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的春日,医仙谷的晨雾还未散尽,十三岁的陆昭阳已经穿戴整齐,站在竹林间的空地上开始晨练。她穿着一身淡青色的窄袖练功服,腰间系着一条月白色的丝绦,乌黑的长发用一根木簪简单挽起,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在耳际,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回风拂柳剑第一式——春风拂面。\"陆昭阳低声念着剑诀,手中的木剑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她的动作轻盈灵动,宛如初春时节第一缕拂过柳梢的微风。木剑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如游龙穿梭,时而似彩凤回旋。
不远处,医仙谷谷主陆寻负手而立,静静地注视着爱徒练剑。他今年已近五旬,须发间夹杂着几缕银丝,但身姿依然挺拔如松。看到昭阳将一套剑法使得行云流水,他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师父!\"陆昭阳收剑转身,发现了站在竹林边的陆寻,立刻小跑过去,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她光洁如玉的脸庞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陆寻伸手替她拂去额前的细汗,\"昭阳,你的剑法又精进了。这套回风拂柳剑,你大师兄十六岁时才练到这般火候。\"
\"真的吗?\"陆昭阳眼睛一亮,随即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可是二师兄说我使剑太过花哨,实战中未必有用。\"
陆寻轻笑一声,拍了拍她的肩膀,\"你二师兄说得没错,但也不全对。剑法如医术,讲究的是因人而异。你性子灵动,这套剑法正适合你。不过...\"他顿了顿,\"明日开始,为师教你一些实用的防身招式。\"
\"谢谢师父!\"陆昭阳欢喜地应道,随即想起什么,\"啊,我该去药圃了!今天要给新栽的当归松土。\"
陆寻点点头,\"去吧,记得巳时到药房来,今天教你辨认新采的药材。\"
药圃位于医仙谷南面一片向阳的坡地上,四周用竹篱围起,里面整齐地划分着数十个药畦。陆昭阳轻车熟路地来到当归区,蹲下身开始小心翼翼地松土。她的手指纤细修长,动作却十分有力,每一铲下去都恰到好处,既不会伤到根部,又能让土壤充分松软。
\"小师妹,这么早就来伺候你的宝贝草药了?\"一个爽朗的声音从背后传来。陆昭阳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二师兄陆阿桂。他是师父的远房侄子,性格直爽,武功在师门中数一数二。
\"二师兄,你看看这株当归,\"陆昭阳指着面前一株叶片肥厚的植物,\"它的叶子边缘有些发黄,是不是土壤太湿了?\"
陆阿桂蹲下身仔细查看,挠了挠头,\"这个...你还是问大师兄或者师父吧。我对治病还行,种药可不在行。\"
陆昭阳抿嘴一笑,\"二师兄就会打架。\"
\"嘿,你这丫头!\"陆阿桂作势要敲她的头,陆昭阳灵巧地躲开,两人笑闹成一团。
\"阿桂,别闹了。\"一个温润的声音插入,大师兄陆钰手持一卷竹简走了过来。气质儒雅,是师门中医术最精湛的弟子。\"昭阳,师父让我来看看你种的当归。\"
陆钰仔细检查了那株当归,又用手指捻了捻土壤,\"不是太湿,是前几日施肥稍多。不妨事,过几日就好了。\"他转向陆阿桂,\"山下王家庄来人求医,说是有人高烧不退,你和柳烟去看看。\"
\"我也想去!\"陆昭阳立刻举手。
陆钰犹豫了一下,\"你今日不是要跟师父学认药?\"
\"我可以下午学!\"陆昭阳眼巴巴地看着大师兄,\"我都十三岁了,去年就开始跟着出诊了。\"
陆钰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终于松口,\"好吧,但你要听柳烟师姐的话。\"
\"谢谢大师兄!\"陆昭阳欢呼一声,立刻跑回房间准备出诊的药箱。
片刻后,陆昭阳换了一身素净的浅绿色衣裙,背着一个小药箱来到谷口。师姐柳烟和二师兄陆阿桂已经等在那里。柳烟是师父的养女,气质温婉,一手针灸之术深得师父真传。
\"小师妹,今天是你再一次单独跟我们去出诊,紧张吗?\"柳烟接过陆昭阳的药箱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
陆昭阳摇摇头,眼睛亮晶晶的,\"不紧张,我准备了好多药呢!退热的、解毒的、止疼的都有。\"
陆阿桂大笑,\"小师妹这是要把整个药房都搬去啊!\"
三人说说笑笑地下山去了。医仙谷位于终南山深处,山路崎岖,但对习武之人来说并不难行。陆昭阳跟在师兄师姐身后,步履轻盈,时不时停下来采集路边的草药。
\"师姐,你看这株黄芩长得真好。\"陆昭阳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
