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文豪 > 第八百零八章 喜从天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皇太后这一个举例,倒是让人无话可说。

都说科举出人才,可想当年呢,在大陈有一位先生,并没有参加科举,也没有入朝为官,可他的文章,竟是登上了天榜,此文一出,什么进士、状元、榜眼,俱都给此人提鞋都不配,现在,倘若还有这样的人,朝廷却不能格外的重用,反而放任他在庙堂之外,这是何其大的损失。

太皇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嘛,就是有才之人不一定要考试嘛,指不定人家有一身的才学呢。

所以只要是贤才,朝廷就应该录用,别计较那些科举之类的东西。

她这么一说,自然很多人很不赞同的,却是没表露出来,只是神色淡淡的站着,有种静待下音的意思。

太皇太后嘴唇微微勾起,带着几分微笑,眼睛落向陈一寿:“陈学士据说当年乃是探花出身,如今,也算是历经三朝了,是吗?”

“是。”陈一寿颔首点头。

太皇太后便又道:“陈学士乃是大才之人,可哀家要问陈学士,陈学士比之那位先生,孰高孰低呢?”

陈一寿沉默了。

在沉默了很久之后,陈一寿苦笑:“不及其万一。”

这是实话。

大陈有数百上千个状元、榜眼,这五百年来,像陈一寿这样的人,可谓如过江之鲫。

虽然这个身份,足以自夸,可在那位先贤面前,陈一寿哪里敢说自己和他孰高孰低,这之间的区别,真如萤火和日月般,如何敢与那位先生争辉。

自然没人有这种自信与那位先生相提并论的。

“可是……”太皇太后慢悠悠的道:“可是那位先生,在我大陈,竟不过是一个布衣,而科举出身的陈学士,而今却位列宰辅,哀家再问,陈学士是宰辅,莫非是因为才学比之那位先生更强吗?”

“不敢。”

“这就对了。”太皇太后只微微一笑,威严无比的道:“那么陈学士认为,此人若为宰辅,辅佐圣君,匡扶天下,比之陈学士若何?”

这是打脸,生生的打脸啊。

仿佛左右开弓,啪啪啪啪打在陈一寿的脸上。

陈一寿是刚直之人,只是现在,竟也只能生生的被打,不是没有还手之力,是因为他明白,自己压根就没有资格,与那位圣贤相比。

在这个时代,才学就是实力,有才学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能力的化身,才学越高,能力越强。

陈一寿当然不能说,自己虽然才学不及此人,可老夫历经三朝,勤于王事,经世济国方面比那位圣贤要强,这……就有点不知自己斤两了。

他只得道:“臣,远不如也。”

太皇太后微微抬起下颌,笑了,旋即目光落在陈凯之身上,朝他招手:“那么……北静王呢?北静王,你近前来说话。”

我擦……

陈凯之心里默默的吐槽,忍不住看向陈无极,陈无极则是一脸默哀的看着自己。

傻子都能想到,太皇太后的言外之意是,陈凯之你伸过脸来,让哀家打几巴掌。

陈凯之只得近前几步,苦笑道:“臣在。”

太皇太后则是别有深意的看着陈凯之:“你也说说罢,哀家知道你是大才子。”

“臣不是,臣不敢。”陈凯之这一次缩了,真的没法儿比啊。

太皇太后却是不依不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不敢什么?”

“不敢和那位先生相比。”

“这也未必。”太皇太后不禁笑了:“你在天人榜中,也是三入地榜,说不得将来,你的文章入了天榜呢?”

陈凯之若说或许可能吧,又或者说,臣一定努力,这定是要惹出笑话的。

因为太皇太后这样说,明显是在调侃,三入地榜,确实是光芒万丈的事,可天榜和地榜,区别实在太大了,就算有本事一百次入地榜之人,却也未必能进的了天榜,这是万中无一,不,理应是万万中无一的事。

陈凯之摇头:“臣有自知之明,不敢奢望。”

太皇太后便笑道:“那么,你而今已是亲王,宗室之中,你的学问最高,难道不可以和那位先生相比吗?”

