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48章 彤鱼创食:石烹开新 筷箸启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章 彤鱼创食:石烹开新 筷箸启味

在远古的黄帝时代,华夏大地的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山林中野兽横行,人们为了生存,常常与野兽搏斗,获取食物。然而,捕获的猎物大多都是直接生食,血腥的味道和粗糙的口感暂且不说,生食还常常让人们染上各种疾病,身体饱受折磨。

彤鱼氏,作为黄帝的妃子,看着族人们因生食而面黄肌瘦、疾病缠身,心中满是忧虑。她生性善良,心怀悲悯,决心要找到一种更好的饮食方式,改变族人们的生活。

这一日,部落里又有许多人因生食而腹痛难忍,痛苦地呻吟着。彤鱼氏穿梭在人群中,焦急地照顾着患者,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她看着锅中半生不熟的肉,陷入了沉思,难道就没有一种既能让食物变得美味,又能让人们吃得健康的方法吗?

一日,彤鱼氏像往常一样在山林中寻找可食用的野菜和野果。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紧接着,一股浓烟冲天而起。彤鱼氏心中一惊,意识到可能是发生了山火。她来不及多想,立刻朝着山火的方向跑去,想要看看是否有族人需要帮助。

当她赶到时,山火已经蔓延开来,熊熊烈火吞噬着山林中的一切。彤鱼氏在一旁焦急地观望,突然,她发现一些被大火烧死的野兽尸体落在了一块巨大的石板上。山火渐渐熄灭后,彤鱼氏走近那块石板,一股从未闻过的香味扑鼻而来。她惊讶地发现,石板上的兽肉表面被烤得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彤鱼氏小心翼翼地撕下一块肉,放入口中品尝。那味道鲜美至极,与平日里生食的口感截然不同。她心中大喜,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改善饮食的方法。

彤鱼氏带着石板上的熟肉回到部落,兴奋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族人们。大家围拢过来,看着那块散发着香气的熟肉,既好奇又有些怀疑。彤鱼氏鼓励大家尝试一下,几个胆大的族人率先尝了一口,立刻被这美味所征服,纷纷称赞。

看到大家的反应,彤鱼氏决定进一步探索这种烹饪方法。她挑选了一些平整的石片,将新鲜的兽肉放在上面,然后在石片下方燃起篝火。随着温度的升高,肉逐渐变色,香味也越来越浓。不一会儿,肉就被烤熟了,族人们围在周围,大快朵颐。

然而,在烤制过程中,彤鱼氏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肉容易粘在石片上,而且受热不均匀,有些地方烤焦了,有些地方还没熟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彤鱼氏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她将石片打磨得更加光滑,在烤肉时不断翻动,让肉受热更加均匀。经过多次试验,她终于掌握了石烹的技巧,能够烤出美味可口的熟肉。

随着对石烹的熟练掌握,彤鱼氏并没有满足于此。她开始思考如何让石烹的食物更加多样化。一天,她在切肉时,发现用石片将肉切成薄片,放在石板上烤制,不仅熟得更快,而且口感更加鲜嫩。于是,她将这种方法传授给族人们,大家纷纷效仿,石烹肉片成为了部落中的一道美味佳肴。

除了烤肉,彤鱼氏还尝试用石片炒菜。她将野菜和切好的肉片放在烧热的石片上,加入一些从植物中提取的汁液作为调料,不断翻炒。不一会儿,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炒菜就出锅了。族人们品尝着这道新奇的菜肴,都对彤鱼氏的创造力赞不绝口。

彤鱼氏还发现,用石板烙饼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她将采集来的谷物磨成粉,加水和成面团,然后放在烧热的石板上烙制。烙好的饼香气四溢,既方便携带,又能长时间保存。石烹的方法在彤鱼氏的不断创新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为族人们的饮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在享受石烹美食的过程中,彤鱼氏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用手直接抓取食物,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尤其是在吃炒菜和烙饼时,容易烫手。于是,她开始思考制作一种合适的餐具。

一天,彤鱼氏在山林中看到两根竹子,它们长短适中,粗细均匀。她灵机一动,将竹子折断,削成两根细长的棍子。回到部落,她用这两根竹棍夹起石板上的食物,发现十分方便。她将这个方法告诉族人们,并教他们如何使用竹棍夹取食物。

族人们尝试后,都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实用。于是,大家纷纷效仿,用竹子或树枝制作这样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工具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筷子。有了筷子,人们在食用石烹食物时更加卫生、便捷,也为饮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看到石烹和筷子给族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的改变,彤鱼氏决定将这些方法推广到整个部落。她在部落中举办了一场烹饪演示会,向大家详细介绍石烹的技巧和筷子的使用方法。

族人们纷纷前来学习,彤鱼氏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人。从挑选合适的石片、控制火候,到如何用筷子夹取食物,她都一一讲解。在她的指导下,族人们逐渐掌握了石烹和使用筷子的方法,部落里弥漫着美食的香气。

随着石烹和筷子的推广,族人们的饮食变得更加健康、美味。因为食用熟食,人们染上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身体也越来越强壮。部落的凝聚力也因为共同享受美食而得到了增强,大家对彤鱼氏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然而,石烹和筷子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部落中一些守旧的老人认为,生食是祖先传下来的传统,不能轻易改变。他们对石烹这种新的饮食方式持怀疑态度,担心会触怒神灵。还有些人觉得制作石烹工具和筷子太麻烦,不如直接用手方便。

面对这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彤鱼氏并没有退缩。她深知石烹和筷子对族人们的好处,决定用事实来说服大家。她邀请那些反对的人品尝石烹的美食,让他们亲身感受熟食的美味和健康。同时,她还耐心地向大家解释石烹和使用筷子的好处,告诉他们这并非是对祖先传统的背叛,而是为了让部落更好地发展。

在彤鱼氏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石烹和筷子。那些曾经反对的人,在品尝了美味的石烹食物,体验到筷子的便捷后,也纷纷改变了态度,加入到推广石烹和筷子的行列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烹和筷子的使用在黄帝部落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如此,这些方法还传播到了周边的部落,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健康和美味。

石烹的技巧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人们制作出了更加精致的石烹工具,创造出了更多丰富多样的菜肴。筷子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材质从最初的竹子、树枝,发展到后来的骨制、玉制等,成为了一种兼具实用和文化价值的餐具。

彤鱼氏的名字,也随着石烹和筷子的传播,被人们永远铭记。她的创新精神和对族人的关爱,为华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所开创的饮食传统不断传承和演变,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