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残阳帝国 > 第749章 一边倒的战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侧山坡上,影影绰绰出现了几个黑点。津岛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是最怕的谢尔曼坦克,它们已经占据了相当优势的位置,只是距离还远。

赵小力的一个连紧赶慢赶,以掉队一个排的代价堵在了侧面。津岛下令,立即发射*,遮挡敌人视线。不过他本人待在指挥车里,命令无法立即下达下去。

日军坦克并不是每一辆都有电台,更何况这些电台也不是全都起作用。他在几个中队频道内下达了命令,只有一个中队中队长的坦克接收到了命令,该中队的坦克开始转而射击,但是这名中队长领会错了指挥官的意思,他以为上级想要与谢尔曼打一场对攻,至于发射*只是为了暂时遮挡敌人视线,好拉近距离发挥灵活性。

第三旅团在东北时,常年的训练任务就是磨炼如何应对苏军特26坦克,一年前,增加了一个新对手——特34坦克,作为假象目标。战术要点也由此有些变化,强调以强大机动和精湛射术,对抗这种重一倍的坦克。

日本人并没有真正掌握特34的情况,只是感性地猜测,所30吨级的坦克必然是笨拙的,这也是他们对抗谢尔曼的基础理论。所以当一名车长听到发射*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掩护大家撤退,而是借着烟雾掩护冲过去,在1.2公里内解决对手(基层指挥官,仍然记着那个错误的距离)。

一个中队的坦克一边发射*,一边散开,企图从两翼包抄对手,这是一场2对9的作战,胜负似乎还很难说。

津岛眼看指挥荒腔走板,也不好阻止,因为一旦通过糟糕的电台更改或者追加命令,,只可能把情况搞的更乱。现在只能利用这些坦克去拖住对手,掩护其余部队后撤了。

47毫米口径火炮发射出的*,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日军坦克配发这种特种弹药并不多。日军上峰有一个奇怪的念头,认为这种弹药配备太多,容易让坦克手滋生逃跑念头。

谢尔曼坦克仍然保持速度,穿越敌人摄制的雾障,赵小力的坦克手都是老手。知道这个距离敌人的射击没什么威力。美军倒是做过日军战防炮的射击实验,威胁距离在800米内,大概率击穿在500米左右。敌人发射烟雾时机过早,在形成烟雾前,让连长看到了敌人包抄的动作,所以他很清楚敌人要玩儿什么花招。连长下令右侧战车,主炮对准2点钟,左侧则对准10点钟。这种97改坦克可能速度略快,不过他们现在正上坡,不会这么容易包抄到3点钟攻击薄弱侧装甲。

烟雾散去很快。远远看到,日军坦克就在预测的距离上,连长下令停车,对目标展开射击。谢尔曼的炮手不需要考虑以何种角度射击目标,这门炮足够摧毁任何日本装甲,无论是正面侧面,或者带着各种倾角,难度在于这门炮非专业反坦克炮,初速不足,对于提前量计算,有相当难度,当然这种年头,无论是测距还是测角、测风,都没有技术支持,都需要依靠炮手经验。

炮手通过瞄准分划线估算1.5公里外的目标,需要计算大约2秒钟后对手的位置,估算为两个车体长度。

第一轮射击,没有命中。敌人很知趣的没有发起反击。他们严守1.2公里的门槛,并不提前反击。当然也不再发射*,日本人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很快就可以越过对手3点钟,可以射击投影面积最大,同时也是装甲最薄的侧面。

谢尔曼的反击间隔极短,这得益与艰苦的训练和士兵营养的增强。这些士兵在国内时,每天口粮不足九两米,当然无法支持快速持久的装填,但是在褚亭长的部队,每天摄入热量超过7500大卡,这使得装填手可以一直保持极高的效率。

日本车长发现中国军队的炮弹,越来越靠近自己。都是擦着旁边过去,而且没有越过头顶的,这是一个可怕的苗头,意味着敌人测距水平很高。前量或者横风计算出现偏差,那是难免的,但是炮手专业性和基本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测距上。

两翼日军仍然顽固第掉头,用坦克最强大的正面装甲——一块略厚过手掌的钢板,对准敌人。很快他们就要跨进1.2公里门槛,双方将进入公平的互相保证毁灭的距离(至少日本人是这么想的)。

谢尔曼连三排2号车的一次射击,首开了记录。他在1.2至1.3公里距离上,击中日军坦克正面。为了保证击中面积较大的车体,炮手压低了一个密位。炮弹击中对手车体首下。炮弹切入装甲,将驾驶员双腿截断,然后贯穿了整个车体,摧毁了传动和发动机后,停在了发动机缸体内。

