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毒 > 第847章 武将世家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好的田地也得被征用,然后挖的乱七八糟。别说还有功夫种地,整天有干不完的劳役,一年到头下来只能拿到朝廷的那点雇佣费用,还是经过好几层克扣的。

其实朝廷也不是故意少给钱,他们只是制定政策的时候缺乏认真精神。征发民夫给钱不假,但给多少是按照产粮地计算的。

边关地区粮价本来就高,要是赶上黄河闹腾,民仓的粮食一个月运不上来,粮价就更高了,朝廷给的那点补助根本不够一家人嚼谷。

但这事儿洪涛先不打算和赵佶他们讲,听的太容易印象不深。等到了潞县军营,再带着他们以训练为名去附近村庄里住上两日。不用自己说,多听听当地百姓的话,然后再在关键环节上配合朝廷政策给出解释,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新军为何不带民夫?难不成姑丈真的会五鬼搬运之法!”可惜赵佶真不给这个功夫,马上又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话题,眼睛里还都是小星星。

“十一哥,不许乱讲,姑丈有个规矩,子不语怪力乱神,哪儿那么多鬼神!”赵倜听不下去了,打断了赵佶的话。

“那没有民夫,新军的军备粮秣该如何发运?”赵佶并不怕他这几位哥哥,也没觉得问一问有什么不好。姑丈从来也没烦过问题多,有时候还主动提出各种问题。

“呵呵呵,这个题目可就大了。你只读了算经和钱经,知道了钱货的流转之法,却没读炼经,那里面又是另一种强民之法。”

洪涛确实不怎么烦问题多的孩子,只要不是乱问,问的有一定目的性,问题多的孩子肯定比问题少的孩子更好学、更容易学成。但问题归问题,回答归回答,有些答案无法用语言描述,先得具备一定基础知识才能听懂。

“八哥,把你的炼经拿与我看,用这个换!”赵佶对这个答案比较满意,炼经他也翻过,见到里面都是石炭、铁矿之类的粗俗之物就没啥兴趣,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道道。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哥哥们有这些书,他也不白借,从怀里掏出一把精美的短枪递了过去。这枪是他从姑丈那儿用作业全对赢来的,但拿过来之后只打过一次,并不喜欢开枪的感觉,索性就给更喜欢它的哥哥了。

“……书在马囊里,到了营地再找!”赵倜确实喜欢这把短枪,用眼角瞟了瞟姑丈,见没有反对的意思,一把抓过来就不打算撒手了。

五十里路两个时辰就到,大军抵达之前王三十三的先锋营已经平整完地面,正在动手搭建帐篷。还有一些工兵四处找地方打井取水,偌大的一片高岗荒地,瞬间就成了工地。

附近的百姓们没见过如此搭营的军队,看旗号是大宋兵马,也就不太怕了,一群一伙的站在远处指指点点,就连停靠在附近码头的船只水手也爬上了桅杆,手搭凉棚。

洪涛真不怕外人偷看,只要别过警戒线就相安无事。要是遇到贩卖新鲜蔬菜的农户,顺手买几车再弄个长期送菜也成。

至于说新军搭建营地的方式,确实和古代军队差别很大。基本不用木料和石料,也没有寨墙、据马,顶多是挖一两道沟,排水加限制马匹双功能。

但是在卫生、防疫、排水、饮水方面,新军格外重视,规矩排在军规第一类里,取食、取水、宿营都有严格讲究,甚至厕所也得按人头挖凿,每个班用每个班的,不许相互乱串,用后还得深埋。

虽然扎营是小事儿,新军里也不缺有经验的中下级军管,但洪涛还是不放心,背着手四处走动,东看看西摸摸,生怕有人偷懒坏了规矩。

他是天不怕地不怕谁也不怕,唯独怕疫情。士兵们都在一口锅里搅合,传染病别染上,染上一个就得大面积爆发,很难控制住。

“姑丈,公文给了当地官府,不相干的船只最晚明早就会起锚去南边的码头停靠。只是其中有一艘船挺可疑的,但侄儿没有证据,又不好上船搜查。”

刚蹲在挖井的地方看了几眼洛阳铲搜上来的泥土样本,还没来得及确定下面的含水层是否合适呢,赵倜就凑了过来。

他和赵佖在新军里有临时职务,特务排排长和作战参谋。特务排,名字挺高大上,说白了就是带着洪涛身边的特种兵专职负责内外沟通,利用身份去做一些和当地政府有关的工作,比如征用最近的码头以备军用。

这也算物尽其用了吧,有些事儿即便洪涛亲自出面,碰上位程颐那样的老夫子,掏枪打死都说不通。但赵倜就能轻易化解,好歹也是皇帝的亲弟弟,亲自登门拜访,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当地官员必须给点面子。

“可疑?什么地方可疑?”运河上都是小船,最大的也只有槽船,难不成还有人敢派这么几块料刺杀自己不成,这也太拿豆包不当干粮了。

“我去的时候看到船尾挂着两双鞋,样式特别古怪。像是用厚牛皮做的,但上面挖了好多大洞,从未见过。”赵倜这个特务排长还真有当特务的潜质,说话的神情怎么看怎么像反派。

“……保不齐是南边来的,你连长江都没见过,怎么肯定江南没有此物?”洪涛歪着头想了想,这不是后世的皮凉鞋嘛。

还真别说,这玩意自己确实没教授过任何人,也从未穿过。夏日里顶多踩着皮拖鞋在府里溜达,不管多热,出门也得换上皮鞋。不为别的,只因为道路上土太多,一里路走下来,如果穿着皮凉鞋,脚心里都能和泥,不实用。

“侄儿是没走过那么多地方,但新军里有各路士兵,广南西路都有。侄儿去打听过,他们也说从未见过,连听说都未曾听说。”赵倜还真不是瞎猜,他已经做过了初步的核实,因为想不通才来汇报。

“你以为是金人探子?”洪涛又歪着头想了想,点了点头,再次提问。

“……不太像,我听皇帝哥哥讲过,契丹人大夏天都穿着靴子,女真人也差不多,他们也没有如此精细的手艺。侄儿躲在那边哨楼上用望远镜仔细看过,那两双鞋上不光有大小不等的孔洞,还用细皮带绑着铜扣袢,做工很是巧妙,只有指甲盖大小!”对于洪涛的猜测赵倜依旧抱着否定态度,也不是想而然之,依旧是有基础证据的。

“唉,孩子,你可惜了,要不是生在皇家,姑丈能给你找个好师傅,将来全天下都去得!对了,你可有婚配?”洪涛已经大概猜到那艘船上是什么人了,听了赵倜的补充心里更有底。

但这不是关注点,他觉得吧,如果让赵倜去给王十当徒弟,将来的大宋情报部门肯定能多一把好手。这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耐心和细致度,一点不比王十差。

只是未来的大宋皇族不能涉政、涉军,当然更不能染指国家情报机构,一块好材料浪费了。但一想起王十那张气死活人的脸,洪涛突然有所感悟。

“……婚配……皇帝哥哥还未婚配,侄儿怎敢占先!”赵倜立马就被问晕了,怎么说着说着可疑的船只,又绕到婚配问题上了。

“嗯,理是这么讲,但婚姻大事也不必拘泥前后次序,谁先找到谁先结嘛。这样,姑丈给你介绍个小娘子如何?也不是姑丈,是你姑姑,她的眼光特别准!”

啥感悟呢?自然是给王十拉郎配。等着她自己找好像没啥指望了,她在这个问题上想来阴奉阳违。趁着自己还有强迫她的能力,这事儿必须赶紧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