐霖一边走向厅堂,一边琢磨着冯智戴的来意。

还没等他想出究竟,在厅堂门口的冯智戴迎上两步,已经笑容满面的打起了招呼。

“哈哈,他乡遇故知,某惊喜之至啊!”徐齐霖施礼相见,态度十分亲近。

这话不全是真的,但见到长安熟人,徐齐霖还是满高兴的。就是不知道冯智戴来意,有些小忐忑。

两人进了厅堂,分宾主落座,喝着茶水,闲聊了起来。

什么甘州的风土人情,什么长安的趣闻轶事,话题不少,聊得也极热乎。

冯智戴不说正题,徐齐霖也不开口询问。只让下人在府中给冯智戴安排住处,又置办酒席,为冯智戴接风洗尘。

有些事情在酒桌上谈起来方便,酒是润滑剂嘛,徐齐霖就是这样认为的。

时间不大,酒菜便端了上来,虽不是十分丰盛,但对两个人来说,已经足够。

“呵呵,徐家的酒,在这甘州也能饮到。”冯智戴敬了徐齐霖一杯,颇为感慨地说道:“齐霖在甘州干得有声有色,身兼甘、肃二州刺史,令人好生羡慕。”

徐齐霖摆手道:“苦寒之地,怎比得上在长安消遥,更不抵江南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