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621章 利益,究竟是什么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21章 利益,究竟是什么益

厅堂之内,诸葛亮的目光缓缓的从众人身上扫过。

看见这些因为眼前的利益便是兴奋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各个大姓的人,心中不由得略有些感慨,骠骑大将军所言,真是一点都不差,熙熙攘攘,天下皆为逐利人。

诸位,诸位!

诸葛亮微微咳嗽了一声。

众人这一次就配合很多了,纷纷停下了议论,专注的看着诸葛亮。

当然,如果说诸葛亮只是假大空的画个饼,虚假的许个诺,并没有说到实际的要点上,没有掏出些真家伙来,这些人依旧只是会哼哼哈哈,也同样不会有什么具体的行动的。

就见诸葛亮抖了抖袖子,掏出了真家伙,诸葛不传之密,舌战之术……

嗯,咳咳。

诸位,夫上古之时,人不过一二,物不过三四,百姓所求不过温饱,所用不过遮蔽,故而百姓之所聚集,非求物之用也,乃求得生是也。诸葛亮缓缓的说道,春秋战国之际,部落渐亡,七国各呈英豪,制霸于天下,民亦以十万百万,物亦以千种万般,然百姓亦不得物器所用,何也?七国征伐所故,皆用于战也。

秦制,胜战之,然战胜之后,亦败也,究其根源,乃制也。诸葛亮看着众人,声音平稳清亮,秦制之败,所因众也,然胜于战而不胜于民,制之颓也。故主公以秦制之前车为鉴,思当下川蜀之弊,察社稷黔首之愿,体诸位各族之困,所定此策,可谓利川蜀之百年也!

众人一听,兴趣更大,便是纷纷催促诸葛亮继续说下去,却没想到诸葛亮摆了摆手,似乎就想要结束这一次谈话的样子说道:然今观之,南中各位似乎……呵呵,亮以为,各位似乎并未意识到此事之要也,既不能主事,亦不能主谋,只是传话一二,待决三四,言之又有何用?不如就此罢休,亮上书主公禀明南中各族之态就是!至于各位劳苦,不妨直至前院,亮令人送些钱粮草料,弥补各位跋涉劳顿就是。

众人一听,什么玩意?

这哪里成啊?

就只是说了一个开头,然后就说南中各姓不重视……嗯,确实之前有些不重视,但是这也不能怪南中各姓不是么?谁都不想要听忽悠,在没有确定是不是忽悠之前,谁也不会多重视。

但是看这诸葛亮样子,似乎不像是玩假的。

而且就算是玩假的,南中各姓也不是玩不起,大不了就又是什么征调啊,劳役啊,实在不行看在骠骑面子上多少给一些也就是了,但是如果说什么都不知道,就这么回去了,其他方面会怎么样不好说,但是到了家族之中,多半就会有个办事不力的结果。

所以,怎么说也要将事情搞明白,不是么?

开几句玩笑,起个哄是没问题,可要是真抬屁股就走了,那就把人得罪了,这关系也就僵了。

所以不管是装粗鲁的爨立,还是真粗鲁的孟获,都是纷纷表示自己之前言语不当,诸葛从事切莫在意宽恕一二云云,然后其余的人在一旁敲边鼓,众人齐声附和,算是找了个台阶下。

诸葛亮笑意更浓,也罢,亮就再说两句。若是所言不妥,各位自便离去就是!

众人又是纷纷表示哪里哪里,心中则是肯定肯定。

诸葛亮竖立三根手指头,主公有言,天下之人,且不论贵贱,皆可分为三类,一为产,二为运,三为用也。产者,乃生产也,天下东西南北,各地之产业,农林牧渔矿,皆为产也。运,乃行商坐商,以及桥梁道路,走街串巷之货郎等,皆为运者也,取其从产地运至民宅之意。至于用,那就简单了,天下之人,无人不用……

众人听了,纷纷微微点头,虽然说这些人并不是太清楚具体产业的分界线,也不清楚所谓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具体概念,但是大概上理解一下也不难,举一反三也大概明白诸葛亮说的是什么了。只不过听诸葛亮说可以,要让他们具体的表述出来,那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也只是有一个模湖的概念,在脑海当中有些混乱的想法而已。

就像是看一场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很容易,看的听的时候似乎没什么问题,可是要看完了听完了复述出来,就不容易了。

诸葛亮说道:上古至大禹,部落之人多蒙昧也,兼顾产、用二者,无需运者,何也?该因产物极少,部落之内不足其用也。即便是偶尔多产之物,也由部落首领指派就是,养老爱幼,部落之人上下齐心,共赴患难,此等之时,可谓能者多劳之期也。三皇五帝尧舜禹,莫不如此。

