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57章 军事改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多铎很快就从李自成手中夺取了河南的开封和洛阳,但是他没有继续攻打汝宁和归德两地,这两地由明朝河南巡抚陈潜夫和总兵高杰驻守。

高杰刚刚从南京返回归德府,为了增加河南的防御,朱由检将刚刚打造好的十门火炮划给了高杰的河南军。

高杰当初是李自成的手下,后来因为和李自成的一个小妾有染,为了防止事情暴漏之后,被李自成处死,于是高杰带着李自成的这个小妾直接逃走了,投奔了明军,后来因为战功一路做到了总兵的位置。

高杰不是明军中唯一的一个李闯出身的将领,此时在山东的杨彪和宋企郊两人,都是李自成的手下。

还有一个就是李岩,此时李岩已经跟随朱由检来到南京三个多月了,李岩身上的伤已经痊愈了。

在朱由检的一番安抚和劝慰之下,李岩同意为朱由检效命,朱由检随后就给了李岩一个参谋的职务。

参谋这个职务非常特殊,是朱由检设置的,这个时代还没有专业的参谋,朱由检非常清楚参谋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后世的现代军队中,很多专业的事务,都是由参谋负责的,这也避免琐碎的事情分担将领的作战经历。

朱由检成立了大明帝国参谋部,李岩被任命为总参谋官,负责对锦衣卫收集的情报进行分析,同时为朱由检作战提供帮助,制定作战计划,为皇帝和枢密院出谋划策。

这也是朱由检建立的第一个专业的军事辅助机构,参谋部将直接取代内阁对军事的参悟,将具体的军事作战计划和大明军事行动提供谋划的事情全部承担了。

虽然朱由检设置的参谋部是个全新的机构,但是位置非常重要,并且直接对皇帝负责,也就是说里面的官员都是皇帝任命,内阁和吏部无权过问。

同时朱由检还恢复了枢密院,任命江阴知府阎应元为枢密使,总领枢密院的军队政务,朱由检明确枢密院为作战指挥机构,负责调动大明军队,统御将领作战,直接接受皇帝指挥,也就是战时的总司令部。

枢密院和参谋部两个部门全部都归属皇帝直接负责,这也直接将兵部的权利大大削弱。

兵部现在负责新兵的招募和训练,还有将领和士兵的军功赏罚,军籍的管理,军官的培训,还有军械物资的制造,已经和直接统兵打仗没有任何关系了。

朱由检随后将锦衣卫并入了参谋部,巩永固也直接在参谋部担任参谋一职,直接负责情报的收集。

朱由检的一番任命,立刻将大明朝的兵权完全独立出来了,最重要的兵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尤其是枢密院直接归属皇帝指挥,枢密院有统御将领带兵作战的权利,这样各地总兵就直接接受枢密院的指挥,其实也就是接受皇帝的直接指挥。

一改之前大明内阁和宦官专权,干预军队指挥作战的局面,大大地提升了军人的地位和作战的职能,军人也有了一个安心的机构,以后不会有外人指手画脚,他们直接接受枢密院的军令,其实也就是皇帝下达的作战命令。

而且皇帝的作战计划都会出自参谋部,参谋部也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个环节都避免了内阁文臣和宦官的插手。

本来朱由检也想将兵部独立出来,但是兵部的职责中有很多都是需要内阁协调的,兵部和工部也有交际,兵部的军械大部分都需要工部来制造,而且军事物资也涉及到很多机构,如果单独将兵部独立出来,后来的协调合作将会非常困难。

于是朱由检就将兵部继续留在了六部之中,由皇帝本人和内阁一同统御,这样也可以方便协调物资的调配。

随着朱由检的一番改革,明军的管理立刻规范起来,同时朱由检还对明军一线作战部队将进行了整编。

各地方的部队统一由总兵统领,暂时按照原来的编制方式执行,但是南京的二十万新兵则是全部改用全新的编制。

朱由检对作战单位进行了全新的设置,之前卫所设置的有仕长,镇抚,百户,千户,指挥使等官职,然后就是参将,总兵之类的,最高的就是总督,也就是总督府。

朱由检认为此时大明的卫所制度已经荒废了,于是彻底改变了军队的编制,将军队编制而分为班,排,连,营,团,师,军,集团军。

对编制进行了改革,随后朱由检又开始实行全新的军衔制度,遵循军衔制指挥原则,谁的军衔高,就由谁来指挥作战。

此时在西洋世界,已经出现了现代军衔制度,朱由检也就直接参照执行了,从普通士兵开始,分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四等兵,五等兵,其中五等兵是最低一等。

