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但波才大败皇甫嵩,那么其他各地被压制的黄巾军立马就会抬头。
对刚刚遏制住黄巾势头的汉军士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那时波才不管是南下驰援张曼成,北上救援张角还是围困关中,主动权可就全在黄巾手里了。
但是!
波才不知道自己马上就可以直接抵达长社了。
局势明显已经朝着汉军这边倾斜了。
这里不得不说张角还是有些眼光的,但不多。
首先就是布局。
黄巾三大主力从南面的南阳,东边的颍川、荥阳,还有东北方向的冀州。
三个方向进攻关中,不管哪个方面得手都有机会成功。
其次就是蛊惑人心这方面,计划被破坏还能拉起数百万人一起造反。
能力还是可以肯定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口号喊的也不错,却没什么卵用。
除了以上三点其他就没什么出彩的了。
首先在舆论这方面落下成了。
陈胜吴广起义还搞个什么鱼肚子藏书,狐狸夜叫什么的。
刘邦也闹出个斩白蛇起义。
前面造反成功和失败的人都已经排好版了,你张角好歹学学他们成功的地方。
成功的希望也会更大。
其次黄巾军前期肯定搞了不少钱,完全可买几个位置偏远刺史、太守这种掌握实权的位置。
然后安排一些自己人上去。
一来可以光明正大的以官方的背景蓄养兵马,打造兵器。
二来起义了,有州刺史、太守投降或者一同起义,这声势和影响不是更大?
第三就是这些地方派人治理治理,完全可以当成自己的大本营,稳定的供应兵源和粮草!
最后就是要团结一些可以团结的力量。
首选就是被党禁的士人和清流,这些人大部分对大汉的怨气都不小。
而且这些人当中可是有不少人才的。
打天下也要治理天下。
有这些人帮忙摇旗呐喊...。
嗯!?
思想出问题了。
自己又不是黄巾军,是汉军啊!
是正面人物!
为黄巾军想那么多干啥?
不过,如果张角真这么干了,估计大汉现在已经沦陷一大半了。
而且刘宏此时解除党锢,估计也是怕这些人加入黄巾军。
不过!
现在嘛!
张曼成被朱儁赶出了宛城,想再次攻破宛城估计不可能了。
张角,被卢植堵在了冀州。
而冀州其他各地的兵马,正不断往邯郸而去,驰援卢植。
兖州、青州等地的部分黄巾也在赶往冀州,准备救援张角。
料想易阳城下必然是一场血战,不过他还是看好卢植会胜利。
哎!
看完这些,他无奈的叹了口气。
黄巾是起事了,但里面好多东西都变了。
原本在颍川围剿波才的人,从朱儁和皇甫嵩换成了皇甫嵩和王允、杨彪。
相同的是三人现在都被围困在了长社。
张曼成先是攻破了宛城,斩杀了南阳太守褚贡。
被后来上任的南阳太守秦颉所杀。
之后的孙夏、赵弘、韩忠等人都曾先后统领过这股黄巾军继续作乱。
但那时已经到了六月份了,现在才三月中下旬,张曼成就攻破了宛城,斩了褚贡。
只是接下来应该会被朱儁和秦颉击败吧!
冀州倒是变化不大,只是不知道卢植后面会不会被左丰构陷。
现在他管不了这些了。
其中最让他意外的是,各地传来的消息里面都提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所有起事的黄巾军最开始都有那么几千甚至上万甲胄、兵器齐全的精锐。
叫做黄巾力士,这也是为什么黄巾前期为什么能够几次打败汉军围剿。
看了看天色,在看着不远处出现的城墙。
嗯!
已经到苑陵了。
傍晚!
大军在苑陵城南扎好营寨。
中军大帐内,杨升正召集众人商议。
十几个人围着一处圆桌,上面摆放着一份简易的大汉疆域图。
杨升率先说道:“诸位!我们已经临近颍川,就之前得到的消息,波才率领二十多万黄巾军正在围攻长社。
城内有三万多汉军,明日我们将直抵长社,预示着大战将启,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他们自从出了上党后在河内和荥阳也遭遇了好几股黄巾流寇,但人数都不多。
好多都还是冒充的土匪和流寇。
多的也就一千多人,少点的一两百人,直接就被吕布的前锋给灭了。
田丰想了想,说道:“颍川的黄巾有二十余万众,可战之兵不过数万,其余不过乌合之众。
但其能屡次挫败我汉军,波才不可小觑。
在下以为,我军兵临长社之前,应该先和长社取得联系。
先驻扎在城外和长社形成犄角之势,然后再伺机破敌。”
陈宫这时也出声道:“在下附议!还有就是黄巾二十多万人马,每日消耗粮草必然不少。
一但他们缺粮了或者找到他们运粮的道路,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杨升不禁有些失望。
两人提出的都是常规战场的参谋,毕竟不到战场谁也不敢确定什么。
而他也理解,陈宫和田丰两人眼光不差,但缺乏临阵经验。
这也是这次为什么他不带沮授,而是选择带着两人的原因。
毕竟他也不能指望两人一出手就像诸葛亮一样,能文能武。
他看向了武将这边,几人也没有说话的意思,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毕竟对面二十几万人,看着这数字就比较吓人。
还是先到了长社再说吧。
“既然如此,太史慈、张绣由你们两人带一百骑明天先行出发知会长社一声。”
“诺!”
很快大营就散帐了。
第二天一早。
大军再次拔营启程往南边的长社而去,但过了洧水之后他就让大军就停了下来。
而就在此时。
长社城外,黄巾大营的寨门打开,乌泱泱的黄巾军正在驶出大营。
打头是一面写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大旗。
大旗下,十几个将校簇拥着一个文士打马而立。
很快差不多五万多人在大营开始列阵。
文士对着旁边一个传令兵道:“开始!”
“遵命!”
呜呜呜!
随着一阵号角声响起。
旁边几个将校对着文士拱了拱手,打马带着亲兵往后面去了。
随即一万多人在一阵阵呵斥声中越过大旗,抬着一架架简陋的长梯,在旗帜前一百多米外完成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