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五十一章 马周讲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周在山庄时听说殷清风要回城居住,就开始纠结。

殷清风有王命在身,所以才有理由与父祖分居而长住城外。但殷清风现在要回到父祖身边,那他这个“友人”该如何自处?在外人看来,只要他跟从殷清风回府,他便是殷清风或郧国公府的门客了。

“至圣先师”孔夫子未闻达前时时『露』出门客相。他并不讳言自己“三日无君”便惶惶不安的焦虑,乃至奔波于列国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

陈涉以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兵,项羽、刘邦扯起楚怀王的旗号。他们是自觉将自己摆在门下客位的位置上,只求一个名正言顺。

虽然也有门客羽翼丰满时反客为主,夺取最高权力。如楚公子春申君的门客李园,就是以阴谋手段反客为主的成功范例。但大多数人和他一样,只想求富贵、取尊荣、建不朽之功业。

但殷清风是明主吗?

门客制度从春秋以来,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像冯谖那样甘心效忠孟尝君一生的人早就没有了。汉末以来,门客之主只是门客入仕的一个转折点,门客投靠他们只想有一个快速入仕的机会。

从这一点来看,殷清风的确能做到。

但殷清风以商坏儒的做法,会不会成为天下各士族的公敌?一旦各士族在朝中在仕途中对其进行牵绊,他这个“曾经”的殷氏门客的仕途将一片黯淡。

他有些后悔当初贸然登门后没有及时离开,否则也不会有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还有吕才,吕才自从听了殷清风的算学课,便一门心思的去研究那些小道。难道他就不知道只有儒学才算是正途吗?

如果他现在选择离开,与吕才从此陌路倒也没什么,但殷清风那关怎么过?太子注定要登位,中山王又在殷清风这里求学。他选择离开的后果或许只有一个:与仕途无缘。

自绝于仕途?不可能!清河马氏的门楣还要依靠他来支撑呢!

他很想向殷清风问个究竟,问他怕不怕那些士族在醒悟殷清风以商坏儒之后会群起而攻之。但殷清风从东宫回来后便很难见到,即使见了面也匆匆而过。

他,就带着这样的苦恼,随殷清风回了城。

在见识过了渭水桥之后,他对殷清风在营造学上的造诣已经是五体投地了,郧国公府的西院没有让他产生更多的波澜。他只是好奇殷清风这个庶子在这国公府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位置。

按理说,嫡庶之分的礼仪制度早已确定了几千年,庶子之地位也无需多言,但殷清风这个庶子很奇特。

之前在山庄开会时,他坐主位而其嫡母坐客位、回归之日,郧国公府以迎接至亲至长的仪礼迎接殷清风,这一切都显示他在家族中地位的不同寻常,可为什么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祭祖?难道...他在族中地位的变化,是这一年当中才发生改变的?在此之前呢?

马周在那里胡思『乱』想的时候,祭祖的活动已经结束了。他作为观礼人,也被邀请参加祭祖后的盛宴。

吕才因为尚未及冠,本没有资格观礼的。或许殷元考虑到他是殷清风的友人,就破例让他观礼了。

一个家族在祭祖时如果邀请人来观礼,是想通过观礼人之口对外宣扬这个家族辉煌的过往,以及这个家族现在的门风、子弟取得的成就等等,所以,主人要有重礼酬谢观礼人的。

吕才就是一个不问身外事的『性』子,他对那些堆满了半个屋子的礼物根本不在意,他更感兴趣的是马周在讲述殷氏的历史。

宴会后,他和马周随殷清风回到西院。闲聊中马周提到一段辛密。

当时,马周问殷清风可知为何殷氏的族谱只上溯到魏晋时期。以殷氏的渊源,殷清风现在在族谱上的世系不应该是第十四代,最少也应该是一百三十代左右。

殷清风对他的“身世”本来就知道得不多,能有现在的了解,还是因为许敬宗和这个祭祖时叔祖管家的讲述,否则他就知道一个殷开山。

马周说道:“秦汉之前,殷氏至所以没有世系谱问世,是因为殷氏在帝辛失国以后直到秦汉这一千多年来倍受打压的结果。”