人各有爱,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但是归根结底,大都是需要花钱的。

至于有人说不喜欢钱……

那一定有喜欢什么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权柄。

在座的都是南中大姓,考虑的问题自然不是发愁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因此诸葛亮说了这番话之后,众人便有人点头附和,虽然说这些话方才也略有提及了,但是诸葛亮这么一说,似乎更透彻了一些。

能者多劳之时,上下和睦,部众均分,固有大禹治水,三过门而不入也,天下之所唱。然亦有弊也,诸葛亮继续说道,部落生死,全系能者一身,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一斑。

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后来的舜禅让给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舜也并非主动传位,而是被权臣禹放逐远方而死。

《韩非子·说疑》有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由此可见《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也并非是一家之言……

自夏商周制春秋战国,便又是渐变,能者多劳之期,变为能者多得之时也……诸葛亮缓缓的说道,此时,天下生灵得众也,所产益多,余数皆为上所用,赐予能者,固有分封之地,食邑之所。

劳而不得,非人所愿也,时短尚可,时日一久,必然疲惫。座下之焦璜点头附和道,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均之意,非为简单平均,而是各得其分,正合此能者多得之意也!

对,焦兄所言甚是!

对啊,时代变了……

……

众人叽叽咕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大部分都是赞同诸葛亮的说法,毕竟他们都是能者,自然是要维护多得。

诸葛亮也在这个时候重新接过话头,故,世事变,法则变,变者通,通方胜也。春秋战国时期,产多也,运横生,当可见齐有田,秦有吕,此事……吕兄当知之甚也……

自称是吕不韦的后人,吕氏吕凯坐在一侧,闻言便是朝着诸葛亮拱拱手,并未多说一些什么。

见吕凯不愿意多说,诸葛亮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战国之时,七国为大,各自为政,不通往来,运者未必需自产,便可以转运商品,低买高卖获利,此亦合能者多得之意也……只不过这天下能者,越来越多,最终七国合一,便是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诸葛亮环视一周,诸位以为,此等全新时代,又是当如何?

众人思索着。

将运者皆囚禁,屠戮,以期民众唯产也,生即劳,死亦劳,不思不想,不求得用?诸葛亮微微笑着说道,隔绝交通,以沟堑困自身?制定严苛刑罚,稍有违背者,便是施以肉刑?敢问诸位,此等治国之道,纵然可一时,可否传世乎?

这自然是不用什么争论,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制度,不管是在座的众人,还是普通的百姓。

不得不说,诸葛亮说的这些,虽然有一些内容并非什么新鲜的东西,但至少总结的很到位。

观文景之治,何天下皆称其善,究其本源,乃乱后求定,重于产也。诸葛亮说道,然七国又乱,又是何故?盖因文景重于产,一地之所出者众,自诩为强也,故于孝景之时为叛,而非孝文之时也。

叛乱也是要有资本的,没刀没枪叛乱个毛线?当然七国之乱的原因还有很多,诸葛亮只是说了其中一点而已。

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忙于生计,是很少考虑这些类似的问题的,但是在厅堂之内的这些人不一样,他们虽然未必全数都是各族的头面人物,但也不是小角色,算是多少能说上些话的那种,对于家族兴衰自然也是挂在心上。

故,主公有言,如今天下,当以能者多人为重也……诸葛亮缓缓的说道,无论产,运,用,皆因人也。人之众,产越多,一地之产有差,余者余之,乏者乏之,故有运之往来,各得其用,此乃天地正理,不偏不倚,产之祢多,运之通畅,用之得宜,人之逾众,便可横行于天下,顺者昌,逆者亡!大汉自可囊括四海,纵横八荒!

这一切,并非是诸葛亮的吹嘘,而是当下真实的局面。

斐潜在关中三辅,河东陇右,汉中川蜀投入了大量的基础建设,以奴隶的劳力,改进的科技,打通了原本狭隘的通道,贯通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使得原本的界限开始缩减,整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长安平阳,在交通运输,大型器械,兵刃战甲,建筑材料,日常用品等等行业上都是领先于其余各郡县,再加上两次青龙寺大论,在文化舆论上也是强势得不行,再加上对于郡县的权柄拆分,军政分离的改制,士族地方巡检制度的确定,即便是南中的大姓,也不能像是之前那样,自以为关上门,就可以什么事情都当做没有,没有发生过了……

众人不由都凝重起来了。

怎么说呢?

方才诸葛亮所言,他们之中也不是没人想得到,但是不成体系,也未必能通透,毕竟能不能想得到是一方面,更进一步在想到之外,还要找到具体的依据,相关事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南中大姓来说,就比较难了。毕竟南中偏远,近蛮夷多了,思想也难免蛮夷化。

那个当下就有些蛮夷化了的爨立多少有点迫不及待的说道:诸葛从事,还请详细说说,究竟这能者多人应当如何?还请赐教!