这是朱由检根据士兵服役年限制定的,朱由检制定的士兵服役年限一般为五年,所以就设置了五个等级。

士兵上面是士官,分为三等,分别为上士,中士,下士。然后就是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上面的校官分为上校,中校,少校。将军分为上将,中将,少将,最高的为元帅。

朱由检也制作了对应的军衔,于是朱由检整天都在忙碌着南京军队的改革,将全新的一套军衔制度推行进入了军队之中。

于是南京招募的二十万军队,加上之前的各地守卫部队,一共二十五万,划分为四个军,

分别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分别任命四位军长,也是之前南京辖区的四个总兵,授予少将军衔,每个军下设三个师,设置上校指挥。

朱由检用各地送到南京的老兵和军官,共计上千人,还有从新兵里面选拔出来的考核甲等的优秀士兵,组建起了这二十五万军队的军官阶层。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指挥南京守卫任务的李守荣的第一军,麾下六万军队全部都是精锐。

各军统一听命枢密院的作战指挥,至于各地方的军队,朱由检则没有令他们整改,暂时按照原有的编制训练作战。

朱由检知道明军想要走的更远,就必须要接受现代的军事体制,如果继续使用原有的体制,不仅会限制明军,最后还会导致明军堕落腐败。

大明朝的卫所制度就是如此,最后很多卫所荒废,士兵成为了军官的私人财产,甚至给军官干私活,当初的京城的京营就是如此,很多士兵都成为军官的奴隶,整日去给军官干私活挣钱,今天去跑一趟货,明天盖个房子。

所以朱由检直接废掉了原有的编制,全面采用现代军制,同时令枢密院统兵,军队遵循军衔指挥原则,一切听命于军衔最高的人,同时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制定军官的上升通道,定期举行军官招募考试,让普通士兵都有机会参加,只看成绩和武艺,不再看出身。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军饷的改革,以前军队的军饷都是有上官发放,但是这也往往会让军队成为上官的附庸,也就是说谁直接发钱,谁就是主人。

朱由检将军饷的发放全部收回,统一由不统兵的兵部来发放,每个士兵按月就可以到兵部领取一张军饷券,和银票差不多,然后随时都可以去府库兑换粮食,而且朱由检明确规定,军饷券就有钱币价值,可以从大明治下的钱庄兑换银两。

朱由检在南京城折腾了两个多月,才将这套全新的制度落实完成,成果也非常明显,军官士兵面貌焕然一新,军队士气立刻得到了提升。

但是朱由检的改革也直接触动了很多传统官员思维底线,他们认为朱由检这是在颠覆祖宗宗法社稷。

其中反弹最大的当属东林人,他们认为朱由检这样的改革将直接让皇帝掌控兵权,这是对文官集团最大的威胁,从此之后文官将无法指挥控制武将,这是文官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尤其是东林人,整天上书劝阻朱由检的改革,认定枢密院当归属内阁统御,同时废除参谋部,因为一个参谋部就将他们这些文官事情拿走了。

在文官眼中,士大夫治天下才是正道,所以军国大事一切都应该是文官士大夫来制定,,那些武将只是附庸执行的人。

但是现在冒出来一个参谋部,将分析敌情,制定作战机会,为皇帝出谋划策的事情全部都承担过去了,那他们这些文官还干什么?

不仅是东林人,朝堂上面的很多官员都对朱由检的这种军队改革很不满,甚至认为可能会让将军队失控,或者是让枢密院成为另外一个内阁,和内阁对抗。

就是一向沉稳的范景文,都对朱由检的改革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朱由检的改革太过冒进,让枢密院和参谋部的权利过大,很可能导致军队失控。

其实朱由检完全明白这些文官的劝阻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不愿因看到武将和他们平起平坐,从宋朝开始,武将就是文官集团的附庸,这已经延续了数百年。

但是朱由检直接改变了这一切,枢密院和参谋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和文官斗争了两百多年的大明朝,此时皇帝一下子掌握兵权了,这不仅让皇帝权利更加巨大,还让武将也有机会和文官们平起平坐了。

这些都没有说动朱由检,朱由检还是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改革,将南京地区的二十五万军队全部整编完成,然后开始训练作战。

朱由检非常清楚,现在必须要重用武将,如果大明朝继续让这些文官掌权,在那里纸上谈兵,最后真的就要灭亡了。

看到皇帝“执迷不悟”,不满的东林人已经无法忍受,不仅是因为朱由检的军队改革触动了文官集团利益,更重要的是朱由检来到南京之后,没有重用东林人,所以他们坐不住了,他们要行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