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自作聪明的朱戈亮,要死要活的就是认为,眼前痨病鬼一样的楚楚爹,自己的这个半死不活的老丈人,绝对不是一个平常人。
或者说他曾经叱咤风云、威震八方,现在的穷困潦倒只是像杨志卖刀、秦琼卖马一样的意外。
“哦,既然你们这样说的话,那我可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呵呵,小老儿就在这里先谢谢黄老师,还有你这位骑兵队的大队长了,哈哈,没有想到你真的是很聪明啊,就好像是知道小老儿的来龙去脉一样,那你就来猜一猜如何啊?
刚刚听黄老师说起了阿亮的种种事情,真的可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小老儿真真是自愧不如、自惭形秽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我来见识见识你的神奇之处吧。”楚楚爹的眼睛圆睁,好像是感觉到了朱戈亮的不同凡响。
朱戈亮倒是一点都没有想谦虚的意思,要死要活的喝了一大口水,慢条斯理的徐徐道来,“首先,楚大叔用‘楚’作为自己的姓氏,而且又是居住在荆州城,那么我就可以肯定的判断出来,楚大叔是曾经的楚国人。”
《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
楚国之疆域在其鼎盛时期,其地跨今天的三百余县,为春秋战国时代最大的国家。
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可以从遥远的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有700年之久,一直到了战国后期的楚怀王时代,最后由于重大的决策失误,才在与秦争霸中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转折。
陈志岁的《咏史》诗说道:“周鼎知移谁手中,横联纵合各争雄。楚王如取灵均策,会使函关锁祖龙。”说的就是这一段秦楚混战,而楚国最终伤亡惨重的故事。
在楚顷襄王十八年的前期,楚国领土周长超过一万五千里,西至丽水、楚雄、滇池、昭通、汉中、漫川关。北至洛阳、泰安。东至日照、沿东海之滨、直抵福鼎,南至宜章、英德、梧州、来宾。。。
这个时候就是楚国疆域最大的时期,一共设有长沙、苍梧、江南、黔中、巴渝、汉中、新城、许昌、睢阳、徐州、济宁、莒郡、江东、南阳、寿春、东阳等十六郡。
“再者说,我们还可以从楚大叔的相貌特征来看,碧眼黄发,鼻直口方,脸上精心的留着一副络腮胡须,耳朵上面还有着戴耳环留下的孔洞,这就说明楚大叔不是北地之人,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古滇地区。
那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南中地区,南中指的就是今天的荆州、益州的南部和西南部,在南中地区,生活着以彝族为主的众多民族,以及楚乔王滇留下来的楚人。”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国祖先熊氏,兴起于古丹阳的楚部落,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在楚国纵横捭阖日益强大的过程中,居住在南方的南蛮、百越等民族,逐渐成为了楚国的庶民,被悄无声息的列入了楚国的户籍,成为了楚国的被统治者。
楚国对境内各民族平等相待,在政治上,楚国统治者采用了量才录用、任用蛮夷、以夷制夷的政策,随着楚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各族“蛮夷”逐渐同化成为其境内的人民。
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楚国实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语言互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楚族语言,又不同于蛮夷话的“楚言”、“楚语”。
“其中最典型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神话,这两个神话本来是南蛮的神话,在文化交流中传给了楚人,后来在楚国亡于秦之后,才得以在中原地区广泛的流传开来。
“楚语”成为楚人思想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也是楚大叔说的话和我们这里基本相同的原因。
三者,从楚大叔的落魄到了这样的境地,却仍然是谈笑风生,毫无窘迫之意,双手关节宽大孔武有力,握茶杯之手势犹如握刀,可以推测出楚大叔曾经是一位武将,或者是某一个部族的族长、某一个部落的首领。
至于说,楚大叔为什么到了荆州,我想可能是为了逃避部落战乱,部族仇杀,被迫离开了家乡;亦或是祸起萧墙,楚大叔天性仁厚,主动离开了自己的部族。
而从这两种情况之中选择其一的话,从楚大叔的面相来看的话、从楚大叔身上没有你死我活的创伤来说的话,看起来后一种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那就是楚大叔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自己的部族,主动离开了南中,辗转反侧来到了荆州,却因为水土不服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一病不起。
楚大叔,不知道我的猜测如何啊?”在老丈人黄承彦赞许的目光里,在老丈人楚大叔坐立不安的神情中,朱戈亮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结束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不绝。
楚大叔站起身来了,就在一刹那之间,身上发出了一阵阵威风凛凛的势不可挡,轻轻地拍了拍手,“阿亮真乃是神人也,我本姓孟,本是南中的一位部族首领。
因为自己的二弟整日里厮杀征讨,我实在是不忍心看着部族百姓的死伤,于是离开了南中到了荆州,却不料一病不起竟然落到了这步田地!唉、真是一言难尽啊。”
“哦,孟大叔,在历史书上记载,这孟姓可是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啊。。。嗯,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朱提孟氏自汉武帝时就有人在内地为官,而建宁孟氏就是朱提孟氏从内地南迁而来的。
所以,两个孟氏其实也就是一个孟氏,孟氏也就是南迁的汉人,那,如今在南中有一个孟氏部族,其首领叫做孟获,俗称是什么‘扫坛蛮王’,不知道孟大叔认不认识这个人啊?”朱戈亮一脸不怀好意的看着他有什么反应。
“哈哈,楚楚的眼光比我强的多了啊,黄老师刚才把你说的是这么神乎其神,说你是当今乱世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让我放心的把楚楚交给你,我本来还不相信还不想愿意,可是,我现在真的是佩服的无话可说了啊。
哈哈哈哈,老夫就是孟节,孟获就是我的二弟,还有一个三弟叫孟优。。。孟获是南中的孟氏部族首领?俗称是‘扫坛蛮王’?哼哼,就凭他孟获也配!
哼哼,老夫才是南中朱提孟氏部族的首领,老夫才是‘扫坛蛮王’,老夫只要是回去,他孟获就什么都不是!哈哈,咱们不说他了,还是快点商量商量你和楚楚的婚事吧。”说到女儿的终身大事,孟节的眼中禁不住又是精光四射。
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在蜀国先主刘备的死亡前后,有孟获俗称“扫坛蛮王”,追随着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
诸葛亮率领王平及众哑军入山谷小径,约行二十余里,但见长松大柏,茂66竹奇花,环绕一庄;篱落之中,有数间茅屋,闻得馨香喷鼻。
孔明大喜,到庄前扣户,有一小童出门,孔明方欲通姓名,早有一人,竹冠草履,白袍皂绦,碧眼黄发,忻然出曰:“来者莫非汉丞相否?”孔明笑曰:“高士何以知之?”隐者曰:“久闻丞相大纛南征,安得不知!”遂邀孔明入草堂。
此人即是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