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敛财人生 > 第129章 清穿故事(3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穿故事(38)

等给八爷的家的弘旺过了百日,不知不觉,秋草就黄了。林雨桐刚打发人,将给四爷的衣物送去热河。皇上的圣旨就来了。

这回不光宣召了所有的成年的皇子阿哥,就连八岁以上的皇子皇孙,都被皇上宣召过去。

每年秋天,皇家都围猎,只是今年好似显得特别隆重似得。

林雨桐又认命的给两个孩子收拾行李。四爷就在热河,到了地方,有他管着两个小子,也不用自己担心什么。只这一路上,就两孩子,林雨桐怎么也放心不下。

“额娘,我都多大了。”弘晖长得比李雨桐高了,十二岁的年纪,没到变声期,还满脸的稚气,竟然觉得他是个能离了爹妈,自己扑闪着着翅膀就能飞的大人了。

当然了,在皇家,这也确实不算是年纪还小了。

但她还是不放心的叮嘱,“没有你阿玛跟着,在路上你就多留个心眼。有什么事,就找你十四叔去。”

十四虽然浑了一点,但亲疏远近,心里是有数的。

弘晖点头,一一应下了。

林雨桐又拉着弘昀叮嘱:“别去了就跟着逞强。咱们不拿自己的短处跟人家的长处比。”

这孩子现在好不容易能骑在马上小跑了,可别折腾的跟别人比赛马射箭。这不是成心找不自在吗?

弘昀脸上闪过一丝赧然,他都十一了,嫡额娘还总拿他当孩子哄。但还是道:“我知道,肯定不敢逞强。”

在额娘的叮咛声中,弘晖带着弘昀,出了城。

兄弟俩骑在马上,后面跟着侍卫,再后面就是十几辆马车的行李。

十四的儿子还小,肯定是不用带的。本来没事一身轻的人,特意打发人在城门口等着弘晖和弘昀,叫他们跟在自己身边,哪里也不许去。

“你阿玛没在,就跟着爷,不许你们到处撒野。”十四将四爷训他的样子拿出来,还算是能唬人。

弘晖规规矩矩的应了,发誓不乱跑,十四这才稍微放点心。不过遇上乖孩子,他本来准备的一肚子恐吓加威胁的话,也就用不上了。

在十四走后,弘昀就道:“咱们后面就是十六叔,十七叔,还有十八叔。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还是算了吧。

弘晖摇摇头,“八叔肯定在后面照应,咱们过去不合适。”

十六叔和十七叔只比自己大几岁,十八叔才八岁。避不开自然是要请安的,能避开就别往跟前凑了。八叔最近在京城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人红是非多,还是别凑热闹了。

因为都带着孩子,所以,根本就走不快。哪个主子出门不带几车的行李?再加上主子身边伺候的人,包括侍卫,又是一批行李。

所以,这个队伍可以说是浩浩荡荡。

自家的马车是改良过的,躺在里面都没有问题。外面到处尘土飞扬,骑马就是受罪,两兄弟就窝在马车上,也不用谁多操一点心。

十四每天都亲自过来看两回,饭菜叫他的贴身太监亲自送,晚上看着两人睡下,又叫人在外面守着,但凡有事,他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弘晖知道,不管是阿玛和额娘,都没有事先跟十四叔说一声。可也正因为是亲的,所以,根本就不用叮咛。叮咛了,反倒见外了。

