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清朝那些事3 鬼避姜三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隆二十年的深秋,景城村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颜料盘,处处都是斑斓色彩。村外的芦苇荡在秋风轻抚下,飘着细碎白絮,仿若冬日提前降下的初雪,悠悠荡荡,如梦似幻。姜三莽结束了一天的狩猎,踩着脚下咯吱作响的枯叶,慢悠悠地往家走。他腰间晃荡着的野兔还带着温热,那是他今日的战利品,昭示着他作为猎手的不凡身手。

暮色如同一块巨大的灰色绸缎,轻柔地覆盖着整个村子。在这朦胧之中,隐约传来村口土地庙的梆子声,一下又一下,像是在为这宁静的傍晚打着节拍。三五个孩童正围着货郎的糖担子嬉闹,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这些孩子对新奇玩意儿总是充满好奇,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担子上五颜六色的糖果。见姜三莽背着火铳大步流星地过来,他们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立刻哄笑着散开,像一群受惊的小麻雀,又聚在不远处探头探脑,眼中满是对这个大胆猎人的好奇与敬畏。

“姜叔,东边乱葬岗真有吊死鬼么?”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攥着半块麦芽糖,黑葡萄似的眼睛忽闪忽闪,带着孩子特有的天真与好奇,怯生生地问道。姜三莽闻声,停下脚步,蹲下身来,他胡茬上还沾着猎兔时蹭的草屑,显得有些粗犷。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鬼?你姜叔在乱葬岗守了七宿,连个鬼影子都没见着,倒逮着偷吃供果的野狐狸。”说着,他从褡裢里掏出团灰扑扑的毛球,原来是一只小狐狸。狐狸崽子立刻冲着孩童龇牙,那凶狠的模样惹得孩子们惊叫与笑声炸开一片,小小的插曲让村子里的气氛更加热闹起来。

这样的场景在景城村早已不新鲜。自打姜三莽月前扛着猎刀夜闯乱葬岗,村里关于鬼怪的传言就愈发离奇。有人说他撞见白无常索命,被他拿烧酒泼散了魂,那烧酒仿佛带着神秘的力量,能驱散一切邪祟;也有人说他守着新坟睡到日上三竿,醒来时坟头供着的烧鸡少了两条腿,仿佛真有什么神秘的东西趁着他熟睡时享用了祭品。这些闲话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子里四处流传,传到姜三莽耳朵里,总惹得他拍着桌子大笑,笑声爽朗,震得屋子里的物件都跟着微微颤动:“我要真见着鬼,定要捉来拴在村口槐树上,让大伙儿都瞧瞧鬼长几只眼!”

姜三莽这般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性,倒像是胎里带来的。景城村的老人们还记得,三十年前姜家娘子临盆那夜,惊雷如同一条愤怒的巨龙,咆哮着劈中了村西的老柳树。那老柳树粗壮的枝干被劈得七零八落,焦黑的树皮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接生婆抱着襁褓出来时直咂嘴,满脸惊讶:“这娃儿落地不哭反笑,将来怕不是个混世魔王。”果然,姜三莽七岁就敢独闯义庄找风筝,那义庄阴森恐怖,常人避之不及,他却毫无惧色;十二岁追着狼崽子跑进深山,在那野兽出没的山林里穿梭自如,如今三十有五,依旧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岁月似乎没有改变他半分。

这日霜降,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姜三莽正在自家院里剥獐子皮,手中的剥皮刀锋利无比,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獐子皮上还残留着斑斑血迹,他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剥下了大半。忽见隔壁王二气喘吁吁撞进门来,王二跑得太急,脚步踉跄,差点摔倒在地。王二在镇上酒肆当伙计,平素最是胆小,平日里连只老鼠都能把他吓得跳起来。此刻他脸色煞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连说话都结结巴巴:“姜、姜哥,真叫你撞见鬼了!昨儿刘家沟抬棺的杠夫亲眼瞧见,乱葬岗那棵歪脖子槐树下...有白影子飘来荡去!”

姜三莽把剥皮刀往木墩上一剁,震得獐子头晃了三晃,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大声说道:“刘家沟那伙怂包,见着夜猫子都能当成黑白无常。你等着,今夜我就去会会这白影子。”说着拎起墙角酒葫芦灌了两口,辛辣的烧刀子顺着喉咙滚下去,胃里顿时涌起一股热流,火星子在暮色里明灭不定,仿佛在预示着今晚即将发生的不寻常之事。

更深露重,乱葬岗像是被一层诡异的纱幕笼罩。磷火时隐时现,仿若鬼火在黑暗中跳跃,给这片阴森的地方增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息。姜三莽裹紧羊皮袄,那羊皮袄散发着淡淡的膻味,却能抵御夜晚的寒意。他靠在那棵传闻中的槐树下,静静等待着。秋风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卷着纸钱灰掠过坟头,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传来夜枭凄厉的啼叫,那声音划破夜空,让人毛骨悚然。他摸出酒葫芦抿了口,辛辣的烧刀子顺着喉咙滚下去,反倒激得精神愈发清明,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梆子敲过三更时,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更深的寂静之中,唯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夜枭声打破这份宁静。突然,枯枝忽然簌簌作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悄悄靠近。姜三莽眯起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但见丈余外的荒草丛中,果然飘着抹惨白影子。那影子无脚无根,似是被风吹着往前挪动,月光穿过它半透明的躯体,在地上投不出半点痕迹,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

“呔!”姜三莽暴喝一声跃起,猎刀寒光出鞘,那猎刀在月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光芒,仿佛能斩断一切邪恶。白影猛地顿住,竟发出声似哭似笑的呜咽,那声音诡异至极,让人脊背发凉。紧接着,它调头就往山坳里飘,速度极快。姜三莽哪肯放过,脚底踩着乱石紧追不舍,他的脚步坚定有力,丝毫没有被这诡异的场景吓倒。追出半里地,白影倏地钻进座破败山神庙,那山神庙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阴森,墙壁斑驳,屋顶破败。待他踹开庙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供桌上歪着个泥胎神像,脖颈处缠着褪色的白布条,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次日正午,阳光明媚,照在大地上,驱散了夜晚的阴霾。十几个青壮举着锄头铁锹跟姜三莽来到破庙。阳光从塌了半边的屋顶漏进来,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照在那尊断头神像上格外清晰。众人这才发现,不知哪年哪月,神像的脑袋滚落在地,乡民们用白布裹着脖子草草接上,经年累月布条朽烂,夜风一吹便飘飘荡荡。昨夜恰逢月圆,白布映着月光,倒成了闹鬼的由头。

这事传开后,景城村再无人敢当面说鬼。倒是村塾先生捋着胡子感叹:“子不语怪力乱神,姜三郎倒是暗合圣人之道。”唯有姜三莽依旧每日巡山打猎,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有次醉后拍着胸脯说:“哪日我若真见了鬼,定要问它讨还这些年吓人的利息。”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豪爽与不羁。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方圆百里再没闹过鬼祟。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下这桩轶事时,特意添了句批注:鬼魅之畏,不在刀兵,而在正气。三莽匹夫犹有此悟,况读书明理者乎? 仿佛在告诉世人,只要心中充满正气,再可怕的鬼魅也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