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万岁约阿希姆 > 第599章 大战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年三十,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天空恭祝这里的每一位小伙伴运势如虹,势不可挡!

******

干燥的荒漠,空气中仿佛连一个水分子也没有,阳光不受遮挡地照耀着大地,似乎只有生命力最顽强的杂草能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视野中除了沙砾和石块还能够找出几样异物来,例如半埋在沙堆中的飞机残骸,蒙布破烂不堪,金属骨架暴露在外,死去的飞行员脸朝下趴在不远处,躯体已经风化成了干尸,皮靴不翼而飞,衣裤口袋也有被翻过的痕迹,随身携带的手枪以及救生包也不见踪影;例如废弃的卡车,驾驶室周围满是碎玻璃,泄了气的轮胎松散地包裹着轮毂,木质的车厢栏板留有连串的弹孔,车厢里杂乱堆放着几个残缺不全的空木箱……

这里是西亚,两河流域曾经诞生过灿烂的古巴比伦文化,波斯帝国的铁骑从这里出发,踏足欧陆、席卷亚非,创造繁华盛世。现如今,它因数之不尽的石油宝藏和无休止的战火而受世人关注。

视线投向库姆河畔,奥斯曼土耳其鲜红的星月旗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克虏伯造的榴弹炮整齐排列在开阔地带,头戴土耳其帽的炮手们高高挽起袖子,汗流浃背地操炮射击。每当震耳炮声响起,滚滚沙尘弥漫,片刻过后,响亮的爆炸声从对岸传来,林立的烟柱又会多出几根。在同一个场景中,头戴护耳型钢盔、身穿原野灰色作战服的德军士兵利用机械工具搭建跨河浮桥,一长列涂刷着铁十字徽标的钢铁战车以及满载步兵的半履带军车正等待渡河,在他们头顶,每隔半小时就会有一队带有黑白红或绿白红涂装的战机呼啸而过,向那座燃烧的城市投下炸弹,而衣着齐整、佩饰鲜艳的意大利骑兵则下马待命,他们身旁是一匹匹硕壮矫健的骏马,马拉式轻型野战炮和水冷重机枪正准备跟随骑兵一同进攻……

1932年底,德土意联军对波斯军队固守的库姆城发动了无差别的轰炸和炮击,这在西方世界引发了一场争议,因为城里不仅有全副武装的波斯士兵,更有数以万计的无辜平民。

波斯国,这个在苏俄和美英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西亚国家并不被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在同盟国阵营的舆论下更是血腥残暴的存在。大战结束后,波斯帝国故地尽为德国和奥斯曼土耳其所侵占,当地居民不堪外族统治,从20年代初期开始了“驱逐外敌、复兴波斯”的抵抗活动。武装势力主要在靠近苏俄的北部地区和接壤英属印度的东部地区,继而形成了亲苏和亲英两大武装派别。至1930年,两股武装几经会谈终于达成联盟,从而为建立波斯国奠定了基础。1932年10月,波斯人在马什哈德宣布建国,随即集结四万兵力围攻当时由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驻防的军事据点库姆。在同盟国援军抵达之前,蓄谋已久的波斯军队依靠内应帮助攻破土军防线,击毙土军两千余人,俘获近三千人,随后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库姆血案——两千多名土耳其战俘遭到波斯军队的无情屠杀,据说无一人幸存。

为报复波斯人的暴行,奥斯曼土耳其集结重兵进攻库姆,但前两次攻势都被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波斯军队主力所挫败,波斯国顿时声威大震,各地民众群起响应,武装起义烽火遍地,在两河流域和波斯湾北岸地区掀起了反同盟国的*。因石油的生产、运输以及提炼设施遭到破坏,整个波斯地区的石油产量短期之内下降了20%,而石油产量占全球七成多的美国借机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场油价大战,使得欧洲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一度飙升到1932年平均值的160%。

在此之前,德国、奥斯曼土耳其已与苏俄缔结和平条约,同盟国每年从高加索石油产区获得的石油从高峰期的900多万吨下降到了300万吨,而且大部分输油管线和装船港口都处在苏俄军队的眼皮底下,一旦双方卷入战争,同盟国要么投入重兵夺回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要么休想再从这里获得一滴石油,因而波斯湾产油区对同盟国阵营特别是军事和工业需要大量石油的德国意义愈发重大。

另一方面,自从大战结束以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对波斯湾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田数量增加到了37座,至30年代初期,已经投入商业开采的达到32座,年出产石油量超过2200万吨,大约百分之八十由德国企业开采,其余百分之二十由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爱尔兰投资开采。在同一时期,英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石油开采量仅有800万吨。如若美、英、苏俄支持的大波斯国收复故地,同盟国阵营在波斯湾的战略利益必然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是柏林、罗马、伊斯坦布尔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德国和意大利先后向波斯地区增派部队,至1932年底,部署在西亚的同盟国正规军已达70多万,德国投入现役总兵力的六分之一,意大利投入七分之一,而奥斯曼土耳其派驻波斯地区的军队占到了陆军现役部队的近半数!