他觉得,他又学到了一些东西。有时候,人心的把握,就是这么微妙。

如此在路上颠簸了七天,才到了热河。四爷打发了苏培盛过去接人。

热河修建了行宫,围着行宫,各个皇子府,宗亲大臣也都修了宅子。

弘晖还是第一次来这里的宅子。进门后简单的打量了一番,四爷就从行宫回来了。

“阿玛。”哥俩上前赶紧给行了礼。

四爷也有半年不见儿子了,猛地一见,弘晖都到了他肩膀这么高。不由的嘴角就柔和些,“起来吧。”说着,就带着两人进了书房。又叫他们顺便去内室梳洗更衣了再出来。

“家里可还好?”四爷问道。

弘晖见桌上已经摆了饭,都是自己和弘昀爱吃的,就知道阿玛早就吩咐人做好了的。于是顺势就坐在桌边,道:“都好。弘昭都能背三字经了。弘时的功课,乌先生也夸赞了几回。挑了几张做的好的,叫我带过来,给阿玛看看。姐姐能自己做鞋了,给阿玛做了两双便鞋,我也一并捎过来。额娘说,家里的事情,阿玛别担心。只好好的吃饭,按时睡觉,也叫她少些牵挂。”

四爷认真的听了,才点点头,“快吃吧。路上只怕也吃不好。”

“十四叔很照顾儿子们。”弘晖还是客观的禀报了一声。

四爷的脸色越发的柔和,“阿玛知道了。吃了饭,就去歇着。”

哥俩安排的屋子,就在这个院子的厢房。明显是要放在眼皮底下看着的。

第二天,皇上就要去围猎。围猎的地方,距离行宫也远。得小半天的路程,肯定不能当天去当天就回的。

住进帐篷,弘晖一样的兴奋。还不等他把新奇劲过了,就有人禀报,说是弘晳请他骑马去。

弘晖对弘晳的感觉十分的复杂,他一点都不想去。于是就起身,帐篷外面不远的地方,弘晳牵着马,带着人,正往这边张望。

“二哥怎么来了?”弘晳上面有个哥哥,夭折了。所以,下面的皇孙,都叫他二哥。弘晖笑着,就迎了过去。还不等弘晳说话,就急忙道:“我真是羡慕二哥啊,能出来跑一跑。我就不行啊,被阿玛逮着正背书呢。”

弘晳眉头一皱:“现在背什么书?”

“这段时间我不是一直在府里,没去上书房吗?功课落下不少。阿玛一问,这不是就露馅了。”弘晖睁着眼说瞎话,直往四爷身上推。

弘晳一愣:“在府里没看书?”

“我额娘不管我这个,玩疯了呗。”弘晖笑的有几分得意。

四爷远远的过来,听了几句,就知道大概为了什么。于是就嚷道:“叫你背书,你又出来做什么?”

弘晳回过头,赶紧给四爷行礼,“四叔误会了,是侄儿来瞧瞧弘晖的。”

“你不用替他辩解。”四爷黑着脸,扭头骂弘晖,“还学会搬救兵了。我看你身边的人都该打板子。”

弘晖给弘晳使了个眼色,叫他赶紧走。嘴上却诺诺的,不敢言语一声。

弘晳对于四爷的冷脸,也有几分畏惧。赶紧告辞离开。

弘晖亦步亦趋的跟在四爷身后,回了四爷的帐篷。

四爷进来坐下,才问他:“怎么了?不想跟他出去么?”

“儿子总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弘晖摇头道,“这段时间儿子也没去上书房,但上书房的事情,儿子还是知道的,弘晳跟弘昱两个闹的越来越僵,这总不会没有缘故的。儿子还是老老实实的帐篷里读几天书的好。”

四爷心里颇有几分欣慰,“去吧,看着弘昀,也别叫他出去折腾了。”

弘晖这才起身告退。

四爷坐在书案前,心里揣测着皇上的意思。老八在京城的情形,皇上是不满的,也十分生气。但此次蒙古王公前来,皇上却独独叫老八代替太子前去招待,不知道又是什么用意。太子已经有些日子没有露面了,连他都见不着。前去请过两次安,都被人挡了,只说太子有些症候,身子不舒坦。

试探了两次,他也就不敢再去了。

这次,索性连蒙古王公,都不叫拜见太子了。可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惹的皇上这般紧张。

四爷心里还真是没谱的很。

正想着呢,就听苏培盛小声道:“十三爷跟前的小太监来了,急着要见爷。”

