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627崛起南海 > 第976章 前往昌化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要把这些历史错误完全归结于前任总督科恩的指挥失当,似乎也不太公平,毕竟在科恩的任期内,东印度公司的要目标并不是铲除海汉这种无关紧要的武装势力,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冒险家们去完成。天 籁小 『说ww w.『.同样来自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殖民者,才是当时荷兰在远东地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以东印度公司的实力,的确也没办法再分出一部分精力去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对手。但谁能想到海汉只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无到有成为了南海地区实力屈一指的武装势力呢?这种不合常理的状况,的确很难在好几年之前做出准确的预判。

至于巴达维亚议事会里那帮官僚,大部分人都只是远在欧洲的大股东们派来远东的利益代理人而已,他们所追求的纯粹只是经济上的收益,并不愿意接受作战行动所需的军费开支,哪怕是跟葡萄牙、西班牙和大明作战,他们也是先考虑战后是否会获得直接的收益,而非战争结果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对这些人来说,跟海汉打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能不做最好就别做,还是省下军费多收购几百担生丝要更划算一些。

范迪门在继任总督职位后自然也有一番想要实现的个人抱负,但巴达维亚的战后重建工程大大拖慢了他对东印度公司所做的展规划,绝大部分的资金和资源都只能优先投放在巴达维亚,否则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地区的统治基础都有些不太稳固了。而海汉在这段时期内的展和扩张度只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当荷兰人还没有从上一场与马打蓝国的大战中缓过劲的时候,却现海汉已经不声不响地把触角伸到了自家门口。范迪门虽然并不喜欢海汉,但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在明确己方无法靠武力战胜海汉之后,他就忍辱负重地选择了妥协,希望能以此换取时间让东印度公司恢复元气,调整展方向,然后再寻求机会与海汉展开竞争。

海汉人愿意为范迪门安排这样一次环岛考察之旅,说实话是很让他吃惊的,毕竟这就相当于将自家实力暴露在东印度公司这个竞争对手面前。范迪门知道自己此行收获的这些情报的价值难以估量,如果只靠着东印度公司下属的情报机关,花上十年都未必能做到同样的效果。范迪门很希望能借助这次考察活动更为准确地估量出海汉的实力,并且找出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民生方面可能存在的弱点,在日后起反击时加以利用。

但范迪门在崖城、莺歌海两地参观考察之后,却现东印度公司对比海汉的弱项并不只是在军事方面,而是令人沮丧的全方位落后。相较而言,海汉在社会管理、组织生产、运输销售这些方面的软实力,似乎要比军事领域的优势更难以追赶。假以时日,范迪门有信心能重新训练出一支战斗作风强硬的军队,但却没把握让东印度公司的商贸体系也达到海汉这样的运作水平。

“范迪门先生,如果东印度公司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在爪哇岛寻找合适的海岸兴建海汉式盐场,将质优价廉的食盐引入到当地市场。以贵公司在当地的商业分销渠道,想必从中获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安西的话让范迪门从沉思中一下子回过神来,他倒是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提起了这事,而且还打算把东印度公司一起拉入伙。

范迪门一时间还想不明白这种合作对东印度公司究竟是弊大还是利大,但对于海汉的忌惮让他没办法在当下就答应安西的邀约。海汉人的商业头脑尽人皆知,范迪门可不敢确定在诱人的交易条件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暗招。开了这个口子之后,海汉商品很可能就会如同洪水猛兽一般涌入南洋原本属于东印度公司的市场,到时候巴达维亚当局可未必能够拿出什么稳定市场的有效措施。

“安西先生的提议不错,但我不能立刻在这里做出决定,像这种重要的贸易协定,在流程上还需要公司议事会进行讨论表决。等我回去之后会让议事会好好研究这个提议,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让我们双方都觉得合理的合作方式。”范迪门的话说得很婉转,对于这门生意的可行性也不置可否,分寸倒是拿捏得很好。

安西略微失望地摊手道:“好吧,我们会等待你的答复。不过我必须要提醒你,想要在南洋做我们代理商的人可不少,如果东印度公司放弃了这个机会,那真是错过了一个大好的商机。”

范迪门心道这是商机还是危机真是很难说,海汉最初在两广、安南这些地方的商业活动就是以盐业为开端,甚至是以不赚钱的低价倾销来强行打入市场,到后期却几乎控制了当地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赚取的收益比贩售食盐可观多了。南洋的商业形态远比大明要原始,对于海汉层出不穷的商业手段也更加缺乏抵抗力,海汉一旦进入这个市场,取得控制权的难度估计比先前的地区要低不少。

如果海汉找了其他人合作进入南洋,范迪门倒是不怎么怕,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经营了十几年时间,分销渠道远非别家可比,这一点甚至连海汉人也很清楚。换作别家来做同样的事情,所需花费的工夫只怕要多上几倍,所以安西才会试图劝说范迪门加入到贩售海汉盐的大业中来。

在参观盐场期间,范迪门注意到不断有船只6续进出莺歌海港湾,装运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食盐。虽然不清楚这些运盐船的下一站是哪里,但从船只进出港的频率来看,这里的生意的确是相当不错。安西吹嘘这里的食盐可以供应两广和安南北部所需,看样子倒也不像是在吹牛。