随着同盟国三强的联手进攻,历史悠久的库姆城在现代武器的摧残下沦为了一片废墟,数万民众背井离乡,穿过沙漠和戈壁逃往边境地区。占领库姆后,联军继续向波斯国首府马什哈德挺进,并动用远程轰炸机对其进行大规模轰炸,来自苏、英、美等国的志愿者驾驶波斯国外购的战斗机进行拦截。1933年1月下旬,马什哈德上空爆发了多场激烈空战,多国志愿者以较小的代价击落同盟国联军五十多架轰炸机,使得同盟诸国朝野震动。通过战场调查,德国和意大利军方意识到现有轰炸机存在自卫防御能力不足的缺点,无论小编队活动还是大编队出击都难以应对战斗机的阻击,遂向本国航空企业下发了研制新型轰炸机的要求,多种型号的双发、三发、四发轰炸机将因此登上历史舞台。

军事上的受挫使得同盟国对四国联盟敌意骤增,德国政府首先向英国政府提出正式照会,要求其严格履行在1916年签署的波斯协定和1927年签署的有关双方互不在对方势力范围支持鼓动反抗力量的备忘录,立即停止对波斯国的各种援助,无限期关闭英印边境通往波斯国的陆上通道,英国政府表面接受,暗地里却在继续加大对波斯国的支援。

在先期签署巴库协定期间,德国与苏俄签订了一份秘密备忘录,约定德国不再支持爱沙尼亚的*主义者,苏俄的人员和装备不以任何形式越界进入波斯地区,双方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而此番苏俄的武器和志愿者大量加入波斯军队,使得德国政府非常恼火,并对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履行外交协定的诚意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德*方因此对20年代中期制定的对苏作战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以增发国债的方式筹措军资,为陆军大规模采购机械化的军事装备——仅爱尔兰出产的半履带式战车就一口气订购了2000辆。

对于美国政府卷入波斯争端,德国政府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他们公开指责美*队在墨西哥内战期间犯下了一系列反人道主义罪行,而且肆意践踏两次海牙国际公约所通过的多项条款,因而主张成立国际军事法庭进行调查和审判,迫使美国政府在外交场合进行辩驳和反击,从而牵制了美国政府的精力。与此同时,德国煽动阿根廷和巴拉圭就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向乌拉圭发难,从而在南美洲制造紧张局势,进一步分散美国政府乃至国际舆论的注意力。

1933年2月底,同盟国联军以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攻克波斯国首府马什哈德,尽管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同盟国却藉此大造声势,在心理上给予波斯人沉重打击。在同盟*队的严酷绞杀下,波斯各地的武装起义很快趋于平息,此前因生产和运输设施受到破坏而减产的油田也得到了恢复,加上爱尔兰政府宣布巴林新油田投产,每年将稳定出产50万吨原油,欧洲人重拾信心,及时挫败了美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掀起的风浪。

国际原油市场发生大幅度动荡,高度依赖原油进口的国家受伤最深。30年代初,日本本土及北方诸岛出产的石油连本国海军的日常需要都不能满足,重工业发展和交通设施对油料的需求基本依靠进口,短短两个月的油价战争,日本政府及企业的损失数以亿计,原本就处在经济萧条期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日本不得不减少海军舰艇的出海训练,对民用汽油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并将城市电力供应削减了四成以上,日本朝野对原油产地的垂涎犹如一头愈发饥饿的狼,带刺的栅栏也挡不住它对于肥羊的渴求。尽管美国政府在油价大幅波动期间仍以协议价格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万吨原油,使得日本的重要工业设施不至于完全停摆,日本政府对美国人操控国际油价的能力是又羡慕又痛恨。

在此背景下,德日两国代表在波斯湾的一艘德*舰上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会晤,期间以密码电报与本国政府进行了反复沟通,就双方在对美英采取外交和军事行动期间的义务进行了明确,并约定两国日后以印度洋中部为界划分势力范围。这份秘密协定使得德国有了同时对抗美英苏三国的底气,亦令日本得以放心大胆地从英荷这两个没落旧帝国手中夺取声盛产石油和橡胶的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