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57章 重甲步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射’击命中目标……干得话的这名军士,钢盔网罩‘插’满枝叶,手里举着一副‘迷’彩‘色’的双筒望远镜,领章绣着三叶草图案。-在他侧旁是一‘门’mk19型37毫米轻型战防炮——同盟**队所装备的最基础最有效的反装甲武器,1919年定型投产,‘射’速快、‘精’度高,轻便耐用,易于‘操’作,迄今已制造了不下三万‘门’,除七个欧洲同盟国广泛采用,还远销亚美非国家,成为克虏伯火炮最具影响力的又一经典款型。

伴随着空炮弹壳相互碰击的叮当声和炮闩关闭的哐当响,炮手沉稳有力的低吼道:“装填完毕!”

只待军士下令,另一名炮手就将以最快的速度转动机械摇柄,从而将炮口对准新的目标。

“等等……那家伙没有停下,它还在动,还在继续‘射’击。伙计们,再来一发!”

尽管‘射’击诸元没有变化,‘操’炮手依然谨慎地透过直瞄镜再次确认目标,一切妥当才示意拉绳击发。

这‘门’故障率极低的轻型战防炮不负所望地发出咆哮,负责观察‘射’击情况的军士紧皱着眉头。虽是晴朗月夜,在不借助人工光线的情况下,他只能判断炮弹是否命中,很难直观判断出‘射’击成果。

清脆的叮当声和沉闷的哐当响相继传入耳中,除了‘操’炮手,其余炮组成员都在眼巴巴等着军士发话。

片刻过后,军士艰难开口道:“目标还在移动,我们没能干掉它,敌人的战车比我们预计的更难对付,那些可不是轻装甲的侦察战车,很可能是英国人的步兵战车,或者是从美国买来的‘牛仔战车’。”上一场战争中,德军装备的履带战车初‘露’锋芒,为横扫协约诸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战后十数年,列强国家不甘居于人后,纷纷在这种新式武器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美英两国更是依托自身发达的汽车工业,结合本国的陆上战略思维建立起了各自的战车体系——美国的战车之所以被称为“牛仔战车”,便是因为他们格外注重战车机动能力,为战车配备强劲动力和‘性’能优异的悬挂系统,使之像牛仔一样来去如风。英国陆军的首要任务是守卫本土,抵御来自欧洲大陆的侵略,所以英国战车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身披重甲、火力出众的步兵支援战车,一种是游骑兵式的快速机动战车。1930年,在为庆祝英王乔治五世65岁寿辰举行的阅兵式上,英国陆军便首次公开展示了重达四十多吨、装备双炮塔和三机枪塔的“超级神器”,顿时令世人为之侧目。此次对英开战,德国的军事决策部‘门’进行了长期周密的准备,这点从开战当天狂风暴雨般的海陆空攻势就能看出。从情报机构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无论是六吨轻坦“维克斯”还是多炮塔重坦“圣骑士”,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没有超过40毫米的,以mk19型战防炮的穿甲能力,足以在中近距离对付这些“英国罐头”,然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这在历次战争中已是屡见不鲜。

发现战场上出现了战防炮无法有效击穿的英军战车,隶属爱尔兰海军陆战队的官兵们惊讶却不慌张。军士没有再让他的炮手们做无谓的尝试,而是令他们从炮膛里退下穿甲弹,换上炮‘射’照明弹。

半分钟后,一发小型照明弹在联军阵地前方两三百米处绽放白炽光芒,月光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景观终于清晰无比的显‘露’出来了——行进于攻击阵列前方的一辆辆履带战车有着棱角分明的宽厚车体和倒扣澡盆形状的炮塔,它们的外观和结构并非完全一致,有些车体正面的左前位置装有一‘门’短管火炮,有些便只有凸出的机枪管。

意识到情况不太对劲的显然不止这一个爱军战防炮组,瞬息之间,又有几发照明弹将田野中的更多区域映亮,联军炮火已经猛烈‘射’击了十多分钟,但视线中却看不到几辆趴窝的英军战车,而且投入进攻的战车群之中,鲜有不堪一击的“维克斯”!

看着这些叫不出名字、‘摸’不清‘性’能的英军战车,军士的浓眉几乎皱在一块了,但他并不打算就此放弃,而是命令炮手们瞄准敌方战车的履带‘射’击。

照明弹能够提供近乎白昼的光亮,只是持续的时间非常有限。炮手们迅速装填穿甲弹,趁着照明弹亮起进行观瞄。他们盯住的那辆英军战车已经来到了离联军堑壕大约两百米的地方,它的车体正面只装配了一‘挺’机枪,这会儿正不断向联军阵地喷吐火舌,它的炮塔有着跟澡盆边缘相似的弧线,正中是一‘门’看起来跟轻型战防炮类似的火炮。

带着全体炮组的寄望,又一发穿甲弹出膛而去。显然是因为光线的关系,等了足有十多秒,军士才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们做到了,太‘棒’了,我们打断了它的右侧履带,这下它该停止前进了!是的,它停止前进了!”

