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143章 荆襄战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璟芝和元书平等人在明军大营吃完饭之后,这才恢复了一些精神,然后五人就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去哪里?

在经过一番商讨之后,五人决定前往承天府,承天府已经被明军攻占了,此时他们正好可以跟随源源不断北上的明军一同前往承天府,在那里等候朱由检。

随后五人绕过尸横累累的战场,沿着道路北上,并且遇到了一支枢密院调运军粮去承天府的车队。

王璟芝他们拿出官牌表明身份之后,领队的军官同意王璟芝他们可以跟随车队一同北上。

王璟芝五人跟随押运军粮的车队北上,他们也不用步行了,车队里面有很多马车,五个人坐在粮车上面一路北上。

沿途随处可见战斗过的痕迹,一些尸体还没有来得及清理,沿途的村落已经荒废,根本看不到任何人,只有一队队北上的明军格外显眼。

直到入夜之后,王璟芝他们跟随运粮车队才来到承天府外,他们在路上足足走了一天。

此时承天府已经被明军接管,并且成为明军集结的地方,李守荣接到朱由检的军令,在承天府集结大军,然后进行短暂的休整,再寻机攻打襄阳。

虽然已经入夜了,但是承天府的大门敞开,一堆堆篝火架设在城门外面,照亮着城门周围,近百名士兵站立在城门口,检查着进城的人和车辆。

因为大战刚刚结束,承天府又是大军集结的地方,进出送信的哨骑,渐渐聚拢到承天府的军队,所以入夜之后的承天府依然忙碌。

王璟芝他们在城门外面短暂停留了一会,随后就被允许进入城中,他们是运送军粮的车队,是最受士兵们喜爱的。

紧随运送军粮的车队进入承天府的还有大量的军队,他们都是追击战中四散的明军,经历一天一夜才重新集结起来。

“将军,刘宗敏确认已经逃往襄阳方向。”

哨骑送来了情报。

李守荣和一众将校们站立在大殿里面,借着大量的火把看着作战地图。

“陛下的仪仗现在在那里?”

李守荣一边看着作战地图,一边问道。

“陛下的仪仗已经进入荆州城,范成芳将军也已经进入荆州城驻守。”

一位校官朝着李守荣说道。

听到朱由检的仪仗已经进入荆州城,李守荣松了一口气。

毕竟仗打的再大,朱由检的安全也不能忽视,如果皇帝陛下在这里出了什么事情,那是他们在场的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

“好,诸位现在立刻回去收拢各自的兵马,休整待命,听后军令,准备进军襄阳。”

李守荣随后说道。

他们从昨天到现在都一直没有休息,一众将领们刚刚从战场上面下来,此时又要商讨军情,也已经非常疲惫了。

“领命。”

众人立刻命令,然后纷纷离开了大殿。

李守荣随后也无力地坐到了座椅上面,他也非常疲惫,但是他是主帅,必须要保持高度的精神状态。

当王璟芝他们被侍卫们带到李守荣的大殿的时候,李守荣已经沉沉地睡去了,侍卫们没有打扰他,随后将王璟芝他们安顿在了一个房间里面。

此时在荆州城,朱由检正在房间里面批阅从南京送来的文书,内阁的几个决定都推延不得。

内阁现在首要的事务就是官仓收粮,根据朱由检的指示,大明朝准备建立官仓,出钱收购粮食储备起来,用来稳定全国的粮食价格。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历朝历代都这样做过,但是有的朝代执行的非常好,也有的朝代做的不好。不仅没有稳定粮食价格,还被贪官污吏贪墨了大量的粮食,然后乘机在市场高家兜售,造成粮食价格飞涨。

所以朱由检非常重视这件事,内阁的文书大部分都是关于官仓收粮情况的回报,朱由检都会认真阅读,然后仔细批阅,这些批阅完的文书都会被快骑连夜送往南京。

在批阅完内阁的文书之后,朱由检拿起了最下面的一封书信,这是太子朱慈烺给朱由检的书信。

朱由检离开南京之后,太子朱慈烺就暂时监国,和内阁一同处理政务。

太子朱慈烺毕竟没有当政经验,所以在重大事情上都会听从内阁,然后等待朱由检的批示。

但是朱慈烺也不想错过这次好机会,他对于内阁决定的事务中有自己看法的都会另外记录在书信里面,然后派人送到朱由检这里。

朱慈烺担心他当场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会影响内阁处理政务,虽然他没有当政经验,但是他是太子,身份尊贵,内阁也不得不在意他的感受。

于是朱慈烺以这种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然后呈阅给朱由检。

朱由检认真地看着朱慈烺的书信,朱慈烺在书信中说明储备粮食的重要性,并且说明大明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运作这件事情,包括税收也应该独立出来。