“不敢。”陈凯之感觉自己憋气的很,却也无法反驳太皇太后,只得回答道:“臣也不及那位先生之万一。”

陈凯之说到这里的时候,便已知道,自己和陈一寿的反驳,如今,却已被太皇太后反手之间,彻底的击破。

甚至毫无还手之力。

太皇太后收敛起目光,坐的端庄,双手优雅的放在腹部前,眼眸环视了众人一眼,便淡淡开口道:“你看,眼下在这庙堂之中,连陈学士这样的辅政元老,和陈凯之这般功勋卓着的亲王,尚且都不及那位在野的贤人之万一,可见,科举取士,实不足以举贤用能,无论是科举,还是求贤,俱都不可以偏废,哀家以为,科举是骨,求贤是肉,二者不可分割,倘若在大陈,有如那位数百年前的贤人这般的高才,难道朝廷还要专设科举,等他来参与考试,虚位以待吗?不不不,不可如此,朝廷求贤,理应是折节下士,如此,方可网罗天下英才,倘若真能得遇那位先生这般的天榜之才,莫说是内阁学士,便是内阁首辅大学士,甚至是请其摄政,又有何不可?天下英才诸多,万不可拘泥科举,陛下颁布求贤令,正是存着这个心思,那么现在,诸卿家,谁赞成,谁反对?”

文武百官俱都默然。

其实倒也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虽是这样说,可求贤令毕竟不是正规的手段,确实可以网罗一些高才,可也开了任用私人的口子。

只是陈一寿和陈凯之被太皇太后摆了一道,连他们都不好说什么,谁还敢反对。

这太皇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想用自己杨家人。

姚文治此时笑吟吟的道:“娘娘说的好,老臣附议,陛下初登大宝,既有爱才举贤之心,倘若真能网尽天下英才,何愁社稷不兴,广开言路,举贤用能,本就是仁政,老臣是极力赞成的。”

他开了这个头,便也有不少见风使舵之人,纷纷附议。

一时之间,先是三三两两的赞许之声,接着,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太皇太后眼眸顾盼,似乎是将赞同的人铭记在心里,目光落到紧紧抿嘴,不发一言的陈凯之身上时,她微微一笑,目中似带着几分得意之色。

这意思仿佛是,陈凯之,你还嫩了一些,想跟哀家斗,姜还老的辣。

陈凯之接触到太皇太后的目光,心里顿时咯噔跳了一下,知道自己被这老太婆给摆了一道,却无力反驳,只好暗自垂头。这个时候还是稳重点好,不跟她争执。

毕竟她拿出活生生的例子来打脸,大殿之上无人敢反驳,他还是先不触霉头了。

………………………………

洛阳学宫。

此时正是正午,学宫里已下了学,本是午餐和午休的时候,却在这时,天人阁的钟声响起,这沉闷的钟声,不断的回荡,便是学宫里最偏僻的角落,竟都可以清晰入耳。

一时之间,许多人饶有兴趣起来。

自陈凯之离开了学宫之后,这儿,已经许久不曾响起这样的钟声了,却不知是谁,竟有这样的运气,竟可以进入天人榜中。

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则急不可待的朝着天人阁山门而去。

任何一次放榜,对于学宫而言,都是一件不坏的事。

掌宫杨业,本在进餐,一听钟声,不禁竖起了耳朵,顿时,露出了笑容,竟又放榜了,这钟声在杨业的耳中,宛如天籁之音啊。

他急匆匆的带着博士们出了明伦堂,接着,跟随他的队伍越来越多,不少博士和学生自觉地尾随而来。

杨业笑吟吟的对身侧的几个学士道:“自从陈凯之那小子入朝,天人阁可清冷了许多,还以为这几年都要沉寂,真真想不到,今日又有喜鹊跳上了枝头,哈哈……”

捏着胡须,杨业显得很是高兴。

博士们也纷纷笑吟吟的点头:“这都是杨大人教化的缘故。”

“哪里。”杨业矢口否认,虽然是这样说,可面上,终究还是露出了自得之色,虽然他表面上客气,心里头,却还是很高兴的,自己年纪大了,想来这掌宫一职,多半也就这一两年该下来,到时肯定是朝廷委任一个清闲的职缺,预备着颐养天年。

可谁料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竟又来了佳音,这对自己而言,是十足的政绩啊。

这样的政绩谁曾有过?

“却不知这一次,文章入的是哪一个榜?”杨业走路,虎虎生风,面色红润,显得很得意的样子。

一旁的博士笑呵呵的道:“或许是地榜呢。”

“地榜……”杨业心里隐隐期盼,却还是摇摇头:“地榜,是可遇不可求,哪里有这般的容易,十之八九,看来是人榜,哎,即便是人榜,老夫也知足了,倘若当真是地榜……”他又摇头,生怕自己期望过高,最终心里失笑,便道:“入了榜,便是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