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紫禁城琉璃瓦上的积雪尚未扫净,朱元璋便换上粗布棉袄,带着两个贴身侍卫悄悄出了西华门。这是他第三次微服私访,前两次目睹的民生疾苦像根刺扎在心头,让这位从乞丐坐上龙椅的皇帝寝食难安。
\"皇上,前面就是芦沟桥了。\"侍卫统领张龙压低声音。朱元璋裹紧棉袄,望着暮色中泛着寒光的卢沟桥石狮子,突然一阵剧烈咳嗽。两年前平定云南时染上的寒疾,每逢阴雨天便发作得厉害。
\"去寻个避雪的去处。\"朱元璋摆了摆手,嗓音沙哑。三人拐进桥西头的胡同,忽见一座破庙的朱漆门匾在风雪中摇摇欲坠。庙门推开时,门轴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惊起梁上几只寒鸦。
庙内蛛网密布,供桌上的泥塑观音像缺了半只胳膊。朱元璋刚要落座,忽闻西北角传来微弱的呻吟。张龙抽出佩刀,借着灯笼微光,见墙角草堆里蜷缩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怀里还搂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老人家,我们不是歹人。\"朱元璋蹲下身,解下腰间的水囊。老妇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官爷行行好,给口热汤吧......\"
张龙翻遍行囊,只掏出半块硬饼。老妇人颤巍巍接过,掰下一小块塞进女孩嘴里。朱元璋注意到老人腕上戴着褪色的银镯子,内侧刻着\"永乐\"二字,这分明是前朝旧物。
\"大娘,您这镯子......\"话未说完,庙外突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张龙急忙吹灭灯笼,将朱元璋推进供桌下的暗格。透过缝隙,朱元璋看见七八个提着棍棒的汉子闯进来,为首的腰间别着铁尺,正是京郊巡检司的差役。
\"老东西,上个月的例银呢?\"铁尺重重敲在供桌上,震得观音像簌簌掉灰。老妇人跪倒在地:\"官爷饶命,实在凑不出......\"话没说完,铁尺已经抽到背上,女孩吓得哇哇大哭。
朱元璋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听见张龙的佩刀在鞘中发出细微的嗡鸣,却见老妇人突然扑向供桌,从神龛里摸出个青布包裹。层层打开,竟是块缺角的玉佩,月光透过破窗照在玉面上,映出\"广寒宫\"三个篆字。
差役头子眼睛一亮,劈手夺过玉佩:\"就拿这个抵账!\"转身要走时,女孩突然扑上来咬住他的裤脚。差役大怒,扬起铁尺就要砸下去,却见寒光一闪,张龙的柳叶刀已架在他脖子上。
\"大胆!\"朱元璋从供桌下站起,抖落身上的蛛网。众差役见他气度不凡,纷纷跪伏在地。朱元璋捡起玉佩,借着月光细看,只见背面刻着\"洪武三年春,户部侍郎周德润敬献\"。
\"周德润?\"朱元璋皱眉,这个名字他记得清楚。三年前周德润因贪污赈灾粮款被斩,抄家时发现他家藏了半屋子前朝古玩。想不到这块玉佩竟辗转落到个老妇人手里。
老妇人这时已昏死过去,女孩缩在角落瑟瑟发抖。朱元璋脱下外袍裹住孩子,对张龙说:\"把这些狗东西押回刑部,天亮前我要知道这玉佩的来历。\"
雪越下越大,破庙里的火光映着朱元璋铁青的脸。他望着供桌上那半碗混着草根的稀粥,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在濠州讨饭时,也喝过这样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那时他还叫朱重八,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乞丐......