朱慈烺强调户部的事务本来就已经非常繁重了,全国大定之后的人口管理,户部需要处理大量的公文,现在粮食和赋税也全部交给户部,户部已经力不从心。

朱慈烺的观点让朱由检非常惊讶,在这个时代礼部位居最首位,礼法治国,礼法大于天,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礼部之后就是户部,历朝历代的户部都是掌控天下百姓和田亩、赋税,也是权利最大的一个部门。

朱慈烺不仅看出了户部事务的繁重,同时也认为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赋税和粮食,对大明更加有力。

毕竟如果存粮管理不好,很可能造成民情不稳,李自成他们的作乱就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这才被煽动起来作乱的。

那个时候大明真的没有粮食吗?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有足够的粮食养活百姓。

当今的大明朝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湖广熟,天下足”。

也就是说湖广一带粮食丰收,大明朝就不会出现饥荒,湖广和江南的粮食就可以养活大明朝了。

当初闹造反的中原和陕西饥荒不断,官府又拿不出赈灾的粮食,粮食全部掌控在大粮商和地主手中,他们贩运到灾荒之地,然后高价卖出,百姓根本就买不起,最后就演变成了混乱天下的闯贼。

但是也有一些地主有觉悟,就像杞县的李岩一样,拿出自己家的粮食赈灾,甚至可以养活数万人,可见当时地主和粮商手中的粮食之多。

朱由检现在就是要将这些粮食从地主和粮商手中拿过来,让官府掌控,这样不仅可以稳定粮食价格,而且在大灾之年也可以调拨赈济灾民。

朱由检看完朱慈烺的书信之后,心中非常满意,太子的进步还是令朱由检很欢喜的。

现在朱由检已经有五个儿子了,除了周后所生的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之外,还有田贵妃所生的四子朱慈炤,然后就是月秀所生的五子朱慈生,贵人宋氏所生的六子朱慈煊。

朱由检对几个儿子的教育都非常严格,太子因为是长子,所以也要成熟稳重的多。

朱由检放下朱慈烺的书信,暂且将收粮的事情放一放,他现在还需要处理眼下的战事。

刘宗敏的主力已经被消灭了,剩下的一个襄阳城,李守荣攻破襄阳也只是时间问题。

明军一战平定了荆襄,打通了进入四川的通道,朱由检在平定刘宗敏之后,就会筹备攻打四川的作战计划。

朱由检的谋划就是平定江南,然后攻占四川,在进行北伐,现在北方局面太过混乱,朱由检不想过早地趟这趟浑水,索性让这些人在北方斗一斗好了。

现在四川被张献忠控制,贵州有彝族头领安坤的作乱,明军对这两地的进攻也要陆续展开。

根据参谋部探查到的情报,安坤现在和张献忠往来的非常密切,大有借助张献忠的力量壮大自己的趋势。

对于四川的作战,明军还有很多困难,首先就是稳定攻打四川的基地荆襄。

所以荆襄的生产必须要恢复,湖广因为地理的原因,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且水稻的产量非常高,所以明清两朝就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朱由检出兵之前就已经制定了恢复荆襄生产的计划,因为刘宗敏的大肆破话,加上当年李自成的掠夺,荆襄一带的人口已经不足鼎盛时的五成,大量土地城池荒废。

朱由检制定以军队驻守为主,开展军屯的同时,安抚百姓生产,兴修水利设施,尽快恢复荆襄的粮食生产。

朱由检还准备从江南人口稠密的苏杭一带迁移一部分百姓来到荆襄,以求更快地恢复生产。

“陛下。”

此时,一个清秀的女子端着香茗从里面的内室走了出来,来到了朱由检身前。

这个女子就是当初朱由检在南京城前往清苑楼遇到的那个女子,女子名为刘静玉。

刘静玉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她是逆臣刘宗周的妹妹。

当初东林人在安庆密谋刺杀朱由检,刘宗周就是首要人物之一,事后被处斩了。

刘宗周的家眷大部分都被牵连治罪,父母被送到了山东劳动团劳动,至于旁系族人,虽然没有发配进入劳动团,但是也被没收了家产,只留下一些可以活命的土地耕种。

刘宗周还有一个妹妹,就是刘静玉,本来刑部打算将刘静玉也发配到劳动团劳动的,但是看到刘静玉生的不仅貌美,而且还非常有文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于是刑部就将刘静玉留在了南京城,准备将来作为奖赏赐给明军将士,朱由检经常给有功的将士配婚,也就是赏赐美人,刘静玉也就成为了后补人选。

于是刘静玉就一直留在南京城,不得离开,平日里只能通过刺绣养活自己。

后来遇到了朱由检,朱由检立刻被刘静玉的清秀美丽迷住了,在场的巩永固随后查明了刘静玉的身份,然后将刘静玉送到了朱由检身边。

朱由检在南京私会了几回刘静玉之后,就赶来了武昌准备作战,巩永固随后安排刘静玉也来到了武昌。

此时荆州已经被攻破,刘静玉又被送到了荆州,留在朱由检身边照顾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