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长安风 > 第六章 名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玄宗朝,长安府军镇守皇城,俱称禁军,禁军之制,分南北两衙。

南衙禁军共十六卫,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主责守卫长安城及太极宫。

北衙禁军共四卫,分别为左右羽林卫和左右龙武卫,主责守卫大明宫,乃是皇帝私军,唯听皇帝调遣。

李瑁因剑南军功得封左武卫大将军,而左武卫便是北衙禁军之一,镇守太极宫西侧的嘉猷门和通明门。

今日是李瑁第一天上值的日子,李瑁此前未在府卫中待过,不熟悉其中的建制,李瑁的心腹,新晋左武卫将军马璘生怕李瑁出错,早早地便在府衙外等候,陪同着李瑁一同入内。

李瑁在出征剑南之前从未涉足过军旅,一回京便被拜为大将军之位,说实在,还是有些许老卒心中不服的。但无奈李瑁不仅是左武卫大将军,还是皇上疼爱的皇子,众多宿将虽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是傻子,面子还是做得充足的,免得冲撞了这位殿下,成了这上任三把火下的蛾虫。

“左武卫众将拜见寿王殿下。”李瑁方入府衙正堂,二十多位左武卫将领都已经堂下等候许久,一见李瑁入内便齐声拜道。

“众将请起。”李瑁身着明光铠,左手扶剑,阔步走到堂上,单手虚扶道。

“谢殿下!”众将又齐声回道。

李瑁站在堂上,右手按着半人高的桌案,环顾着堂下站立的众人,心知这些人便是自己的属下,于是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左武卫,兵称熊渠,设军于立国之初,乃关中精锐,本王早有耳闻。本王年少,又少经行伍,此番奉父皇之命掌管左武卫,生恐统率不利,有负父皇重托,还需诸位鼎力相助。”

李瑁乃堂堂寿王,身份尊贵,可他到了军中非但没有拿架子,还表现地颇为客气,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无论心里怎么想,嘴上全都一齐道:“殿下客气了,我等职责所在,岂敢劳殿下吩咐。”

李瑁看着众人的表现,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手中的花名册递到了马璘的手中,吩咐道:“仁杰,替本王点卯。”

“诺。”马璘接过花名册,拱手应了一声。

李瑁初次到任,能够到府衙正堂拜见李瑁的人不多,俱是左武卫有品阶的官员,左武卫将军、长史、录事参军事、兵曹参军事等不过寥寥二十余人,马璘不过盏茶的功夫便就清点完毕。

“殿下,人数不对。”马璘拿着花名册走到李瑁地身边,沉声道。

“人数不对?点卯未到者是谁?”李瑁初次上任就有人敢点卯不到,李瑁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些许怒气。

马璘看了眼手中的花名册,回道:“回禀殿下点卯未到者是左武卫右郎将李光弼。”

“什么?李光弼?”李瑁听到李光弼的名字微微一惊,从马璘手中拿过了花名册看了起来,确认这三个字是否与他心中所想一致。

“果然是他!”李瑁看着花名册上李光弼的名字心中猛地一惊,李光弼的名字他可是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

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天下兵马副元帅、爵封临淮郡王,一桩桩,一件件,几乎为人臣子所有的荣耀都加在了李光弼的身上,他就是大唐的神话。

自安史之乱后再推百年,天下诸将中能与李光弼媲美者不过郭子仪一人而已。

李光弼治军威严而有方,极擅统军,虽然此时的他还不是安史之乱中的名将,但他一直最重军纪,他怎么会自己缺席点卯呢?

李瑁心怀疑问,右手拿着花名册,对众将问道:“你们中可有人知道右郎将李光弼何在?”

