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是给人看的,并不等于形势一片大汉,便可以天下唾手可得。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事在人为,一点一滴,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可以将形势变成事实。
相对于天下诸侯来说,他们每一个,谁不想夺得这个天下?谁不想猎这头肥鹿?只要还有一丝机会,他们都会挣扎到底,都会拼命的相抗。谁都不会平白无故的放弃到手的利益,谁也不会那么胸怀坦荡,能够放得下,能够舍得他们既有的利益。
就目前来说,新汉朝相对于天下诸侯来说,已经足够强大了,可是,有哪一个历史上有名的诸侯,能够真正真心主动的归顺新汉朝?
没有,一个都没有。
哪怕是现在已经暗里归顺了新汉朝的公孙瓒,他也并非是主动的归顺新汉朝的。如果他没有兵败,没有被袁绍打得已经没有任何抵抗之力,如果他没有被袁绍打得完全失去了信心,打得他失去了争雄天下的希望,他也绝对不会归顺新汉朝,投效刘易的。
每一个有野心的诸侯,他们都会有着他们自己的骄傲,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他们也不想屈居于刘易之下。宁为鸡头莫为凤尾,这个,或许也是普遍国人的思想。那什么的为国为民,其实只是那些诸侯的喊出来的口号,实际,他们只会只顾自己的利益,哪里会真正管得那些?
因此,诸如以前刘易刚刚夺得洛阳之时的孙坚,后来走投无路的韩馥,他们都没有投效刘易。他们一个死于刘表之手,一个死于阴谋暗杀当中,他们或者也知道。投了刘易,他们会更好过一些,可是。他们就是不想屈居刘易之下,放不下他们自以为一方豪雄的骄傲心理。
公孙瓒是一个另类。他其实,已经抱着必死的念头,要不是赵云看在公孙瓒是少有的真正的抗击异族的民族英雄,对其推心置腹,真正的打动了他,他恐怕也宁愿像历史上那般,杀尽妻儿之后。放火*而亡。
其实,每一个诸侯,他们的心里都明白,如果他们归顺于某一个诸侯。他们都知道,自己这一辈子的风光,可能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成为了别人的部属。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不要说将来是否还有机会自立了,他们是否能还有机会发挥他们自以为胜人一筹的才能都不太可能了。
换位思考,他们谁敢真正的重用信任原本就是一方诸侯的人?能成为一方诸侯的人,也必是非常人。哪一个诸侯投降归顺了自己,还可以得到重用的?又值得他们去信任的?
这就好比,吕布算是一个豪雄了,说是一方诸侯也是正确的。可是,他投袁绍,袁绍敢重用他么?能对其推心置腹么?就算是敢用吕布,可现实表明,吕布终会反了他这个主子。不只如此,吕布投了刘备,亦反客为主,背叛了刘备,像这样的的诸侯,谁敢放心的接纳并信任重要他?
嗯,吕布太过强势,不说也罢,他可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收服得了的。
就说陈留太守张邈,他是当初讨代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后归顺了曹操,可他终还是不甘心于人下,还是反了曹操,一度让曹操焦头烂额。连没有太强能力,没有强大的实力的陈留太守张邈,都不能让人省心,那么谁会真的敢收纳那些本就是一方豪雄诸侯的人物?
反之,一方诸侯,谁会真的会甘心投效别人?
