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崖的硝烟还未散尽,战士们的笑声已在山谷间回荡。李小二举着根沾满黏液的树枝当指挥棒,嘴里哼着跑调的《大刀歌》,脚下却突然打滑,“扑通”一声摔进小奶娃的黏液桶里,溅起的黏浆糊了刘老鬼一脸。“你小子是要给我做面膜?”刘老鬼抹着脸上拉丝的黏液,气得直跳脚,“这玩意儿比鬼子的膏药还难洗!”
郭雅琴强忍着笑,用磁暴步枪挑开黏在身上的布条。她刚要组织清理战场,远处突然传来“叮铃哐啷”的声响。众人立刻警惕起来,却见三个衣衫褴褛的村民推着辆破车走来,车上堆满了歪歪扭扭的“武器”——用木头削成的假枪、糊着红纸的“手榴弹”,还有个绑着铃铛的铁皮桶。
“八路同志!”为首的老汉擦着汗,“听说你们打鬼子神勇,俺们也想入伙!这是俺们村铁匠铺连夜赶制的‘秘密武器’!”他掀开破布,露出个会喷火的竹筒装置,“只要点把火,能喷出两丈高的火苗!就是上次试验时,把王寡妇家的鸡窝给点着了……”
小奶娃眼睛放光,立刻凑过去研究:“这个原理和我的黏液发射器差不多!不过得加个安全阀门,不然容易炸膛!”说着,他掏出螺丝刀,把竹筒拆得七零八落,零件掉了一地。刘老鬼捡起个齿轮,疑惑道:“这玩意儿看着像我家老旱烟袋上的零件?”
正热闹间,永革抱着新截获的情报挤进来,脸色凝重:“日军增派了特种部队,带队的是个叫山本的‘中国通’,他扬言要把我们的‘闹剧战术’扼杀在摇篮里。”张团长咬着烟斗沉思,烟灰抖落在刚烙好的饼上:“这老鬼子不好对付,听说他连《孙子兵法》都能倒背如流。”
当晚,营地召开紧急会议。月光下,郭雅琴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地形图:“鹰嘴崖已暴露,我们得换个战场。但日军有装甲车,普通陷阱根本困不住他们……”话没说完,李小二突然举手:“我有主意!咱们挖个超级大坑,上面铺草席,再撒点米,把鬼子当老鼠引过来!”
“你当鬼子是傻耗子?”刘老鬼嗤笑,“人家有探雷器,一查就露馅。”小奶娃却若有所思:“不过可以利用他们的‘聪明’……”他眼睛一亮,“我们把陷阱伪装成‘假陷阱’,故意露出破绽,等他们以为识破了,再给个真的!”
众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突然听到后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小奶娃的“改良喷火竹筒”炸了,把半山腰的石头熏得漆黑。小奶娃挠着头解释:“只是想试试威力,没想到……把隔壁山头的野蜂巢给炸了。”果然,远处传来嗡嗡声,一群野蜂朝着营地飞来。
“快躲!”战士们抱头鼠窜,有人用草帽扑打,有人钻进麻袋。刘老鬼跑得太急,裤子挂在树枝上,露出补丁摞补丁的红裤衩。李小二被野蜂追得满山坡跑,情急之下跳进菜地里,结果浑身沾满了菜叶子,活像个会移动的蔬菜人。
好不容易赶走野蜂,众人灰头土脸地回到营地。张团长看着满地狼藉,又好气又好笑:“这还没打鬼子,自个儿先闹了个鸡飞狗跳。”正说着,哨兵突然来报:“山下有个戴礼帽的人求见,说是给我们送‘惊喜’。”
众人警惕地握紧武器,却见来者不慌不忙摘下礼帽——竟是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人,怀里抱着个精致的木箱。“久仰诸位大名,”他微笑着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叠叠图纸,“我是个机械师,听说你们缺武器,特意来助一臂之力。这是我设计的‘变形陷阱车’图纸,能变成铁蒺藜、路障,还能……”
小奶娃抢过图纸,眼睛瞪得溜圆:“这太厉害了!不过这里的齿轮比例不对,得改改……”两人立刻凑到篝火旁讨论起来,时不时传来“这个弹簧要加粗”“液压装置得调整”的争论声。
郭雅琴看着热闹的营地,心中感慨。虽然日军的威胁近在眼前,但这群人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她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也会像之前一样,在啼笑皆非中创造奇迹。而那个神秘的机械师,究竟是真心相助,还是带着不为人知的目的?没人知道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团结在一起,再强大的敌人,也不过是他们抗日征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夜色渐深,营地的灯光依然闪烁。李小二哼着新编的打油诗:“日军来势凶,咱们有奇招,挖坑又设套,鬼子准报销!”刘老鬼往他嘴里塞了块烙饼:“闭嘴吧你,再唱下去,野蜂都得被你招来当援兵!”笑声再次响起,在凤凰岭的夜空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