李瑁话音一落,众人脸上全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一副想说却又不敢说的样子。

李瑁看着众人的模样,心知恐有内情,于是指了指离他最近的录事参军蔡庆德,说道:“你但说无妨,若有人怪罪下来,本王一力承担。”

蔡庆德既然被李瑁点了名,自知退无可退,再加上又有了李瑁的承诺,于是咬了咬牙,回道:“启禀殿下,今日晨间李光弼本在衙中办公,只是后来来了监察御史王鉷,将李光弼带了出去,所以他没能前来点卯。”

李瑁一听蔡庆德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过来。监察御史王鉷是李林甫的党羽,王鉷将李光弼从左武卫的府衙提出想必是奉了李林甫的意思,难怪刚才堂中的众人都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原来是担心开罪了右相李林甫啊。

“王鉷只是区区七品监察御史,有闻风上奏之权,他凭什么来衙中拿人?”事情可能涉及到李林甫,李瑁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蔡庆德如实回道:“王鉷并非空手前来,他还带着御史大夫宋浑的手令。”

若是此时的王鉷只是李林甫的党羽,那秩比二千石的御史大夫宋浑便可算得上是李林甫麾下的大将了。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权,他自然有权带走李光弼协助调查。

李瑁心中纳闷,眉头微蹙着问道:“你可知他们带走李光弼所为何事?”

蔡庆德摇了摇头,回道:“王鉷只说是李光弼的事发了,并未言明何事。”

“什么?并未言明?”

李瑁听了蔡庆德的话,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怒道:“宋浑虽为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权,但为官做事终需法度,你们居然连缘由都不知道就让他的人带走了李光弼!”

蔡庆德面露苦色道:“殿下有所不知,宋浑乃当朝大员,又和李相相交匪浅,我们只当他是奉了李相的意思拿人,当时殿下又不在此处,我们岂敢阻挠。”

蔡庆德的话说的也是实情,李林甫在朝堂中积威多年,朝野上下均对他敬而远之,蔡庆德区区一个录事参军又岂敢妨碍他的人办事?

蔡庆德的话一说完,李瑁顿时陷入的沉默,就连堂中的左武卫众人也好奇地望向李瑁,等待着他的决定。

盖因李瑁虽贵为皇子,但李林甫却也是极得皇帝重用的右相,权倾朝野,论及权势尚在李瑁之上,李瑁若此时去找李林甫硬碰硬,他未必能占到半点便宜。

可今日又是李瑁第一次上值的日子,宋浑和王鉷未经他的允许便将他的人从府衙中带走,已经是拂了他的面子,今日他若对此时不闻不问,以后势必会影响到李瑁在左武卫中的威信,这不利于他在军中立足。

就在李瑁在开罪李林甫和失去威信中左右为难的时候,马璘走了上来,轻声问道:“殿下,王鉷虽为言明带走李光弼的原因,但想必他不会无的放矢,要不然末将先行文御史台,让他们给殿下一个答复,如何?”

马璘的话可谓中规中矩,既不开罪李林甫,又能问清楚李光弼被带走的原因,眼下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解决之法。

毕竟在他人看来,眼下李林甫正是权势滔天的时候,李瑁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寻常的将领轻捋其锋。

可李光弼是寻常的将领吗?

不是,当然不是,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比李瑁更清楚他的价值和军事才华,没有人比李瑁更清楚他未来将要取得的成就。

所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如果将来的藩镇之乱注定无法避免,那李光弼便是能够帮助李瑁安定天下,靖平海内的利刃。在危机没有解除之前,这柄利刃决不能出事。

马璘的方法虽然稳重,可这并不是李瑁想要的,李瑁若是就这样随意地行文御史台,那便代表了自己不再过问李光弼的案情,代表了自己不再关注李光弼的生死,李光弼很可能会因此丧命。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威信,还是为了大唐的存续,他都要亲手去试一试李林甫的锋芒!

这个人他救定了!

“砰!”

结实的一声击响,李瑁地手重重的拍在了身前的桌案上。

“宋浑胆大妄为,未经本王的同意竟敢擅自带走本王的人,他置本王于何地?即刻备马,随本王去御史台要人!”

李瑁目**光,豁然起身。

作者的话:

感谢书友星落的夜里、南柯彧山的打赏,也感谢大家近期投的许多推荐票,非常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