其实,刘易当初欲收纳韩馥,开出了条件,任命韩馥为东郡太守,就算官职不是太大,不算是重用。可也算是信任及用他了,并没有打算将韩馥软禁起来。但纵是如此,韩复也觉得不可接受,这个,就好比后世的一个省长,让他来担任一个县长,他能接受得了么?那样,他还真的宁愿不做。这或者就是这大汉诸侯的普遍心态。
但是,刘易也无可奈何,因为,刘易不可能再让归顺来的诸侯,再独自的治理一州一地的。这样,将来或会遗祸无穷,刘易不想自己的新汉朝有不安定的因素在内。
哪怕是公孙瓒,他归顺了新汉朝之后,也不可能再成为一方大员,最多,就只能成为一军之将。并且,其所作所为,也必须要按照新汉朝的规矩来行事,归顺了新汉朝之后,公孙瓒也不可能再有私军,只能是新汉军的一军之将。当然,如果公孙瓒将自己视为新汉朝的一员,能够按新汉朝的规矩来行事,真正的视自己为新汉朝的臣民,那么,他日若立功,也一样可以得到重用。这些,都要看公孙瓒的态度,及他的领悟能力了。如果他能真正的放下作为曾经的一方诸侯的骄傲,摆正自己的身份态度,努力的为了振兴大汉而努力,那么,他也是大有前途的。公孙瓒的年纪其实也不是太大,还可以为新汉朝的振兴发挥很大的热力。
要统一天下,就得要一城一地的去夺取,不能仅仅就天下大势而论,就自以为大汉就是自己的,如果有着这样的思想,那么,情况会非常的危险。
新汉朝现在是强大,可是,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横扫天下,还没能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毕竟,新汉朝还是太过年轻了,才不过是成立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基础虽然已经打下,可是,还不够扎实。
所以,刘易最希望的,就是希望天下诸侯,他们在互相攻伐当中,都两败俱伤,或者,被一些强大的诸侯所灭,只剩下一两个大势力,那样,新汉朝要统一天下,就容易得多了。不用四处征战,只需要集中精力解决这一两个大势力,就可以席卷天下。
嗯,不说太远。饭要一口一口吃,一切,都要一步一步的计划好,走稳每一步。
且说。在刘易第一次远洋出征,到达倭国,攻略倭国的这几个月的时间。中原的局势,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中的一个另类。自然是刘备了。
这家伙,还真的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能屈能伸,每每都可以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之下又发展起来。现在因为有了新汉朝的存在,汉未的历史走向,必然不可能再按历史的轨迹来运行。可是,刘备依然是那个刘备。他依然还在努力的挣扎,为生存,为掘起费尽心思。
刘备被吕布反客为主夺了徐州,使得他养军的粮草供给成了他最大的困难。在小沛实在是难以再待下去了。适逢曹操征讨袁术,派使者拿着所谓的圣旨邀请刘备一起出兵。
这无疑让刘备觉得是一个离开小沛另寻立足之地的好机会。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袁术虽然是草包,可是。也并非是那么好让人欺负的,刘备没有刘易那样强大到让袁术感到恐惧的实力,没有强大的新汉军。所以,他连打都没有打到寿春,就被袁术所败。
面对生死关头。袁术的势力集团,也不会坐以待毙。袁术使了一个小小的计谋,挑动了吕布,让吕布出兵攻击刘备的背后。
如此,就算关羽与张飞再强,也没能挽回刘备的败局。被袁术的大军追得疲于奔命。
吕布部下张辽与陈宫率军杀到刘备军的背后,让刘备首尾不能兼顾,最终只能逃往许昌,投靠曹操。而关羽、张飞痛失大量的兵力,在念及与刘备的兄弟情谊之下,他们决定还是前去寻找刘备,并没有马上就率残部归于新汉朝。
在刘备还没有到达许昌,他们就追上了刘备,陪同刘备一起,到了许昌。
不过,刘备不愧为刘备,他并没有当真的以投靠曹操的名义相投,而是以投靠朝廷的名义相投。
因此,对于刘备,曹操其实还是挺头痛的。
曹操其实更希望的,是袁术与吕布可以解决了刘备,不用将这个不安定的份子逼到投靠于他。可是,事实是刘备饶幸在两军的夹击当中逃了出来。而曹操,还真的不可能不接纳刘备。
如果刘备前来相投他拒绝的话,那么将来怕就没有人敢再与曹操谋事,不会再有人投靠他曹操了。没有人相投,他曹操又如何能发展起来,能够和新汉朝对抗呢?
他挟献帝所恢复的旧汉朝,虽然是他说了算,可是,名义上,还是献帝为主,他在名义上,还是汉臣。别人以投靠朝廷的名义前来相投,他总不能将之拒之门外,不是么?
