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柞在几个侍卫的护卫下走进了已经被彻底焚毁的升龙府,当看到升龙府邸被大火焚毁之后的场面时,郑柞的身体狠狠地颤抖了一下。
郑柞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认为被大火焚烧了一番之后,即使再惨烈,也是应该有一些房屋是可以保留下来的。
但是郑柞眼前的升龙府里面看不到一间耸立的房屋,全部都是残垣断壁,明军燃烧弹没有给升龙府留下一点建筑,所有的建筑全部都被焚毁了,甚至包括郑柞的皇宫。
一个升龙府就这样被明军焚毁了,不仅城池里面的建筑全部都没有了,就是城中的百姓也死伤惨重,到处都是被烟熏死的尸体,更多的是被大火吞噬,尸骨无存。
同时守卫升龙府的越北朝军队也散去了,此时在郑柞身边聚集起来的军队不超过三千人,余下的两万多人都在大火中散去,更多的是被困在城中,死在了冲天大火之中。
郑柞心中愤怒不已,此时他恨不得将明朝人全部杀死,升龙府是他的都城,此时都城被毁,甚至直接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也可以说直接让他丧失了对越南朝的优势。
升龙府不仅是越北朝的都城,更是越北朝权贵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越北朝工坊所在地,越北朝军队的武器铠甲,大部分都出自升龙城,如今升龙城被明军焚毁,结果可想而知,对越北朝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就在郑柞愤怒不已的同时,他也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只顾着逃命了,竟然忘了收拾那些进入洮江的明军战船。
毕竟洮江是内江,不是大海,明军进入洮江本来就是冒着风险,如果越北朝的军队即使发现,只需要使用一些小手段,就可以将这些明军战船全部困死在洮江里面,到时候他们就是任由宰割的羔羊。
愤怒的郑柞立刻传令手下的两个位将军沿途拦截明军战船,但是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郑成功统领着明军船队一路顺流而下,一天就离开了洮江,进入了大海。
等到明军进入的大海之后,升龙府的大火还没有熄灭呢,所以想要报仇的郑柞已经晚了,他只能接受明军离开的结果了。
升龙府被明军一顿火炮轰击毁灭掉了,这个消息立刻在越北朝传遍了,尤其是很多在前面准备作战的越北朝军队,顿时军心士气全无。
毕竟明军已经偷袭到家门口了,后方已经被明军渗透进来了,他们现在在前面还有什么用处。
越北朝的局面也急转直下,各地都弥漫在了恐慌之中,郑柞手下的军队也人心惶惶。
此时,明军海军已经对越北朝的海岸进行了严密的封锁,越北朝的船只根本无法出海,别说商船了,就是普通的渔船都无法离开,只要出海的船只被明军发现,就直接击沉。
明军不仅在越北朝的沿海进行封锁,同时还令越南朝的国王阮福濒派遣了大量的探子进入越北朝,到处制造谣言,伺机谋杀越北朝的官员。
很快,越北朝就陷入了彻底的动乱之中,各地将领也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开始担心一旦明军攻打过来,他们是否抵抗。
郑柞看着越北朝渐渐失控的局面,他的内心愤怒之极,但是他也要寻求解决的办法。
郑柞不知道大明为什么要针对越北朝,越北朝对大明可是恭顺的很,从来都没有少过供奉之物。
但是如今的结果竟然是换来了大明的武力进攻,这让郑柞非常不满,同时也在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
郑柞一开始还认定是不是他什么地方触怒了大明帝国的皇帝,但是随后他就否定了这个念头,毕竟他和朱由检也没有交集,贡品也不会出问题,如果大明帝国的皇帝就因为几件不怎样的贡品就和他危难,那这个大明帝国的皇帝也太没有胸怀了,也根本就不配做中兴之主。
随后挣扎认为是不是大明又有了当年永乐年间想要直接统治越国的念头了,然后找了一个借口发动对越北朝的进攻。
在郑柞看来,毕竟现在的大明帝国中兴盛鼎,朱由检一定是想要做一个超越大明其他皇帝的功绩。
当年永乐皇帝朱棣曾经短暂地征服过越国,是不是朱由检又有了这个念头,他想要超越永乐皇帝,又准备对越国动武了。
这个猜测虽然很靠谱,但是郑柞还是否定了这个念头,因为以眼下明军的举动,就是派遣船队焚毁了升龙府,也没有派遣陆地作战部队进入越北朝。
这样的局面让郑柞心中疑惑不解,他不知道大明究竟要干什么,大明帝国没有了后续行动了。
其实这次大明商船被劫持的事情非常蹊跷,明锐的人都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首先就是越北朝对大明还是非常恭敬的,不会贸然做出派遣军队冒充海盗劫掠大明商船的事情。
还有就是大明帝国的战船常年在南洋巡逻,大明的商船都非常清楚大明海军巡航的路线和时间,所以很多商船都会选择在海军战船巡逻的航向,相差不远的地方航行。
但是出事的商船确实偏离了航行很远,这也是令人疑惑的愿意。
虽然很多人感觉疑惑不解,但是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检确直接站到了军队的一面,直言大明百姓的鲜血不能白流。
这件事情在大明帝国内部还是引起了小的轰动,但是众人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大明帝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一点就是随着朱由检全面放开礼教的管制,让社会风气更加自由,这次商船被劫,逃命回来的水手立刻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无论是学子还是百姓,都群情激奋,要求严惩凶手。
这种场面在之前可是从来都没有了,即使是乐于议政的学子们,也不会在一个事情上表选出这样大气场。
所以很多人都惊骇大明帝国真的改变了,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站出来议政了,而且随着礼教氛围的改变,加上权利的制衡和约束,现在没有官员敢对抗议的百姓说一声不是。
很多人都认为大明又回到了洪武初年的社会气氛,官员敬畏御史和锦衣卫,同时也对百姓敬重,百姓如果不满,甚至可以捆绑官员来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