四爷一愣,十三自己不来,反倒打发小太监来,什么事情,这般的隐秘。

“把人带进来吧。”四爷低声吩咐道。

小太监不过十三四岁,见了四爷跪下请安后就小声道:“我们爷叫奴才转告四爷,千万别见太子。”

四爷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我知道了,你转告你们爷,叫他小心为上。自己擅自保重。”

那小太监又磕了头,才退了出去。

四爷心里远不是看上去那般的平静。他总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弘晖被圈在帐篷里三天,才因为皇上要带着众人围猎,而解禁。

康熙看着下面一个个飒爽英姿的儿子孙子,心里多少有些复杂。

太子再次出现在人前,显得十分的苍白。像是真的大病了一场。

而直郡王则不时的看着太子冷笑一声,连掩饰都不加掩饰。

康熙好似没看到下面的暗潮汹涌一般,“今儿,诸皇子,谁得到的猎物最多,朕就赏他一件好东西。都要给朕全力以赴才好。”

四爷心里一叹,这就跟抛出个肉骨头叫狗争抢是一个道理。人训狗是如此,皇上训人也是如此。

难道真要将自己当做皇上的奴才,跟狗一样被牵来逗去?

不!爷是皇子!不是谁豢养的畜生。

众人都下去准备了,甚至弘晳还代替太子出场。只四爷没动。

四爷没动,弘晖和弘昀也就动不得了。

“老四,你怎么不去?”康熙看着下面的父子三人,问道。

四爷就道:“回皇阿玛的话,昨儿夜里风大,儿子没睡好。又担心弘晖和弘昀这俩小子睡不踏实,一夜看了他们好几次。身体不争气,就有些着凉。别的还罢了,只觉得四肢无力,怕是御不了马,拉不开弓。还请皇阿玛赎罪。”

“可看了太医?”康熙微微皱眉,问道。

当然是看了。确实是有点着凉的。他还真不敢说欺君的话。

马上就点头道:“叫皇阿玛跟着操心了。已经看过太医了。没有大碍。”

康熙点点头,“那你可别后悔。”说着,转头问弘晖道:“弘晳已经去了,你的骑射不在他之下,不下场去试试吗?”

弘晖叩头道:“回皇玛法的话,想要骑马射箭,以后有的是机会。但阿玛身子不适,孙儿不在身边服侍,心里难安。”

康熙点点头。叫他们一边入座了。

太子诧异的看了一眼围着老四转的弘晖,心道,这孩子可比弘晳沉得住气。说了几次不叫他露头,偏偏不听。

弘晖不用人吩咐,就将四爷案几上的酒撤了下去。换上了茶壶放上去。

太子还隐约听见弘晖道:“这是姜枣茶。额娘配的。比药好使,就喝这个吧。”十分的自作主张,却偏叫人觉得窝心。弘昀在另一边将桌上的肉菜全都撤了,一会就见苏培盛端了果碟过来。这是连肉菜也不许吃了。

远处传来锣鼓声,吆喝声,马蹄声,将桌上的筷子都震的一跳一跳的。四爷安心的享受儿子的服侍,一点也没焦急。

太子跟皇上之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成了今天这样。这让众人不由的将野心释放了出来。只要将太子干掉,就有机会更进一步了。似乎每个皇子的毛孔都跟着叫嚣。

他们总是试图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博取好感。等着那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的馅饼。

却忘了最基本的,那就是君心。

一个帝王,无论如何也不会喜欢一个有野心的人。时刻想着取而代之的人,皇上敢放心的用吗?

所以,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稳。

做了就有错的可能,而不做,至少就不会错。

他转着手里的杯子,姜枣茶喝进肚子,暖暖的感觉传遍四肢百骸。他吩咐苏培盛,“给两个阿哥也倒上。只当是暖身驱寒了。”

弘晖苦着脸接过来,慢慢的品哚。

他想起额娘给他讲的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他最开始实行的方针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缓称王’很有意思。如果放在当下来理解的话,或者也可以说不要过早的暴露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