“继续攻击还是转移目标?”‘操’炮手侧昂着头问。

军士不假思索地答道:“照着这个办法攻击下一个目标。”

除非是碰到了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战车,否则的话,打断履带确实是阻止敌方战车继续推进的有效方式,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履带暴‘露’在外的面积只在坦克正面的一小部分,隔着两三百米的距离,视觉环境又不甚理想,有几个战防炮组能够做到一击命中?

看着英军战车带着隆隆的轰响声越驶越近,爱尔兰伞兵加拉赫的手已经开始有些颤抖了,他现在每一次开火都冒着被敌方机枪子弹‘射’中的危险,这感觉就像是面对着不断挥舞镰刀的死神,而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是,一旦这些钢铁怪物碾过战壕,战防炮、重机枪什么的肯定会被它们一扫而空。光靠步枪和刺刀不是不能挡住英军步兵,只是防线被突破之后,人们是否还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在掩体里呆了约莫有半分钟,加拉赫深吸了一口气,起身、举枪、瞄准一气呵成,但忽明忽暗的照明弹反而‘迷’‘乱’了视野,最吸引目光的莫过于从那些英军战车迸‘射’出来的枪炮焰光,但普通步枪子弹对这些家伙是毫无作用的。等到眼睛好容易适应了光线,加拉赫看到不计其数的人影正在英军战车后方晃动,稍作调整便扣动扳机,然后飞也似的闪回掩体——这样的战斗节奏,防御火力还能维持几成?

就在加拉赫渐渐陷入绝望之时,阵地前方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爆炸声,片刻过后又是一个,地面传来的颤感虽不如先前英军重炮轰击时那么强烈,但也感觉得出来,爆炸的威力非同小可。

“敌人碾上我们埋的重型地雷了!”加拉赫听到有人如释重负地说。紧接着,一名士官沿着堑壕一路小跑一路传令:“大家准备好粘弹,敌人战车一靠近就扔,都看准了扔,把它们钉死在阵地前!手榴弹也准备着,干掉战车马上对付后续跟进的敌方步兵,还有步枪都装好刺刀!”有对策的防御让惶惶不安的士兵们镇定下来,加拉赫从刀鞘里拔出刺刀,动作麻利地装上步枪,把步枪靠着堑壕壁放,然后将手边所有的手榴弹都拧开保险盖,包括登陆后配发至一线阵地的“粘弹”——这是士兵们给m30型反战车手榴弹所取的绰号,它依靠磁‘性’吸附在战车装甲上,利用空心装‘药’的‘射’流效应穿透钢板杀伤车内人员,是爱尔兰军工部‘门’为同盟国阵营贡献的又一技术装备。

做好了这些准备,加拉赫拿起步枪,因为装上了刺刀,施展起来没有先前那样自如,他不得不更加小心,可是这次刚探出头,就像是挨了狠狠一闷棍,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顿时跌坐在堑壕里,半天才回过神来。摘下头上的钢盔一看,‘射’中自己的子弹居然卡在上面,若不是这货质量好,自己恐怕已经一命呜呼了。

不多时,堑壕里有人高喊道:“五十米,粘弹准备!”

周围的枪声顿时稀落了许多,看样子大家都在准备投掷反战车手雷。

钢盔正面凹了一块,不知是否会影响它的防弹效果,加拉赫这时候也顾不上了,把它往头上一扣,捡起步枪就站了起来。

那金属履带的摩擦声听起来仿佛就在跟前。

没等他‘摸’到放置好的反战车手雷,突地传来炮弹划空而至的短促尖啸声,火光、冲击、爆响瞬息扑来,导致思维再度当机,人也踉跄着跌坐在地。

什么情况?联军堑壕后方,十数辆“凯尔特战士”在麦田中横车调炮,借着月光和战场上的火光瞄准英军战车开火。这些20吨级的中型战车最初是作为同盟国标准战车设计研发的,所以要求结构简单、‘性’能均衡、成本适中,量产型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但受到国家战略和政治利益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该型战车未能成为同盟国阵营的通用装备,仅在爱尔兰、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四个国家服役,至战争爆发时,“凯尔特战士”的总产量还不足八百,远少于德国陆军三十吨级的主力战车“条顿骑士”。‘性’能均衡并不意味着‘性’能平庸,“凯尔特战士”投产于1924年,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即便放在1933年也没有落伍,而且从1930年开始,大多数“凯尔特战士”陆续将原有的克虏伯42倍径50毫米炮换成了新式56倍径50毫米炮——在使用普通穿甲弹的情况下,它能够在500米距离击穿6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100米的穿甲厚度为80毫米,若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穿甲能力在普通穿甲弹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优异的‘性’能使得这款战车炮成为了德军中型战车的标准配置,就连早期型号的“条顿骑士”亦选择该型火炮作为主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