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前期绝对要苟住,不打乱历史进程。
然后再关键的几战里面站出来出出主意,到时候天下一统,自己妥妥的从龙之功。
嗯?
系统会不会直接解绑跑路,或者直接抹杀了自己呢?
额!
这个险还是先别冒了。
哎!
咦?
要不直接加入黄巾?
要知道黄巾前期时候是很成功的,天下十三州八州响应,数百万人一同起事,可谓声势浩大。
如果自己加入黄巾军,就得想个办法进入黄巾高层,最好能有一定的话语权。
然后找机会弄死那个告密的唐周,让黄巾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起事。
然后一鼓作气彻底推翻大汉?
在不济自己也能混个渠帅啥的,等黄巾起事的时候先占领一块有利的地盘苟着发育着。
毕竟前期打黄巾都是盯着南阳、长社和冀州这三大主力打。
在张角病故广宗被破之后,大汉王朝基本上没有在大规模的发兵找黄巾麻烦。
而黄巾却多次死灰复燃,黑山张燕、白波杨奉、益州马相、青州管亥、长沙区星等人都曾起兵叛乱。
黄巾一直坚持到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在建安十年(205年)雄踞黑山的张燕率众归降曹操。
之后才彻底没了黄巾的声音。
这中间可是有着二十一年的时间啊!
嗯!
让自己苟二十多年,到时候这天下谁是对手?
就照这个思路来,而且自己现在就在广宗,趁现在黄巾起义还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完全可以谋划一波。
嗯?
突然感觉自己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了。
别的不说,就怎么进入黄巾高层就是一个难题,自己又凭什么取得张角的信任,对自己言听计从呢?
唯一的信也被自己烧了。
就这么找上门和张角商量怎么造反?
估计张角还以为事情已经败露,然后把他给咔嚓了,提前起事。
还有就是农民起义大部分为什么不能成事。
究其原因就是目光短浅,大部分人都穷苦出身,只顾自身利益。
有些人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再加上一些人一朝得势会迷失自我。
凡此重重。
而且黄巾起的快灭的也快,184年2月起义,到11月就宣告结束了。
黄巾也成了一些英雄人物崛起的踏脚石。
孙坚、袁绍兄弟、曹操、刘备等人都是从黄巾之乱才开始崭露头角。
哎!
看来黄巾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这下要怎么办呢?
要不就自己单干?
嗯!
就先这样吧!
就在他准备和衣而睡的时候。
嗯?
原主的老爹在临终前交给了原主一卷帛书,好像写着什么。
而且老爹临终前一再强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别看。
原主也很听话,藏得比张角的那封书信都好。
想到这里他坐了起来,脱下了自己的外衣,取出了那卷贴身藏好的帛书。
借着外面的月光,看起了这份帛书。
很幸运,这卷帛书并没有因为被他贴身放着被汗渍给晕墨了。
整卷帛书居然不是现在流行的汉隶写的,而是用小篆写的,他结合了两世的记忆能轻松看得懂这些文字。
最开始的便是“杨氏族谱”四个大字。
原来是原身的族谱啊!
看着手中的族谱他顿时兴致缺缺。
就这,还让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看,不就是本族谱嘛!
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他还是打算先看一看。
万一里面藏有什么重大秘密呢。
怀着好奇他接着往下看去。
只见族谱开头写着一段话。
“晋武公,育二子,长子诡诸,承其爵。”
“次伯桥,生而掌合一,始未分。后百日,掌自分,左纹“木”,右纹“易”。”
“王念父之功,以木易为杨,赐地于杨。”
嗯?
意思大概懂了。
这个晋武公生育了两个儿子,长子叫诡诸继承了晋武公的爵位。
他的次子叫伯桥,出生的时候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始终都不能分开。
一直过了百天之后才分开,他左手掌纹是一个“木”字,右手掌纹是一个“易”字。
后来伯桥长大了,周王念其父在晋国颇有功勋,以木易为杨,赐给他杨姓,还把所赐封地叫杨地。
大概就这意思吧!
只是,杨姓真是这么来的吗?
好像那里怪怪的。
咦?
那更早之前,商周时期杨戬的杨姓又是哪里来的呢?
额!
真是自己为难自己了。
想不通,算了!接着往下看去。
嗯?
打头的是杨苞,官职是韩国的将军。
直接就到了韩国?
这个时候应该是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期了。
下面是杨朗,官职是秦将。
应该是迁徙到秦国境内了吧。
果然,下面出现的人都是秦将,有好几十个人,一直到末尾的杨章都是秦将。
杨章之后是杨叙,没有官位,此时应该就是秦末了。
感觉前期有些混乱,都看不出谁生了谁,都只是记下了名字和官职。
也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动荡。
但看着族谱传承一直没断过,不得不说还是很厉害的。
接着他在杨叙下面看到了一个极为熟悉的名字,杨喜!
嘶!
是自己想的那个杨喜吗?
接着他往下看去,一直看到了杨喜之后的杨敞、杨震等人,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不是弘农杨氏的族谱吗?
自己这么落魄的一家人,居然还是弘农杨氏出身?
是不是有点扯了?
一直到最后看完整部族谱他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一支是杨震的第六子,杨贵的后人。
杨贵曾经举孝廉,官至巨鹿郡丞。后来致仕没有回弘农老家,而是迁到了杨氏县居住。
在后面记载着贵生盛,盛不仕;盛生昕,昕不仕;昕生升!
至于杨贵是怎么来到杨氏县的没有记载。
但仔细数数的话,到自己这一代已经是杨震第四代子孙。
嘶!
但自己这一脉在杨震去世后这才几十年就没落成了这样?
而且自己的老爹和爷爷最起码都不是目不识丁的存在。
仅仅是“不仕”两个字?
但一想到老刘家作为皇室,都还有刘备这种织席贩履的人,他也就是释然了。
谁家还没几个穷亲戚呢!
可是!
杨震这个号称关西孔子的男人,一生好像只有五个儿子啊!
而且杨震的长孙杨赐,和自己的父亲杨昕一个辈分,此时好像任职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