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漫长难耐的盛夏,天气终于不再如往昔那般酷热难耐。尤其是清晨与傍晚,丝丝凉意悄然袭来,让人倍感舒爽。虽说此时早已入秋,白日里的气温依旧居高不下,可早晚时分,那逐渐泛起的凉意,已足够令人欣喜。夜晚入睡时,终于能有阵阵凉风相伴,一扫往日的闷热与烦躁。
在这漆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三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在夜色中肆意奔腾。马上的骑手们个个身手矫健,身姿仿若灵动的猎豹,体态轻盈且敏捷,疾驰而过时,就像一阵迅猛的疾风,只留下“哒哒哒”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他们头戴黑色斗笠,一袭黑衣在风中烈烈作响,看不清面容,但那浑身散发的干练气息,让人不禁猜测,他们究竟身负着怎样的使命,又将奔赴何方 。
这些日子,天气终于不再那般酷热难耐,丝丝凉意悄然潜入,让人感到久违的舒适。赵亚楠却在帐篷里待得百无聊赖,只要一静下来,那个人的身影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令她心烦意乱。她深知必须给自己找点事做,好让自己从这无尽的思绪中解脱出来。
此前,她和阿文一直在不停制作酒精。这段时间伤员大多已恢复得差不多,酒精的储备量也日益充足。赵亚楠还把制作酒精的方法告知了军营里的几个军医,他们闲暇时也会自行制作储备。如此一来,酒精储备已然绰绰有余。
赵亚楠寻思着,非得找点事做不可,否则这日子实在太难熬。她回想起那些伤员身体重要部位受的伤,又想起王爷临走前说的话:要是能给每个人都弄一副盔甲就好了。可铁制盔甲一来太过昂贵,王爷恐怕没有那么多经费;二来天气还热,穿在身上太过笨重。
突然,她想起以前看电视时听说过的藤甲兵。她赶忙把影子找来,急切地问道:“你知道这附近山林里有没有青藤?去多采摘些回来,我有用处,要制作些东西。”影子十分配合,一口答应:“没问题。”赵亚楠想了想,又补充道:“你再去弄些桐油过来,我实在闲得慌,找点事打发时间。”
影子迅速找来几个士兵,吩咐他们去山上多砍些藤条。不到一个时辰,几个士兵便扛着好几捆绿油油的藤条回来了。看着这些藤条,赵亚楠满心欢喜,可很快又犯了愁,自己并不会编制藤甲。但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还是先自己摸索摸索吧。
赵亚楠向影子吐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打算利用这些新采摘的藤条制作一件具有防御功能的盔甲。影子听闻,不禁面露好奇之色,疑惑地问道:“这藤条竟能做成盔甲?”赵亚楠心里也没底,略带心虚地说道:“我也就是有这么个想法,从来没制作过。成不成还真不好说,不过好在也不需要太多成本。只是我不会编织,你会吗?”影子木讷地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要不我去军营里问问,看有没有人会这手艺。”赵亚楠满是感激地点了点头。
此时阿文因有事不能外出,赵亚楠便独自来到营帐外面,开始着手处理那些藤条。幸好李婶也过来帮忙,她们一起将藤条上不需要的茎叶部分仔细地扒拉掉,只留下粗壮的根茎部分。由于此时已经入秋,这些藤条状态不一,有的已经偏老化,有的依旧绿油油充满生机。她们又按照藤条的颜色和成熟度进行了分类。
没过多久,影子果然带来了两名自称会编织的战士。
赵亚楠说道:“那就麻烦你们二位,按照你们自己的身形,用藤条编织一件上衣,主要护住前胸和后背就行,方便穿戴。你们能编出来吗?”两位士兵挠了挠头,面露难色。赵亚楠早有准备,拿出一张图纸,解释道:“就像这样的一件马甲,穿在身上。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制作,不会也没关系,咱们一起努力,慢慢摸索。”两位士兵看着图纸,心里总算有了点方向,便开始动手编织起来。