破庙的火光在风雪中忽明忽暗。朱元璋蹲在火堆旁,看着张龙用佩刀削下老妇人棉袄里的棉絮,就着瓦罐里的雪水煮粥。小女孩攥着他的衣角,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火焰。
\"皇上,粥好了。\"张龙递过缺口的陶碗。朱元璋吹了吹热气,忽见碗底沉着几粒米,像是被人特意挑出来的。他抬头看向蜷缩在角落的老妇人,发现她正用浑浊的眼睛望着这边。
\"大娘,您吃。\"朱元璋把碗递过去。老妇人摇头:\"官爷吃,我......我不饿。\"声音虚弱得像风中残烛。朱元璋坚持要喂她,老人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暗红的血沫溅在青布衫上。
\"张龙,快去找郎中!\"朱元璋话音未落,老妇人抓住他的手腕,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是块巴掌大的麦饼,硬得像石头。
\"给孩子......\"老妇人气息微弱,\"求官爷......带她去......去应天府......\"话没说完,头一歪没了动静。小女孩哇地哭出声,扑在老人身上。
朱元璋闭了闭眼,喉咙像塞了团火。他接过麦饼,发现饼中间有个凹陷,像是被人用手指抠出来的。掰开一看,里面藏着块拇指盖大小的翡翠,雕着朵栩栩如生的白玉兰。
\"皇上,这是......\"张龙凑近细看。朱元璋攥紧翡翠,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半块窝头,里面也藏着枚银簪。那时他才九岁,眼睁睁看着父母饿死在草席上。
雪不知何时停了。朱元璋抱着女孩走出破庙,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远处传来梆子声,五更天了。他摸了摸女孩冻得通红的小手,突然想起自己早夭的女儿安庆公主,要是还活着,也该这么大了。
回宫的路上,朱元璋一句话也没说。怀里的翡翠硌得胸口生疼,他知道这又是个惊天大案。户部侍郎的玉佩,前朝的翡翠,还有那个刻着\"永乐\"的银镯,背后牵扯的恐怕不只是贪腐这么简单。
\"皇上,西华门到了。\"张龙轻声提醒。朱元璋抬头望着巍峨的宫门,突然对身后的侍卫说:\"传旨,即日起暂停所有官员的例银发放,违者斩。\"
乾清宫的铜鹤香炉飘着袅袅青烟。朱元璋批阅完最后一本奏折,揉了揉太阳穴。案头摆着张龙连夜送来的调查报告:老妇人姓陈,原是周德润府上的乳母,因撞见主人私通北元奸细被追杀,带着孙女逃到京郊。
\"周德润......\"朱元璋冷笑一声,将奏折摔在案上。三年前的案子看来另有隐情。他起身走到御花园,月光下的太湖石影影绰绰,像极了破庙里的观音像。
\"父皇。\"太子朱标匆匆赶来,\"儿臣听说您昨夜遇刺......\"朱元璋摆了摆手:\"不是刺客,是些蛀虫。\"他从袖中掏出翡翠,讲了破庙的遭遇。朱标听完,脸色凝重:\"儿臣这就去彻查。\"
\"不。\"朱元璋按住儿子的肩膀,\"你去应天府找个可靠的人家,把那孩子安顿好。\"朱标领命而去。朱元璋望着儿子的背影,想起陈婆婆临终前的托付,心中一阵刺痛。
次日早朝,朱元璋当众宣布了新的铁律:凡官员贪污纹银十两以上者,剥皮实草。朝堂上一片哗然,户部尚书王广洋冷汗浸透官服。散朝后,他悄悄溜进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的府邸。
\"毛大人,皇上这是要赶尽杀绝啊。\"王广洋压低声音,\"周德润的案子......\"话未说完,毛骧突然抽出绣春刀抵住他咽喉:\"王大人,锦衣卫只遵圣谕。\"
乾清宫里,朱元璋正在临摹《大诰》。张龙进来禀报:\"皇上,陈婆婆的孙女安置在东城刘裁缝家,那孩子......\"他欲言又止。
\"怎么?\"朱元璋放下狼毫。张龙犹豫片刻:\"她一直攥着块麦饼,说是奶奶留给她的......\"朱元璋沉默良久,从案头取过块御膳房做的茯苓糕:\"送去吧。\"
