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33章 另类的宁锦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清现在筑起的宁锦防线,比大明时代的更加牢不可破,别看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这可以说与时间没有关系,因为宁锦防线的核心在于锦州,而现在的锦州与大明时代的锦州本质不同,其西北多出了个义州,就是后世的义县一带。

明末的时候义州属于大清统治,察哈尔部的属地,也是林丹汗的后人在那里的封地。

不能小看这个义州,虽然算不上什么军事重镇,但是皇太极在那里重修义州,当然为了锦州,当时的锦州还是大明的军事重镇,是大明在山海关外据敌鞑子的桥头堡,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这可以从两年前的宁锦之战的代价看出来,从1640年开始的宁锦大战到1642年才全部结束,据历史记载,大明和大清一共投入了将近20万的兵力。

最后这次大战以大明的失败而告终,宁锦之战导致的直接结果不仅仅是洪承畴、祖大寿这样的名将背叛大明,投降大清,更为严重的一个后果是,大明朝经营多年的宁锦防线失守,可以说那是孙承宗袁崇焕几代名将的努力和心血的结晶,大明朝山海关外的精锐彻底丧失。

宁锦大战结束以后,大明朝再也无力阻止大清有效的反攻,致使大清的铁骑一路杀到了山海关下,为1644年大清入关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宁锦之战,满清八旗想入主中原简直是痴人说梦。

宁锦防线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对当时的大明来说,而现在的大清在锦州的西北多出了个义州,像是锦州添了翅膀一样。

这样锦州的前面是塔山、杏山和松山,三大屏障,后面是义州,而宁远则是锦州的门户。三城与三山,遥相呼应,后面还有大小凌河,这样进退自如,固若金汤。

大明想拿下这样的防线,无疑得花大本钱。

但是林毅没有按常规的打法出牌,十路大军,水陆并进,对这六地同时用兵,这一下六地的清军果然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锦州,宁远,义州的清军坚守在城里,外面是几万明军虎视眈眈,但是没有进攻,只是这么看着。

首先打响的是塔山的战斗,紧接着后面的杏山和松山也打响了。这三山共有清军人驻防,而明军就六七万的兵力,水路并进,两面夹攻。

先是红衣大炮猛轰,压制住了清军的火力,明军发起了猛攻,自生燧发枪手和弓箭手相互配合,骑兵与步兵相互配合,一个冲锋首先拿下了塔山阵地,紧接着杏山和松山也被明军攻了下来。

这三个据点1万多名清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被数万明军全歼。

期间,义州、锦州和宁远的守军都接到了求援,但是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此时锦州和义州城外都有2万明军看着他们,明军的原则是不出来则已,出来就打。

塔山、杏山和松山的失陷,首先引起了宁远城的震动,1万名宁远守军果然人心惶惶。他们被明军夹在当中,成了馅儿饼,明军要吃掉他们是早晚的事儿。

宁远的清当然不敢出来,只好在这守着。

但是接下来明军仍然没有进攻宁远,让他们爱怎么守就怎么守吧。明军拿下塔山杏山和松山州,六七万人马,加上锦州城外的2万明军,将近十万名军,把锦州城给包围了。

此时锦州城内只有2万清军驻防,塔山杏山和松山的沦陷,引起了锦州守军的震动。但是他们也始终不敢出战,现在又被明军重重包围,他们预感到了灾难的来临。

但是接下来明军没有攻城,就这么守着。义州、锦州和宁远都没有受到攻击,十几万明军就这么守着,这一守就是半个月。

这一天在宁远城南的林毅接到了报告,洪承畴统帅5万清军,来解锦州之围。

林毅哈哈大笑,“狗汉『奸』终于来了,来的好,老子就再来个围城打援!”

洪承畴离开京师没有两天便接到报告,明军已经拿下了塔山杏山和松山,宁远告急!锦州被困!