殷清风愣愣的看着马周,吕才坐在旁边则是眼睛瞪得大大的。

马周接着说道:“夏朝因为时代久远,不但帝王世系难以考证,而且因为姓氏在夏朝还没有形成现在这个形制,到底谁是夏启的后人估计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殷商就不同了。

殷商不但有完整的帝王世系,而且姓氏已经完全确定。周王室为了防止殷氏后人谋夺姬周的王权,不但通过自身的权势对殷氏进行打压,而且也暗中让分封的诸侯们对殷氏后人进行打压。

殷氏族人面对这样的局面,到底是否有族人还存活于世根本就没人知道,直到汉成帝时。

汉成帝时,皇帝婚久无嗣,求子心切。以为是五帝、夏、周都受到祭祀,唯殷人成汤断了香火所致,因此,“诏求殷之后裔”,派人四处寻找末代殷商王室直系传人。

经过探查后才了解到殷之后裔已“分散为十余姓,推求其嫡,不可得”。因此只好于绥和元年下诏封孔子的十四世传人孔吉为殷绍嘉侯,不久又进封为殷绍嘉公。

所以,现存的殷氏族人实际上是孔吉的后代。”

“瓦特!小爷“是”孔老二的后人?”

殷清风差点儿炸了!

他这里在不停的削弱儒家的地位,那边追根溯源却是孔丘的后代,这玩笑...有点儿大了吧~~~~

他仔细瞅着马周,但马周没有任何开玩笑的迹象。他用怀疑的口吻问道:“不知...宾王兄此言可有根由?”

马周说道:“贤弟知道掌上舞赵飞燕吧。”

殷清风点点头,赵飞燕他当然是直道的了。

赵飞燕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选入宫中为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后来成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

马周说道:“汉成帝有两个皇后,一个是出身高阳许氏的许皇后,另一个就是赵飞燕了。除了这两个皇后,汉成帝还有众多妃嫔。

周的家祖是东汉初年的伏波将军援,援祖的两位姑母先后入宫为汉成帝的婕妤。所以,关于殷氏的隐秘,周得自于族中记载。”

殷清风惊讶的看着马周。

马周没必要拿别人家的祖先来诽谤,也就是说,他的话是成立的。那...殷氏族人自己知道这事儿吗?

古人都说:自古孔孟是一家,原来孔殷也是一家亲啊~~~这笑话闹得~~~

马周的谈兴好像是止不住了,他又说道:“不管现在那些士族对外宣称他们的家族多么渊源,但细查他们的族谱就会知道,真正的推敲起来,那些世系谱系中最少在魏晋之前是有勘误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普遍存在和门阀制度的确立,编修族谱蔚然成风,并且已由私家谱步入官管国谱。由于政治的需要,朝堂成立了收集管理族谱的专门官衙。并且以簿状、谱系为依据选拔官吏。

而且,从南朝以来,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

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考订详实,藏于秘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

即便如此,当时的各士族族谱也不完全可信,各世家大族修谱时的攀龙附凤行为已经普遍存在。

门阀制度确立以后,士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庶族要想享有这种特权和名声,篡改家谱以跻身±族行列是—种实际、有效手段。

有人评论说:“又近古人伦,喜称阀阅。其荜门寒族,百代无闻,而骍角挺生,一朝暴富,无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无所取信,宁足据乎?”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族谱作伪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北方各朝虽然不像南朝那样实行严格的九品中正制,但为了彰显家族的显赫,不但完善现有已知的谱系,还要往上推溯他们的祖先。这里面是不是有错误,只有他们自家人知道。

但,周以为,当时的殷氏从东晋殷浩起已经进入一流士族,从那时传下来的谱系是完全可信的。”

经过最初的震惊,殷清风现在已经恢复了冷静。

他以前认为和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但经过许敬宗和马周等人交流他发现,有些历史还是通过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述或许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他暗中决定了,以后不用和这些“古人”讲什么人生什么理想,就听他们讲古就一种很好的享受。?: 或搜索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