是夜,朱元璋辗转难眠。他起身走到东暖阁,墙上挂着幅《流民图》,是他命宫廷画师根据微服所见绘制的。画中骨瘦如柴的老人抱着饿死的孙儿,与陈婆婆的模样重叠在一起。
\"传膳。\"朱元璋突然说。太监们端上满汉全席,他却只盯着其中一道翡翠白玉汤。汤里的菠菜像翡翠,豆腐如白玉,可怎么也喝不出当年破庙里的滋味。
三日后,应天府大牢。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广洋,突然想起陈婆婆腕上的银镯。\"王大人,永乐银镯是怎么回事?\"他把玩着翡翠,漫不经心地问。
王广洋浑身发抖:\"那......那是北元奸细的暗号......\"话音未落,朱元璋拍案而起:\"果然如此!\"他从袖中抽出陈婆婆的银镯,\"你可知这镯子害了多少人?\"
原来,周德润与北元暗中勾结,用前朝古玩作为联络信物。陈婆婆发现后,被追杀得家破人亡。而王广洋正是这条暗线的幕后主使。
\"皇上饶命!\"王广洋磕头如捣蒜,\"臣愿戴罪立功......\"朱元璋冷笑:\"你以为朕不知道你私扣赈灾粮款?\"他挥了挥手,锦衣卫拖出个浑身是血的人,正是刘裁缝。
\"刘师傅!\"朱元璋惊怒交加。刘裁缝艰难抬头:\"皇上,那孩子......被劫走了......\"话没说完便咽了气。朱元璋只觉天旋地转,翡翠从指间滑落,摔得粉碎。
\"张龙!\"朱元璋怒吼,\"调三千羽林军,掘地三尺也要把孩子找回来!\"张龙领命而去。朱元璋望着牢顶的蛛网,突然想起陈婆婆临终前的话:\"带她去应天府......\"
应天府的街巷里,羽林军挨家挨户搜查。朱元璋亲自策马在前,腰间别着陈婆婆的银镯。路过破庙时,他下马走进,发现供桌上多了碗冷粥,旁边放着半块麦饼。
\"皇上,有线索了!\"张龙押着个瑟瑟发抖的乞丐。乞丐供出,孩子被卖到了秦淮河畔的春香楼。朱元璋拍马赶到时,老鸨正拿着藤条逼孩子接客。
\"狗奴才!\"朱元璋一脚踹开房门。孩子缩在角落,衣衫褴褛,脸上有五道血痕。他颤抖着解开外袍,裹住孩子:\"别怕,朕......朕带你回家。\"
回宫的路上,孩子突然指着路边的卖糖人担子:\"爷爷,糖......\"朱元璋鼻子一酸,让侍卫买了支兔子糖人。孩子咬了一口,突然哇地哭起来:\"这不是奶奶做的味道......\"
洪武七年腊月,应天府菜市口。王广洋被押赴刑场时,朱元璋亲临监斩。看着刽子手举起鬼头刀,他突然想起陈婆婆临终前的模样。
\"慢!\"朱元璋突然开口。王广洋以为有转机,却见皇帝从袖中掏出那半块麦饼:\"你可知这饼里藏着什么?\"不等回答,他将麦饼掰成两半,露出里面的翡翠碎末。
\"这是陈婆婆用命护着的东西。\"朱元璋冷声道,\"而你,却用它来换荣华富贵。\"他挥了挥手,鬼头刀落下。王广洋的人头滚到朱元璋脚边,眼中还带着惊恐。
回宫后,朱元璋命人将陈婆婆的银镯、玉佩和翡翠碎片熔铸成一枚印章,上刻\"恤民\"二字。他将印章交给太子朱标:\"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除夕夜,紫禁城张灯结彩。朱元璋在乾清宫设宴,文武百官觥筹交错。他却端着碗翡翠白玉汤,独自走到宫墙下。月光照着城墙上的积雪,恍惚间又回到那个风雪交加的破庙。
\"皇上,该用膳了。\"太监轻声提醒。朱元璋回过神来,望着碗里的菠菜和豆腐,突然想起小女孩咬糖人时的模样。他放下汤碗,起身走向御花园。
东暖阁里,小女孩正在临摹《千字文》。看见朱元璋进来,她放下笔:\"爷爷,我学会写'永'字了。\"朱元璋摸着她的头:\"好孩子,要记住,永远不要忘记民间疾苦。\"
雪又开始下了。朱元璋站在御花园的梅树下,看着漫天雪花,仿佛又看见陈婆婆在破庙里熬粥的身影。他轻轻抚摸着腰间的\"恤民\"印章,喃喃自语:\"大娘,这盛世,如您所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