是,是,诸葛从事请讲……

得闻诸葛从事之言,便如拨开云雾,得见青天啊!

……

花花轿子,当然人人都会抬一把。

直觉告诉爨立,诸葛亮肯定还有一些东西没展开说。

此时此刻,爨立便是不管自己穿的衣袍汉不像汉,夷不像夷了,按照汉人礼节,言辞也是恭敬谦逊,就像是方才那个故作粗鲁的他完全不存在了一样。

赐教不敢……诸葛亮微微笑着,便是于诸位一同探讨就是……

众人腰身笔直,恭敬聆听。

主公有言,天地生万物,然人得其灵也!诸葛亮沉声说道,故而,得人之灵者,当为今之能也!

何为人之灵也?诸葛亮环视一周,简而言之,便是智慧!

比如上古之民亦耕田,然上古之民耕田之法,今可复用之乎?今一农夫之力,与上古之农夫无差,然其产得益也,此便为人之灵也。春秋之时以铜伐木,如今又是如何?汉初遇山沟深堑便是束手难行,然如今五行雷出,可移山也!此等皆为人之灵也!

众人顿时纷纷为全球变暖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南中各族大姓心中,尤其是一些年长者的观念里面,大汉依旧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

川蜀之地难行,从川蜀到南中,也是同样的难走,正是因为不好走,所以就懒得走了,然后因为自己懒得走,就觉得所有人都是走不了。

这样的观念长时间驻留在南中的这些人心中,雍氏的叛乱,难免也是有这样的想法,觉得大汉即便是想要治理南中,手脚一时半会也伸不过来,自然就是当地乡绅为所欲为了。

可是如果说就像是诸葛亮最后的那句话一样,川蜀的这些山沟深堑被打通了之后……

徐晃在川北正在大兴土木,修整山道,拓宽瓶颈之处的消息,南中大姓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众人沉默了下来,一些人似乎领悟到了一些什么,但是也有一些人似乎抓住了什么,又似乎不太明了。

其实,诸葛亮已经是说得很简单了。

更高深的那些,诸葛亮没有说,说了这些人也未必能懂。

南中,说好听一点,叫做边缘地带,说不好听的,就是和蛮荒接壤。之前华夏人以为蛮荒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用,但是现在观念也渐渐的被斐潜所改变了。

蛮荒,就意味着什么都没开发!

就像是面对从来不穿鞋子的小岛居民,有人悲观,有人狂喜。

想要登门,一户户的撬开小岛居民的门,无疑是一个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可如果说能让这些小岛上的居民自己来,到商铺前排队……

想要这样的转变,其实也不难,只需要让这些小岛居民感觉到了鞋子的舒适就可以了。

而这些更好用的工具,更舒适的物品等等,华夏都有。

在长安三辅已经是被人嫌弃,没有人喜欢用的东西,拿到蛮荒来,都可以换东西,金属矿石,木材香料,植物种子,珍珠玛瑙,牲畜毛皮,甚至实在是没有,换奴隶人口也行!

哪一种不赚钱?

谁去做不赚钱?

之前是汉人自己都不够用,吃穿都是贫瘠,当然也就拿不出什么,可是现在随着农业工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升,汉人不必全数被困在了土地上,其余产出物就会越来越多,可以用来销售的商品也就自然增加了。

注重粮食产出,不是整天喊几声口号,然后将农夫绑在土地上便是算重视了,而是要让农业技术不断的进步,让亩产得到提升,而这个可以提升的空间,其实很大,即便是稍微一点的进步,都可以使得华夏收益良多。

亮不才,得徐使君委任,当下为成都学宫司直是也。诸葛亮微微皱起眉头,看着众人说道,然亮调阅学宫学子名册,发现多为川中之人,而南中么……且不知诸位皆为家学相传,可媲美学宫乎?族内子弟,若是不得学,何得人之灵乎?此为吾主恩泽之一也。

诸葛亮没等众人回应,径直又是说道:其二。如今徐将军于川中开辟修建道路……这道路一开,周边村寨顿时得益良多,亮就不赘述了……只不过这道路修建,亦是费时费力,故而仅能顾及大县大寨之处……如今南中民册缺失,诸位可各自上报,确定乡县村寨人数,以便后续修建道路……毕竟这道路可不像是器物,一旦确定,就难以再动……诸位可是要把握珍惜才是……

众人相互看看,似乎从之前的同一阵线,忽然之间就变成了相互竞争,氛围多少有些诡异起来。

其三么……诸葛亮继续笑着,笑容亲切,自然就是这南中之能者,各地之归属……诸位,可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