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1《牡丹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历二十五年的春天,江西临川的杜府后花园里,十六岁的杜丽娘正蹲在青石阶上,用绣鞋尖轻轻拨弄着一只迷路的蚂蚁。她月白色的裙裾被晨露打湿了半截,鬓边的海棠花歪歪扭扭,活像只受了惊的蝴蝶。

\"小姐又在逗虫子玩!\"贴身丫鬟春香抱着描金漆盒从月洞门进来,\"老爷让我送《女儿经》来,说您该温习女红了。\"

丽娘撇撇嘴,指尖沾着泥土在石桌上画了朵牡丹:\"这《女儿经》里的规矩比蚂蚁腿还多,我倒觉得蚂蚁活得比我自在。\"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父亲杜宝严厉的咳嗽声,惊得蚂蚁慌不择路钻进了砖缝。

杜宝是新任的南安太守,满脑子都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他特意请了老学究陈最良来教女儿读书,可丽娘捧着《诗经》却只爱\"关关雎鸠\"那几句。那天午后,她偷偷溜进藏书阁,在积满灰尘的角落里翻到本《西厢记》,看着张生翻墙会莺莺的情节,心跳得比春香打鼓还快。

\"原来这世间还有这样的情郎。\"丽娘合上书,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发呆。当晚她梦见自己来到一处开满牡丹的庭院,有位白面书生手持柳枝,笑着对她说:\"小生柳梦梅,在此等候多时。\"

这一梦不要紧,竟让丽娘害起了相思病。她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对着菱花镜画下自己的画像,又在画上题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画完竟吐出半口鲜血,染红了牡丹花瓣。

杜宝夫妇急得团团转,请了十个郎中都看不出病因。陈最良摇头晃脑地说:\"此乃情志郁结,需以《太上感应篇》开解。\"只有春香明白,小姐是被梦里的书生勾了魂。

三年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途经南安郡时染上风寒,昏倒在梅花观外。观主石道姑救了他,安置在西厢房养病。

这日深夜,柳梦梅正对着孤灯苦读,忽闻窗外传来环佩叮咚。他推开窗,只见月光下站着位白衣女子,手持半卷诗稿,眼波流转似有千言万语。

\"公子可识得奴家?\"女子轻声问,声音像浸了蜜的糯米糍。

柳梦梅揉揉眼睛:\"姑娘莫不是杜府的千金?\"原来他曾在街头见过杜丽娘乘轿经过,虽只匆匆一瞥,却再难忘怀。

女子垂泪道:\"奴家正是杜丽娘,因思君成疾,已于三年前香消玉殒。今日见公子才华横溢,特来托付后事。\"说着取出画像,\"若公子不弃,请将奴家的画像挂在书房,早晚供奉。\"

柳梦梅接过画像,只见画中女子眼含秋水,唇角似笑非笑,恰似他梦中见过的模样。他当即对天盟誓:\"若能复活姑娘,小生愿折十年阳寿!\"

此后夜夜更深,丽娘的魂魄都会来与梦梅相会。石道姑察觉蹊跷,偷偷往厢房窗棂上撒了把香灰。第二日清晨,灰上果然留下一行清晰的足迹,从坟茔直通到柳梦梅的床边。

柳梦梅遵照丽娘的指引,在牡丹亭畔掘开了她的棺木。当棺盖缓缓推开时,在场众人都惊呆了——丽娘面色如生,身上的牡丹花瓣竟还带着露珠。

\"快取姜汤来!\"石道姑毕竟见多识广,指挥小道士们又是灌姜汤,又是揉心口。约莫一盏茶的工夫,丽娘忽然轻咳一声,吐出块裹着花瓣的血块。

\"梦梅......\"她睁开眼,正撞见柳梦梅满含热泪的双眼,\"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消息传到杜府,杜宝夫妇吓得魂飞魄散。杜宝带兵围住梅花观,要治柳梦梅\"掘坟盗尸\"之罪。丽娘却拄着拐杖冲出来,跪在父亲面前:\"女儿因梦生情,因情而死,又因情复生。这是天定的缘分,求爹爹成全!\"

杜宝哪里肯依,大骂女儿\"伤风败俗\"。关键时刻,皇帝钦差飞马赶到,带来了柳梦梅高中状元的喜讯。原来柳梦梅在殿试时写下《游园惊梦》一文,深得万历帝赏识,钦点为新科状元。

\"这是皇上御赐的婚书。\"钦差宣读完圣旨,将黄绫卷轴塞到杜宝手里,\"杜大人,您这乘龙快婿可是当今红人呐!\"

杜宝看着女儿与柳梦梅紧紧相握的双手,再瞧瞧圣旨上的朱砂御印,只得长叹一声:\"罢了罢了,真是冤孽。\"

这个让无数人为之落泪的故事,其实出自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之手。万历二十六年,当他在遂昌县衙写下《牡丹亭》初稿时,窗外正飘着鹅毛大雪。

\"十年困顿,方知人间至情最苦。\"汤显祖蘸着寒墨,在剧本扉页写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此时的他,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又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小县官。

民间传说,汤显祖写杜丽娘之死时,竟对着文稿失声痛哭,眼泪把墨字都晕染开了。更神奇的是,当戏班首次在南京演出《牡丹亭》时,台下一位姓俞的才女竟当场晕厥,醒后哭着说:\"我就是杜丽娘转世啊!\"

在礼教森严的明代,《牡丹亭》的问世如同石破天惊。苏州有位娄江女子,读了剧本后茶饭不思,最终抑郁而终,临终前还念叨着要去梅花观寻柳梦梅。杭州的戏班更是因此红遍江南,据说演到\"游园\"一折时,台下常常哭声一片。

四百年后的今天,《牡丹亭》依然在昆曲舞台上绽放光彩。2018年,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牡丹亭》走进纽约林肯中心,白发苍苍的华人观众们边看边抹眼泪。\"这是我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位老华侨说。

在江西抚州,每年谷雨时节都会举办汤显祖戏剧节。年轻的姑娘们穿着汉服在牡丹亭畔拍照,小伙子们则用手机播放着《惊梦》的唱段。有位叫小芳的导游告诉游客:\"去年有对情侣在这里求婚,男生说要像柳梦梅那样,守护女朋友生生世世。\"

更有意思的是,2023年有位程序员开发了AI版《牡丹亭》,用户可以和虚拟的杜丽娘对话。有个叫\"梅边客\"的网友连续聊了三天三夜,最后在论坛发帖说:\"原来四百年前的爱情,和今天的心跳声是一样的。\"

从明代的市井戏台到现代的数字世界,《牡丹亭》的故事一直在生长。它像一棵古老的牡丹,每年都会绽放出新的花朵,用最动人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永远不会输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