洪承畴大惊,明军的行动怎么这么神速?宁锦防线,如此坚固,远非当年大明时的防线可比。洪承畴清楚的记得,当年的宁锦会战,整整打了两年,从1640年到1642年。

可是现在,这才短短一个月的光景,明军就找到了突破口,看来姓林的果然不同凡响。

洪承畴命令加快行军速度,救兵如救火。

锦州明显是这一战的关键节点,如果锦州出了问题。宁远和义州也就危险了,到时候如何相孝庄皇太后和皇上交代?

在离锦州城百八十里地的时候,洪承畴临时命令队伍停下来,整休兵马,然后四路大军齐头并进,直扑锦州城外的明军。

肃亲王豪格、护军统领鳌拜各率1万八旗精锐,对大凌河流域的明军展开攻击。

与此同时索尼和汉臣马国柱各统兵1万,对小凌河流域的明军展开攻击。

洪承畴和英亲王阿济格率1万人马,作为后援,哪路不济支援哪边。

但是四路清军接连传来了捷报,全都是明军溃退。

无论是大凌河之战,还是小凌河之战,清军大炮一响,然后发起猛攻,明军就溃败下去,全都是这样。

对于这样的胜利,洪承畴也感到有些意外,明军如此不堪一击?还是自己真的运筹得天衣无缝?

豪格、鳌拜,索尼,马国柱,这都是能征惯战之将,所部都是八旗精锐,野战又是清军的强项。因此经过他这一番分析,觉得胜的也合情合理,明军的溃败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他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因为这样的胜仗似乎太顺利了,顺利得令他难以置信。

但是洪承畴何尝不知,历史上的大小凌河之战,都是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现在明军又败了,这是重蹈当年的覆辙,还是暗藏玄机?

不只是洪承畴怀疑,肃亲王豪格、护军统领鳌拜、索尼等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都是过来人,跟林毅打过交道了,他们觉得眼前的明军是有意撤退而不是溃败。

但是林毅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竟然困城了,为什么还要故意撤退,这里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明军的战斗力,他们现在一点也不敢小觑。什么野战是他们清军的强项,那只能是过去,经历了山海关大战和皇姑屯之役,他们现在谁也不敢托大了。

因此三将谁也没敢乘胜追击,唯有马国柱,没有吃过林毅的亏,带兵追杀,一口气追出十几里地,一直追到锦州城下,看到其他几路人马没有追来,他也停下了,整顿兵马待命,期间明军始终是溃败。

豪格、鳌拜和索尼,纷纷来见洪承畴,说这绝对是明军的阴谋诡计,不可轻敌冒进。

洪承畴思虑了下,眼前明军已经退去,锦州城之围就这样解了。他们如果不敢进城,难道一直驻扎在城外吗?

但是又觉得豪格等人之言,并非杞人忧天,派出探马打探,锦州城外的明军彻底撤退了,一个都没留。

为了稳妥起见,洪承畴将大队人马驻扎在城外,又过了两天,得到报告说明军已经退出二百里之外。

洪承畴实在想不出明军会有什么阴谋。但是如此在城外耽搁下去,算怎么回事儿?来救援的兵马,打退了明军却不敢进城,传出去人家会笑他胆小如鼠。

于是他决定移师城中。

5万大军开进了锦州城与锦州城的五万守军合在一起,七万清军庆贺胜利,这些兵将们都对洪承畴伸出了大拇指。

多尔衮、豪格、鳌拜等等,均打了败仗,洪承畴一出马,连战皆捷,果然是非同凡响。

但是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又带他们做下生意,如何夺取杏山松山和塔山的时候,翌日,也就是洪承畴他们进城的第二天早上,突然有人来报,十万明军去而复返,一夜之间将锦州城为了水泄不通。

洪承畴闻报愕然,立即带着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护军统领鳌拜,大臣索尼,汉臣马国柱等,登上了城头。

果然锦州城外,一夜之间城下面,兵山将海,里三层外三层,一眼望不到边。

洪承畴看着看着突然明白了,明军这线放的可真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