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毒 > 第318章 致命缺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么这个李宪是谁呢?他和王中正、黄蜂一样是宦官出身。最初只是在边关各路担任走马承受一类的监军,但见多了、经历多了,作战经验和眼光也自然就增多了。真正让他的作战能力有质的飞跃,还是王韶。

他曾经是王韶的副手,跟着王韶一起走过了熙河开边的上百场大大小小战役,在王韶被召回开封之后,熙和路实际上是由他在经营,且成绩不错。不仅保住了战果,还把吐蕃各族收服不少,算是一位少有的军政人才。

当然了,人无完人。做为一名宦官,李宪再怎么有本事,也逃不出皇帝仆人的思维模式。想尽一切办法讨好皇帝是他们天然的第一选择,因为不管他们的功劳多大,一旦失去皇帝的庇护就狗屁都不是了。

这份作战计划里就有讨好皇帝的成分,神宗皇帝想干什么、乐意干什么,这些宦官是最清楚的。皇帝刚有点念想,宦官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实现。

后世里也一样,谁能走在领导前面谁才有机会升迁,事事让领导提醒、有时候提醒都不觉悟,这辈子就老老实实干活吧。

“他比王中正如何?”为洪涛提供李宪具体信息的还是黄蜂,都不用召唤,一看到公文里有李宪的名字,黄蜂干脆也别等叫了,亲自就来了马尾城。

“不太一样,此人多次为帅独领一军,且战功卓着,可说是陛下的爱将。只是有些骄横之气,即便如王老将军那般人物他也敢顶撞不从。”

黄蜂对李宪的评价比王中正高多了,话语间还有些许羡慕之情。一名宦官能做到如此地步,确实也值得被同僚敬仰。

“那你知为何唯独没有湟州军的出兵任务吗?”洪涛对黄蜂的评价不置可否,又提出一个问题。

“……想是陛下知其秉性,不愿让帅司大人在其麾下受气。且湟州刚刚退敌万余,照理也应稍微喘息。”黄蜂现在胆子也大了起来,都敢在背后揣测上意了,这事儿放在以前是绝对不会干的。

“那又为何要呈送公文与本官知晓呢?”接着还是问题。

“这……下官愚钝……”黄蜂被问住了,左想右想也想不通。

“回去转告苗魁,让他加紧练兵,守好古骨龙城到把宗城的山路,只待王大人的后勤车队一到,本官也将出征北上。学着点吧,陛下这招叫以退为进,幸好湟州军并不归属任何一路,否则本官说不定就真要抗旨不遵一次了。”洪涛并不完全反对李宪的作战计划,他只是认为如此大动干戈没有必要,或者说作战成本太高了。

最省事省钱的办法就是照现在这样零敲碎打的和西夏耗,隔三差五就消灭对方一点兵力,有机会就占据西夏一座城寨,慢慢的挤压敌人的作战和生存空间。

以西夏的战略纵深和国力,不出一年就得扛不住,然后只能选择孤注一掷的反攻。那才是决战时刻,宋军可以以逸待劳充分发挥善守不善攻的优势和对方大打出手,且不用担心后勤问题。

夏军呢,由于有了明确主攻方向,也就失去了灵活机动的优势,等于被拴在了一根木桩上,再凶猛的狼到了此时也是被一棍子又一棍子慢慢敲死的命。

然后西夏问题就解决了,至于说那些残存的西夏皇族和少数部队根本不用担心劳神,把兴庆府一带的平原占据,再逐步拿下宣化府,西夏就算亡了。

剩余的地方会被辽国和回鹘人瓜分干净,都不用宋朝动手,到那时该想的是如何与辽国、回鹘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借着北伐成功这股劲儿,北宋国内的新政改革也会大踏步前进,因为正是新政实施之后才国力充盈打垮了宿敌又开边拓土,谁再说新政无用就有点矫情了。

辽国国内也并不安生,他们正为立嗣暗流涌动,估计也不会马上和北宋翻脸。空出来这几年时间,完全可以把对付夏国的这套办法再在辽国身上用一遍。

先用花膏汲取对方的营养以充盈己方国库,大力整顿军备,待时机成熟,挑个对方最弱的时机,随便找个借口就能继续北伐了。

到底是从河东路开始,还是以河北西路或者河北东路起头,这就得看当时的情况再定。现在洪涛连辽国啥样都没见过呢,想这么详细还为时过早。

可惜的是洪涛不能替神宗皇帝当家,也不是左右皇帝意志的重臣,这套大战略没人支持,甚至都没有机会说出来,只能被动接受命令,意见多了都不太合适。

朝廷送来的公文就是催命符,自己要是非装傻充愣,暂时可能不会受到什么诘责,但信任程度就会大大降低,以后再想让皇帝撑腰就不那么容易了,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臣子,不管是啥妹夫也是废物。

但对于这场大战该怎么打,洪涛并不完全同意李宪的计划,最明显的缺陷就是让吐蕃军队去攻打凉州城,这是个大纰漏。

三万骑兵,听着挺多,战斗力好像也挺强大,但洪涛并不完全这么认为。湟州也有不少内附的吐蕃族,比如溪罗撒。他们的骑兵是挺强的,打起仗来也很勇猛,但这一切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需要划个地理范围。

在青藏高原上吐蕃骑兵确实强,因为不管宋人还是羌人亦或回鹘人,都不曾在如此高海拔地区长期生活,从人到马都不如吐蕃族人适应高原。

用后世的话讲就是红血球携带氧气的能力不够,一上高原别说激战,跑快点都喘,这还算训练有素。真要是把平原地区生活的人突然弄上来,前几个月根本不能激烈运动,更别聊什么冷兵器作战了。

可是当吐蕃骑兵冲下高原,到了低海拔的平原地区之后,他们的这种先天优势就没了,充其量和夏人一个战斗水平。而且吐蕃人的装备要比夏人更落后,野战还能凑合,攻城嘛……最好还是聊聊国足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事儿吧。

假如这三万吐蕃骑兵攻不下来凉州城,战局的走向可能就会发生180度的逆转。吐蕃人打仗勇猛,但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溜的很快。

一旦发现战局不利立马掉头就跑,什么友军不友军、战略部署都顾不上了,各个族群之间谁也不管谁,先跑回家就是好样的。

然后呢?凉州的夏人军队就会追着屁股增援卓啰和南军司,说不定到时候宣化府的西夏军队也会过来,以李宪的三四万人在野战状态下肯定挡不住数量差不多的骑兵。

一旦他这里被突破,秦凤路的军队又都在会州激战,兰州城可就危险了。就算西夏人打不下来兰州城,他们不能绕过城池继续深入内地吗?

各州县光靠弓手和团练肯定挡不住西夏骑兵,然后小半个秦凤路、大半个熙河路就全被西夏人横扫了。其它四路军谁还都别想后撤救援,西夏军队非常善于打追击战,谁后撤谁倒霉。

最后算一算战果就会发现又是北宋赔了,命好能少赔点、命不好就是大亏。别说亏,赚少了的生意洪涛都不乐意做,所以他要把李宪计划中最大的缺陷给补上。

吐蕃人很可能不善于攻城,自己的新军却最善于攻城和守城,要是双方能有效的配合一下,不仅能拿下凉州城,保不齐还能来个围点打援,顺手把从西边宣化府来的甘肃军司援军也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