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安要求大家回去和老百姓们讲清楚此中的利害关系,动员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还要从上游开始修几条分渠.
如果真的发大水的话,可以用这些分渠排水,分担下游的压力,还要选址修建书库,枯水季用来蓄水,保证庄稼的灌溉,发大水时,分渠的水汇聚到水库里,再逐渐排出。
这就要求有专业的人士帮忙绘图,设计了,宋子安让大家先回县里寻找这方面的能人,如果找不到,自己也会向朝廷工部要人,来帮助大家,
第二个任务就是各县推广土豆种植,这个都不用他说,大家都盯着陆一鸣看,陆一鸣知道他们想什么,急忙说:“放心,放心,土豆种子都给大家留着了,回去后大家就来清山县运吧,不过,按市场价算啊!”
大家都笑着说:“知道了,不会白要你们的,今年大家都有钱了,买点土豆种子没问题。”最后,宋子安又给大家打气加油,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河川府建成百姓安居乐业的福地。各位县令带着满腔沸腾的热血回去了。
宋子安又开始规划河川府的建设,作为州府城市,河川府的发展只能比下辖各县强,今年稻花鱼,黄豆,辣椒的收成不错,
农忙过后他会号召农民开垦一些荒地,开春用来种植玫瑰花,还有那些种庄稼产量低的山地也用起来,那天和母亲聊了一会,他对河川府的城市建设又有了一些想法。
母亲说城市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市容市貌也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他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府衙已经多了一个部门,叫做清洁部,每天负责打扫大街小巷的卫生,垃圾收集好后集中处理.
这个时候可没有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瓶那些白色垃圾,主要的垃圾就是菜叶果皮,牛屎马粪,母亲说这些东西集中在一起发酵后是很好的肥料,宋子安就把城郊的一个大坑划为了垃圾场,用来发酵沤肥。
经过清洁部一个多月的努力,河川府变化巨大,现在大家走在河川府的大街上,都觉得神清气爽,不再会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
最近整个河川府可谓是忙得热火朝天,尤其是河坝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以洛啸天为首的各大乡绅士族都积极捐钱捐物,洛啸天现在可是河川府的大善人,有什么需要出钱的事他都会第一个站出来积极响应,
倒也不是他觉悟高,而是被架在那了,同行们都以他马首是瞻,而且别人一口一个洛大善人的叫着,不出点钱委实说不过去,刚开始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送出去了确实有点肉疼,但是慢慢地,他发现他得到了很多银子买不来的东西,现在这个洛大善人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了。
普通老百姓每家都出劳动力到河坝上劳动,现在大家都能吃饱穿暖,大家很珍惜这样的生活,宋知府说要加固河堤,这是大好事。
村里的老人们都还记得十年前清水河发过一次大水,清水河流域所有的低平土地直接都成了一片汪洋,数万亩农田被淹,数万户农舍被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灾后疫病又接踵而至,在那场水患中,多少人都失去了生命。
现在宋知府有先见之明,防患于未然,经历过水患的百姓们都自发的到村里游说大家,让大家积极参加,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于是都不需要官府出门强行征集劳动力,每天自发来的百姓就已经挤满了河堤。
宋子安用乡绅士族们捐的钱买米买面,来帮忙的妇人们就自动当起伙夫的职责,别说,伙食还不错,隔三差五就能吃到一顿大肉,
反正家里也没活计,在河堤上混个三餐也不错,老百姓没有任何怨言,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本来计划两个月的工程,一个月就完成了。
各个县的进度也不慢,宋子安一个县一个县的巡视,确保河堤的质量,至于修分渠,建水库之事,每个县都有能人,图纸早就放在宋子安的案头,他找人看过,选址合理,于是就同意他们开挖。
这一个多月来,宋子安基本很少归家,没日没夜的忙,每次回来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脸,孙月娘都心疼得不行,
宋子安安慰母亲:“娘,不要紧的,这个月过后就好了,现在河川府这边主要由督运使张辽大人看着,我就是要各个县巡视一遍才放心,今年加固好了河堤,今后最少十年河川府都不会有水患了,这样的事值得做,也必须做。”
他抱着已经满百日的瑄哥,现在瑄哥已经是一个漂亮的小婴儿了,他正把小手伸进嘴里,吧唧吧唧的吃得开心,宋子安抱了一会儿孩子,又要出门了,
王诗晴也心疼,也不舍,但是这是宋子安在这个位置上必须要做的事,她想了想,又给父亲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把宋子安现在做的事情汇报了一遍。
到十一月底,所有的工作都到了尾声,河堤已经加固好了,各个县都在县内新修了三到五个水库,这些水库冬天蓄水,灌溉下游的农田,
夏天帮忙疏解清水河的洪水,忙完水利之事,各个县又开始种土豆,河川府也种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些山地等着种玫瑰花。
据统计,明年河川府的玫瑰花种植可能会扩大到八千亩,今年只有四百多亩啊,孙月娘暗暗啧舌,看来大家是看到了玫瑰花的利润了,还好自己有方法解决这些鲜花。
进入十一月,穆红棉就经常来找孙月娘,因为洛云和罗素大婚在即,穆红棉第一次娶儿媳妇,好多事都不太懂,就拉着孙月娘帮忙。
孙月娘其实也不太懂,不过想想明年她也要操办子钰的婚事了,今年先跟着红棉学习一下也是好的,于是两个人今天跑绸缎庄,明天跑胭脂铺,后天又去选珠宝首饰,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两个人刚好从一个绣庄出来,穆红棉委托这个绣庄帮忙绣大红喜被,今天她们来看进度,喜被快要完工了,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这些绣娘的绣工真是了得,孙月娘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龙凤,心里感叹不已,她最不会的就是这些针线活了。
正值午饭时间,两人决定去附近的酒楼吃顿饭,饭后还要去看定制的首饰头面是否已经弄好了,出了绣庄,孙月娘和穆红棉发现有一个婆子在探头探脑的朝里面看,她们两个对视一眼,现在绣庄里也没有别人,看来这个婆子是冲她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