百式坦克的这具效率极低,重量高达1.2吨的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显然是这辆坦克上防弹性能最好的部分,两侧散热片的厚度,远远超过正面装甲。柴油发动机不易起火的特点,让这辆坦克苟延残喘的一段时间,也让断腿的驾驶员继续在痛苦中煎熬。

第二发炮弹再次击穿正面装甲,这次引爆了弹药。

日军坦克开始反击,它们通过短停/射击/继续行进的方式进式射击。

在习志野战车学校的几名教官,远离实战,自己瞎琢磨出的战术中,短停射击是对付笨重对手的最佳办法。

制定这种战术,是基于日本坦克的几个优点——第一重量较轻,导致机动性好,很难被对手击中。第二火炮口径小,导致射速高,可以提供很高的命中率和火力密度。第三,发动机效率低,但是不容易起火,被敌人命中后,仍然可以保持反击能力,而敌人一旦被击穿,则很容易起火。

能把缺点当做优点计算,是整个战术的理论基础,当然其中最离谱的是他们估算出的击穿距离,为了激励士气,上峰特意把已经夸大的数字,又增加了200米。总之日军的精神力量,可以弥补纸面上苍白的不足。

日军的短停射击,竟然打出不错的精度,他们围绕各种“优点”进行的演练,确实是下了功夫的。日本炮手们在行进中队目标进行测距,大致确定火炮方向射界。急停时,迅速摇高低。

精良的射术,保证其在5至6秒内,一气呵成完成瞄准和射击。炮弹呼啸着,击中了谢尔曼。装药的炮弹瞬间爆炸,一时干扰了双方的观察。当烟雾散去时,日本炮手发现对手没有任何损毁的迹象,但是敌人炮塔上有人钻了出来。车长下令不要启动,准备补一发。他以为刚才一击击穿了目标,所以敌人要跑,岂不知是目标车长观察镜损毁,想爬出来指示炮手。

日军的停顿造成了灭顶之灾。炮长看着对方火炮开火,一发炮弹直奔自己而来。炮弹击中日本坦克正面最坚固的炮盾部分(25毫米厚),而且还带着相当的斜度。但是仍然轻易击穿装甲、耳轴、炮膛、以及车长的胸部。

百式坦克上的坦克手,并不知道自己进入了一个死亡距离,在这个距离上,他们只能击穿谢尔曼后部装甲,但是对手可以击穿这辆15吨坦克的任何部队,一倍的重量不是假的。在这种巨大的差距下,考虑对手被击穿后,更容易起火显然多余。

剩下的日军坦克疯狂冲击,试图冲进1公里距离内,距离迫近,当然导致双方的命中率迅速提升,但是日军炮手发现他们发射的弹药仍然是无效的。

屠杀同时在日军包抄的两翼展开。中国坦克在一公里内,以弹道与炮弹接近的同轴机枪进行瞄准,省却了费时且提高了精度,炮手通过瞄准镜,可以看到发射的弹药如同一个飘忽的光点,混在一簇密集的机枪曳光弹里飞向目标,炮弹在末端的下坠速度比子弹更快些,但是仍在砸到了目标。

最后一波日军坦克已经到了600米距离上,但是仍然没有击穿任何目标。随着战场上,继续移动的日军坦克减少,更多的火力集中到仅存的几辆坦克头上。仍然在奋战的日军中队长,已经不奢求达成全歼敌军的目标了,他只想着在生命中最后几秒内,摧毁一个对手。

战场上最后一辆日军坦克急停下来,几秒钟后,中队长与瞄准的目标同一起开火,也几乎同时击中了对手。日军坦克爆炸时,车长没能看到对手仍然没有被击穿。47毫米炮发射的*,只是在正面装甲上,留下了一个很浅的坑而已。

中国坦克部队周围横七竖八堆放着十几辆日本坦克,己方损失为0,但是没时间庆祝,因为山下的日军纵队正在溜走。津岛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个中队丢出去必然要损失掉。所以他下令其余车辆不许还击,以最快速度逃走。速度是破坏敌人命中率的最大要素。

谢尔曼坦克一字排开,向山下冲去。这一刻,这种设计平庸,装甲火力表现平平,且重心很高,很容易侧翻的坦克,成为了战场的主宰。敌人的精神力量没有为他们有缺陷的武器加持穿透力,现在他们狼狈而逃。在牧野以及春日丸,为他们提供新的办法前,日军将持续缺乏对抗谢尔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