本书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当然要把这些历史错误完全归结于前任总督科恩的指挥失当,似乎也不太公平,毕竟在科恩的任期内,东印度公司的要目标并不是铲除海汉这种无关紧要的武装势力,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冒险家们去完成。同样来自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殖民者,才是当时荷兰在远东地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以东印度公司的实力,的确也没办法再分出一部分精力去给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对手。但谁能想到海汉只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无到有成为了南海地区实力屈一指的武装势力呢?这种不合常理的状况,的确很难在好几年之前做出准确的预判。

至于巴达维亚议事会里那帮官僚,大部分人都只是远在欧洲的大股东们派来远东的利益代理人而已,他们所追求的纯粹只是经济上的收益,并不愿意接受作战行动所需的军费开支,哪怕是跟葡萄牙、西班牙和大明作战,他们也是先考虑战后是否会获得直接的收益,而非战争结果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对这些人来说,跟海汉打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能不做最好就别做,还是省下军费多收购几百担生丝要更划算一些。

范迪门在继任总督职位后自然也有一番想要实现的个人抱负,但巴达维亚的战后重建工程大大拖慢了他对东印度公司所做的展规划,绝大部分的资金和资源都只能优先投放在巴达维亚,否则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地区的统治基础都有些不太稳固了。而海汉在这段时期内的展和扩张度只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当荷兰人还没有从上一场与马打蓝国的大战中缓过劲的时候,却现海汉已经不声不响地把触角伸到了自家门口。范迪门虽然并不喜欢海汉,但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在明确己方无法靠武力战胜海汉之后,他就忍辱负重地选择了妥协,希望能以此换取时间让东印度公司恢复元气,调整展方向,然后再寻求机会与海汉展开竞争。

海汉人愿意为范迪门安排这样一次环岛考察之旅,说实话是很让他吃惊的,毕竟这就相当于将自家实力暴露在东印度公司这个竞争对手面前。范迪门知道自己此行收获的这些情报的价值难以估量,如果只靠着东印度公司下属的情报机关,花上十年都未必能做到同样的效果。范迪门很希望能借助这次考察活动更为准确地估量出海汉的实力,并且找出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民生方面可能存在的弱点,在日后起反击时加以利用。

但范迪门在崖城、莺歌海两地参观考察之后,却现东印度公司对比海汉的弱项并不只是在军事方面,而是令人沮丧的全方位落后。相较而言,海汉在社会管理、组织生产、运输销售这些方面的软实力,似乎要比军事领域的优势更难以追赶。假以时日,范迪门有信心能重新训练出一支战斗作风强硬的军队,但却没把握让东印度公司的商贸体系也达到海汉这样的运作水平。

“范迪门先生,如果东印度公司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在爪哇岛寻找合适的海岸兴建海汉式盐场,将质优价廉的食盐引入到当地市场。以贵公司在当地的商业分销渠道,想必从中获利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安西的话让范迪门从沉思中一下子回过神来,他倒是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提起了这事,而且还打算把东印度公司一起拉入伙。

范迪门一时间还想不明白这种合作对东印度公司究竟是弊大还是利大,但对于海汉的忌惮让他没办法在当下就答应安西的邀约。海汉人的商业头脑尽人皆知,范迪门可不敢确定在诱人的交易条件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暗招。开了这个口子之后,海汉商品很可能就会如同洪水猛兽一般涌入南洋原本属于东印度公司的市场,到时候巴达维亚当局可未必能够拿出什么稳定市场的有效措施。

“安西先生的提议不错,但我不能立刻在这里做出决定,像这种重要的贸易协定,在流程上还需要公司议事会进行讨论表决。等我回去之后会让议事会好好研究这个提议,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让我们双方都觉得合理的合作方式。”范迪门的话说得很婉转,对于这门生意的可行性也不置可否,分寸倒是拿捏得很好。

安西略微失望地摊手道:“好吧,我们会等待你的答复。不过我必须要提醒你,想要在南洋做我们代理商的人可不少,如果东印度公司放弃了这个机会,那真是错过了一个大好的商机。”

范迪门心道这是商机还是危机真是很难说,海汉最初在两广、安南这些地方的商业活动就是以盐业为开端,甚至是以不赚钱的低价倾销来强行打入市场,到后期却几乎控制了当地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赚取的收益比贩售食盐可观多了。南洋的商业形态远比大明要原始,对于海汉层出不穷的商业手段也更加缺乏抵抗力,海汉一旦进入这个市场,取得控制权的难度估计比先前的地区要低不少。

如果海汉找了其他人合作进入南洋,范迪门倒是不怎么怕,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经营了十几年时间,分销渠道远非别家可比,这一点甚至连海汉人也很清楚。换作别家来做同样的事情,所需花费的工夫只怕要多上几倍,所以安西才会试图劝说范迪门加入到贩售海汉盐的大业中来。

在参观盐场期间,范迪门注意到不断有船只6续进出莺歌海港湾,装运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食盐。虽然不清楚这些运盐船的下一站是哪里,但从船只进出港的频率来看,这里的生意的确是相当不错。安西吹嘘这里的食盐可以供应两广和安南北部所需,看样子倒也不像是在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