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海风云 > 第1831章 大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京市科举初试,在登公告之后的一个月后,也就是洪宪五年地四月末,在教育部特批申办的两座毗邻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校区举行。

北大与清华这两所大学的名字,是李天养主动从张子懿手中抢过来,并书写了这两所大学的校训。

北京大学校训乃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字真言。

而清华大学则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大字。

这算是李天养对于他过去记忆的一种缅怀和追忆,可又何尝不实李天养对于这个时代交与的一种期许和寄托呢。

当年未穿越时,李天养自小便立志想要考上这两座赫赫有名的大学,神之浩劫为此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过这叫做华夏最有实力的学校。

虽然,在他穿越之前北京大学从来就没有正面承认过有这八字校训,但是并不妨碍李天养将其与北大紧紧联系在一起。

只是可惜,李天养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才能,最后的高考虽然也考取了一个不错的211大学,然则自小便许下的愿望没有成功,心中留下的遗憾却是难以抹除。

随着穿越之后,李天养一手打造出洪朝这片庞大基业,手中掌握着庞大权力的他,在张子懿上奏教育改良制度之时,便将当年落在心中的遗憾,回忆了起来。

故此,李天养大手一挥,在如今北京城并没有必要一次性建立两所大学的情况下,却是直接着教育部,筹建了这两所后世华夏最为出名的学府来。

而让人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李天养对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学科有种各自定为:北京大学主要接收的学生,是饱读四书五经,同时又没有守旧思想,愿意接纳其他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儒家学生;而清华大学,则注重吸纳那些在自然学科和数学领域,有着天赋的学子。

一直以来,李天养在发展壮大洪朝版图,还有如今执掌天下的时候,表现出来对于儒家学子的打压和限制,这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当年在大元岛上,李天养曾派人设计敲打过岛上稀少的儒家子弟,已是明示他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这些年里,明朝失势之后洪朝曾招降了无数的明朝官员,其中能够获得重用的人寥寥无几。

明朝归降的武将或许还好,被洪朝回炉再造重新进修武备科的知识,并取得合格之后,便能入伍继续从军。

即便他们在进修归来后,在洪朝军队的地位,远远不如当初在明朝的官职,但是作为军人在这战乱时代立功进阶并非难事,只要你有能力。

但是洪朝招降的明朝文臣,大多是各县府的县令、知府、推官之类的中坚力量,放在其他政权夺权之后,其实他们的地位一般不会有太大变故,因为其他政权夺权之后还需要他们这些人来稳定地方治安环境。

可是洪朝却是不同,地方县市担当主要职能位置的官员,很多都是从天而降,是他们在大元岛公考招募的新人。

而明朝文臣则也需要回炉再造,琢磨他们的本身才干之后,再根据他们的才干分配合适的工作。

受明朝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明朝文臣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其实真的较弱,很多人在任上管理地方,甚至都是任由地方吏员沿袭旧例,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只会专习八股文章的书呆子。

这样的降臣,洪朝政府哪里可能会让其继续混吃等死呢,故而在掌握对方真才实学之后,直接被贬斥为布衣的,不在少数。

如此种种作为和态度,让儒家文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便是洪朝执政者李天养,并不喜欢儒家学说,这也成为明朝这些年来一直能够受到文人士绅阶层的支持,最重要的因素。

而今李天养一反常态,突然专门开办了一所所谓大学,投入重资挑选辖地之内声名远扬、才富实学的儒家先生,前来教学,这却又让儒家文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

虽然,这北京大学还招纳了已然为数不多的小说家、杂家、法家的名士前来担任先生老师,传授课业也不局限于儒家知识,但是这依旧让无数文人士绅们看到了李天养回心转意的态度。

很多时候,态度这个东西很是重要,尤其是当儒家知识在华夏一家独大数千年之后,一方朝政想要摆脱儒家而掌控朝政,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有鉴于此,在北京大学升匾开始招生那一天起,无数原本或冷眼旁观洪朝统治,或投效无门欲在洪朝拥有一席之地的儒家弟子们,却是纷纷跑了出来,挤破了头皮想要进入这所堪称大明太学存在的高级学堂。

这却是李天养设立这所大学之时,所没有想到的一个情况。

在他设想中,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便是再注重自然科学与理学都东西,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属于他们本身的文化。

儒家长于帮助统治者愚化百姓,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神话封建皇权,这些在李天养看来都是陋习,不可取,然则者却并非意味着儒家文化没有可取之处。

后世二十一世纪之后,华夏经历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加上早前七十年代推行的一些不良运动,让儒家文化受到摧残的后果,却是整个华夏民族大多数人失去了信仰,便成了一群为了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的动物。

这曾是李天养痛心疾首的事情,如今有了这个改变的能力后,虽然他自己本人是推崇自然科学的,但是他同样不认为华夏民族便可以抛弃他们民族本身所拥有的那些优良传统和礼仪:尊老爱幼,勤劳踏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当这个社会因为李天养这只蝴蝶到来,而渐渐开始走向追逐利益的道路时,李天养希望,他们整个华夏文明的精神世界也能随着物质才富的增长,而等比例地增加。

如此,让儒家弟子们自己去改良他们的学说,让其更贴近这个时代的步伐,也是一个作为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