那些颜色鲜嫩的藤条编起来确实顺手许多,它们弹性十足、韧性良好,操作起来颇为轻松。其中一位士兵编织出的藤甲,前胸和后背各是单独的一块,在头部位置留出了一个大大的孔洞,方便穿戴,两侧则需要用绳子从腰间将这两块藤条系合在一起。另一位士兵编织的则更像是一件背心,后背是一整块,留出了头部的位置,前胸是开胸设计,还留出了两只袖子的洞,这件需要从前面进行缝合。
两件藤甲初步成型后,都还不错。赵亚楠大大地表扬了他们一番,还在自己身上试穿了一下。只是这藤条现在还是嫩绿的,她也不清楚实际的防御效果究竟如何,又实在舍不得拿刀来进行测试。她嘱咐两位士兵继续按照各自熟练的方式编织,并且趁着天气好,赶紧将编好的藤甲晒干。
影子看着亚楠姑娘带着众人,还真有模有样地做出了两件藤甲。尽管他心里也没底这藤甲的实际防护效果到底怎样,但眼下军营里,大家这几天除了日常操练外,确实也没什么其他事可做。他又赶忙召集了七八个士兵,让他们赶到后山去搜寻藤条。
这些士兵在后山一阵忙碌搜罗,不一会儿便又砍回了不少藤条。大家对藤条进行一番筛选,必须是青藤,其他藤条并没有防御效果。回来后,众人对藤条进行了仔细处理,去除掉多余的枝叶部分。随后,影子又在营中找出许多会编织的士兵,让他们拿着那两件已经做好的藤甲样品,照着样子学习编制。
一时间,整个营帐内的氛围都变得热烈起来,大家纷纷积极参与其中。会编织的士兵们围坐在一起,专心致志地编制藤甲;而那些不会编织的人也没闲着,主动过来帮忙处理藤条,研究如何晾晒藤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得不说,大家齐心协力之下,效率还真不低。仅仅一天的时间,他们竟然编制出了十几件这样的藤甲。经过一整天阳光的暴晒,这些藤甲里的水分被去除了许多,重量明显减轻。有人试着穿了穿,发现比起那些沉重的铁甲来,藤甲要轻便得多,而且透气透风,穿着十分舒适。
看到这样的成果,赵亚楠很是高兴,用藤甲来作为防护装备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毕竟,这些藤甲无需花费钱财购买材料,既节省了成本,又能满足一定的防护需求,实在是一举两得。
那几个上山砍藤条的士兵回来后,向赵亚楠和影子汇报情况:“这种干枯的藤条特别难砍,硬得很,根本砍不动。反倒是那些青绿的藤条,砍起来轻松多了。”
赵亚楠听了他们的反馈有了规划:这干枯的藤条如此坚韧,想必防御效果会更好。而这些青绿的藤条,确实得先编织好,然后再进行晾晒处理。至于那些干枯的藤条,编织好后不用晾晒直接泡油……
想到这里,她立刻吩咐影子找来一个巨大的木桶。待木桶准备好,她便让士兵们将那些干枯的藤条编织好后统统放入桶中,随后倒入桐油,让藤条充分浸泡其中,尽可能多地吸收桐油。她清楚,经过桐油浸泡后的藤条,防御性能会大幅提升。
不过,赵亚楠也知道,藤条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怕火。一旦遭遇火攻,藤条制成的盔甲很容易被引燃。但好在他们制作的都是穿戴式的盔甲,要是真的遇到敌人用火攻,穿戴者也能够及时将其脱下,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那些青绿的藤条质地柔软,不仅便于编织,而且容易成型,极大地提高了编织的速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编织完成后需要进行晾晒处理,才能让藤甲更结实耐用。而干枯的藤条则无需晾晒这一步骤,可在编织方面,其效果就远不如青绿藤条理想了。由于当前资源有限,无论是干枯的还是青绿的藤条,都必须充分利用起来。
赵亚楠安排手艺精湛一些的士兵专门负责编织干枯的藤条。毕竟,藤条干枯后质地变硬,编织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仅一天的时间,他们就成功编织出了20多件藤甲。整个营帐里,四处都晾晒着这些新做好的藤甲,桐油桶中也浸泡着好几件。
赵亚楠其实也没底,不知道这些藤甲需要在桐油里浸泡多久才合适。但好在目前还没有上战场的紧迫需求,还是让大家尽快编织,编织好的藤甲就多在桐油里浸泡几天。说不定到了真正穿戴作战的时候,这些藤甲就能派上大用场,为士兵们提供有效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