当然,如果是一般人前来相投,他最终都能将其控制,最终都能为他所用。因为,前来相投的人,如果他们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得到他的首肯,要得到他的任命,让你为臣为将,都是曹操一句话的问题。并且,朝廷的军队,全都是曹操掌握当中的,要如何,还不是曹操一句话的事?所以,一般的人,投靠朝廷,与投靠他曹操还真的没有任何的分别。
但是,刘备却不同。
因为,刘备的身上,还有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光环。
哪怕整个旧汉朝是由曹操说了算,可是,却也不能不承认刘备的身份,不能不承认刘备是汉室宗亲的这个身份。
而刘备有着这样的一个身份,也使得曹操不能再对待一般前来相投的人那样对待刘备了。
更让曹操可虑的是,刘备并非是孤身一人前来相投的,还有他的两个义弟,还有一众忠诚追随的军将,还有一两万军马。
一两万的军马,相对于曹操现在的实力来说,并不算什么,可是,他却不能对刘备的这支军马动手啊。不旦不能动手,还得要给予刘备粮草供养着这支军队。因为,曹操一旦动了刘备,动了刘备的这支军马,那么曹操就一定会背负上一个汉贼的骂名,他今后,想再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号令诸侯,也不太可能了。那也显得曹操太过小心眼,没有胸襟。
汉室宗亲都要对付,人家表明是前来投靠朝廷的,你都容不下,这如何可服众?如何可让天下百姓归心?曹操之所以要把献帝供奉起来,平时小心翼翼的在表面上保持着对献帝的一种假尊重,那就是他不想让世人拿他与董卓相提并论。不想被世人骂为汉贼,被世人所反对。
被天下诸侯像对待董卓的那样共讨,不只是曹操。就算是刘易都不想看到的。因此,曹操对到前来相投的刘备。不但要接纳,还得要好生的供养着,对刘备礼待有加。在曹操的心里,他自然不会奢望刘备会为他所用,这个,从当初讨伐黄巾贼,与刘备相遇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感受得到,这个刘备,不是那种甘于人下之辈。想真正的得到刘备归心,是不可能的。
可是。表面功夫,曹操还是要做足的。
曹操在城许都城外,划出了一个营地让刘备安屯兵马,又在城内,送了一座大官邸给刘备与关羽、张飞及其手下一众军将居住。
而刘备。对于曹操所给的一切,都安然纳之,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是,在见到曹操的时候,是以同僚之礼相见。并不肯在口头名义上奉曹操为主。对于此,曹操心里虽恼却又无可奈何。对于他不好动的刘备,他总不能逼着刘备拜认他为主吧?何况,曹操也要头要脸,做不出让天下人寒心的事来。
如此,曹操也只能默认了刘备与他同属是同朝臣子的身份地位,没有在这些事上面强行的要求有所改变。
不过,曹操也并非是没有一点抑制刘备的办法,他打算,将刘备与其手下军马分开,让刘备不能时刻都与手下军将待在一起。把刘备软禁在许都。嗯,到时候,封刘备为朝中侍郎,让刘备在他的监视之下活动。只要刘备不离开许都,那么,纵使刘备有三头六臂,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的。
在城外驻扎的刘备军马,四周都是曹操的军队,一有异动,他的军马就可以马上将刘易的那些军马给灭了。另外,在城内的刘备,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曹操的监控当中。整个朝廷,除了极少数的,没有一点实权的朝臣,全都是曹操的人,他就不相信,刘备还有什么的作为。
只是,让曹操没有料到的是,刘备提出了似乎很平常的要求,就是要求拜见圣上。
刘备既然已经投到了许都来,那么,总会有与皇帝见面的时候。并且,曹操打算给刘备一个闲职,让刘备在他的监视之下生活,让刘备慢慢的磨灭斗志,也迟早会见到皇帝的。因此,曹操不疑有他,每带刘备去见了献帝。
嗯,有时候,觉得曹操其实也挺虚伪的。
或者,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会有这么一点点的虚伪。
那就是曹操在刘备的面前,总想表现得像一个忠臣的样子,不想表露出自己那霸道*的一面。所以,见到皇帝的时候,刘备跟皇帝提起他也是汉室宗亲的事,献帝见曹操这天表现得又似特别恭顺的样子,居然可以让他与这个突如其来晋见他的外人。让献帝有点惊疑不定。
但是,刘备的确是天生温和,给人的感觉,还真的有一种和善温厚的感觉,如果不知其人,还真的会认为他就是一个无比温善的老好人。
献帝现在,越来越难得见曹操态度恭顺的样子了,他尝试着与这个看上去似很温和的刘备交淡,曹操也并没有制止。慢慢的,他便被刘备的亲切和谈所吸引,听闻刘备亦是汉室宗亲,不假思索的提出让人查一查汉室皇家的族谱。
曹操的心里,自然不想让刘备落实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可是,献帝的这个要求,也在情理当中,在曹操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此,只好让人去调来汉室刘家的族谱。
其实,曹操也不太引以为然。
因为,汉室宗亲,在大汉当中,真的多得海里去,是汉室宗亲又如何?难道是汉室宗亲,就可以彻底的改变他们的处境了么?是龙是凤,现在是实力话事。并且,曹操对于刘备这个认亲认戚的人,打心底里就有点看不起,认为刘备是多此一举,认了亲又如何?难道就可以改变他现在被自己监视软禁的可能么?连皇帝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区区一个汉室宗亲,还能翻得了天?
还有,曹操确信,收藏在皇宫里的刘家族谱,也绝对不会有刘备的名字,汉室刘家的子弟那么多,并非是任何一个都有记载在族谱上的,除非,那些一直都有报备的汉室宗亲。
曹操的心里,其实也有点希冀,希望汉室刘家的族谱上,没有刘备的姓名,然后,让天下人都怀疑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这样一来,刘备他也不好到处逢人就说自己是什么的汉室宗亲了。每每,世人刘姓子弟,逢人就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曹操都深感厌烦,汉室宗亲又如何?这天下,就一定是你们刘姓的么?咱姓曹的就不能夺取这个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