柳烟回头看了一眼,\"确实不错,不过现在不是采黄芩的最佳时节。记住,黄芩要在春秋两季采挖,根部的药效最好。\"
陆昭阳认真点头,将柳烟的教导记在心里。自从被师父带回医仙谷,她就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岁开始正式学医,十岁就能辨认数百种草药,十二岁已经能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病症。师父常说她是天生的医者,有着过人的悟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三人来到了山脚下的王家庄。求医的是村东头的一户农家,家中老妇人已高烧三日不退。柳烟为老妇人诊脉时,陆昭阳在一旁仔细观察。老妇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时不时咳嗽几声。
\"风寒入里,化热伤肺。\"柳烟诊断道,\"需要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陆昭阳却微微皱眉,她注意到老妇人咳嗽时胸痛明显,而且痰中带有血丝。她轻轻拉了拉柳烟的衣袖,\"师姐,我看不像是普通风寒,更像是肺痈初起。\"
柳烟闻言重新仔细诊察,果然发现了之前忽略的细节。她赞赏地看了陆昭阳一眼,\"小师妹眼力不错。确实更像是肺痈,得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陆昭阳立刻打开药箱,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苇茎、薏苡仁、桃仁等药材,又向主人家要了一碗清水,熟练地开始配药。她的动作干净利落,每种药材的用量分毫不差。
柳烟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欣慰。这个小师妹虽然年纪最小,但医术已经隐隐有超越师兄师姐之势。特别是她的望诊功夫,连师父都称赞不已。
喂老妇人服下药后,柳烟又为她施了几针。不多时,老妇人的呼吸就平稳了许多,额头也不再那么烫手。
\"多谢三位神医!\"老妇人的儿子连连道谢,非要留三人吃饭。
陆阿桂摆手道:\"不必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三日后我们会再来复诊,期间按方服药即可。\"
回程的路上,陆昭阳一直沉浸在独立诊断的喜悦中。她采了一大把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蹦蹦跳跳地走在山路上,活像一只欢快的小鹿。
\"小师妹今天表现不错。\"柳烟微笑道,\"要不是你提醒,我差点误诊了。\"
陆昭阳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是师姐教得好。\"
陆阿桂揉了揉她的头发,\"咱们小师妹长大了,再过几年,怕是要超过师父了。\"
\"才不会呢!\"陆昭阳认真地说,\"师父的医术深不可测,我一辈子也学不完。\"
回到医仙谷时已是午后。陆寻正在药房整理新晒干的药材,见三人回来,抬头问道:\"情况如何?\"
柳烟将诊治经过详细汇报,特别提到了陆昭阳的敏锐观察。陆寻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面上不显,只是淡淡道:\"昭阳,把你的诊断和用药写下来,晚饭前交给我看。\"
\"是,师父!\"陆昭阳响亮地应道,立刻跑去书房记录医案。
傍晚时分,陆昭阳将写好的医案恭恭敬敬地呈给师父。陆寻仔细阅读,时而点头,时而用朱笔在上面做些批注。
\"诊断准确,用药也恰当。\"陆寻放下竹简,\"不过苇茎用量可以再增加三分,桃仁可以减少一分。记住,肺痈初期,清热之力宜重,活血之力宜轻。\"
陆昭阳认真记下,\"弟子记住了。\"
陆寻看着她专注的神情,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去吃饭吧,今天辛苦了。\"
晚饭后,陆昭阳照例来到药圃巡视一圈,确认所有草药都安然无恙后,才回到自己的小院。她的房间简朴但整洁,靠窗的书案上堆满了医书和笔记,墙上挂着师父赠予的\"仁心仁术\"四个大字。
她点亮油灯,翻开师父最近传授的《本草经集注》,开始今晚的研读。夜风轻轻吹动窗纱,带来药圃里草药的清香。陆昭阳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就是她在医仙谷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有严厉又慈爱的师父,有关心她的师兄师姐,有学不完的医术和武功。虽然她偶尔也会好奇自己的身世——为何会被师父带回谷中,但这样的念头总是一闪而过。对她来说,医仙谷就是家,师父和师兄师姐就是亲人。
窗外,一轮明月悄悄爬上东山,将清辉洒在少女专注的侧脸上。她只是医仙谷中一个快乐学医的小姑娘,在师父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