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回暖,正在看书的宋婳,看了看窗外的天,想着普山寺的桃花应该都开了,放下手里的书,带着丫头往住院走去。
主院还是跟平时一样,丫鬟婆子井然有序的做着各自的事情。
屋里,李氏坐在榻上,看着炕几上的册子,不时跟边上的方嬷嬷说着什么。
“母亲。”宋婳上前行礼。
行完礼走到母亲身边:“母亲在看什么?”
李氏把正在看的册子合了起来,“你怎么来了?”
这语气,心情不好?
方嬷嬷笑着道:“姑娘来了,正好劝劝夫人。”
“劝什么?”宋婳很好奇,让母亲心情不好的原因。
李氏示意丫鬟上前,帮她调整一下后背靠着的枕头,舒服的靠着,这才长舒一口气道:“还不是你二姐姐的亲事,不知道你父亲是怎么回事,竟然叫我去办。”
方嬷嬷劝道:“夫人,你就别烦恼了,哪家的庶女亲事不是主母操持的。”
她就担心,夫人一个生气,和老爷争执起来。
“这事我还能不知道,我就是觉得有点烦,你说大郎和大姑娘的亲事轮不到我插手,也不让我插手,这二姑娘的亲事,干嘛不一块不让我插手。”李氏越想越气。
宋婳想,这事估计是秋姨娘求了父亲,二姐姐不知道,二姐姐虽然平时不声不响,但她一直巴着大姐姐,想通过大姐姐,通过永安侯府,找门好亲事,她是断断不会同意,母亲给她相看人家的。
宋婳指着桌子上的册子问:“这是?”
李氏看了一眼道:“这是官媒给的册子。”
宋婳猜着应该就是这个东西。
李氏不耐烦再费心,指着册子对方嬷嬷道:“等会儿你把这册子送到二姑娘那里,让她自己挑。省的我挑的不合她心意,她和她姨娘找我闹。”
“秋姨娘闹?这话夸张了,顶多是二姐姐闹一闹。”宋婳默默的想。
“是,夫人。”方嬷嬷知道这已经是夫人的底线了,没有再劝。
解决完烦心事,李氏又来了精神,坐起身:“婳儿,坐过来一点,母亲有好东西给你看。”
说着,不知道从哪里又摸出一本册子。
把刚刚的册子扔到一边。
宋婳:“……”这么快就轮到她了?
“母亲,这是?”不死心的问。
李氏高兴的翻着手里的册子,示意宋婳过来看:“这可是母亲,精心为你挑选的,你过来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
宋婳:“母亲,不用这么快吧!”
“快什么,要不是给你祖父守孝,你们兄弟姐妹的亲事该定下了。”
“你大姐姐和二姐姐就有点晚了。”不过,她那个继女有那么个人才和才华倒是不用担心,就是二姑娘可能有点麻烦。
也难怪老爷急了,想到这里,刚刚剩余的气丁点不剩。
决定,她们省心的话,她就给好好把把关。
“你年纪不大,但我们也得早下手,好人家的儿郎都是不等人的。”李氏絮絮叨叨得说着。
宋婳觉得母亲说的有理,拉过册子认真看了起来。
李氏见她认真在看,她靠近宋婳一点,指着册子上的小像道:“这是工部员外郎家的公子,虽然还是个举人,不过很有才,今科有望高中。”
宋婳点头,翻了一张,李氏又道:“这是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公子,听说性格很好,他们家没有小妾,虽然才华差了点,但也是有望中进士的。”
宋婳又翻了一张,李氏接着道:“这是翰林院编修家的公子……”
宋婳打断她,“母亲,是不是这个册子,你都倒背如流了。”
李氏摇头:“那不能,倒背如流做不到,顶多就是如数家珍。”
宋婳:……
这两个成语有什么不同吗?
……
二姑娘院里,看过李氏派人送来的册子,二姑娘抓起桌上的茶盏一把砸在地上。
深吸口气,还是没忍住把桌上的茶壶,茶盏,连带着那本册子都扫到地上,二姑娘的奶娘上前劝道:“哎呦!姑娘,消消气,当心气坏了身体。”
可惜的看着地上碎裂的茶具道:“姑娘,可别拿东西撒气,损坏了还得赔。”
二姑娘一窒,看了眼奶娘,转身吩咐大丫鬟道:“把这里打扫干净,院里的丫鬟婆子敲打下,刚刚的事不要传出去。”
大丫鬟应下:“姑娘放心。”
嘱咐完,拿起册子往外走去。
奶娘一看事情不好,忙和几个丫鬟跟了上去。
二姑娘阴沉着脸色来到秋姨娘的院子,没等秋姨娘高兴,把手里的册子一把甩到桌子上。
质问道:“是不是你让母亲给我想看亲事的?”
|秋姨娘看着气愤的女儿,嗫嚅着问:“怎么了?”
她没找夫人,她是找了老爷,她也想老爷给二姑娘相看的,难道老爷把这事交给了夫人。
“还怎么了,你看看这都给我挑的是什么人家。”
她真是气疯了,难道就因为她是庶女,就只能配一些庶子,或者是一些家世低微的?
秋姨娘拿起册子,翻了翻,感觉这个册子里的公子,配二姑娘是配的上的,夫人没有敷衍。
“二姑娘,你要不再仔细看看……”
“你什么意思?”二姑娘不可思议的看着秋姨娘。
“二姑娘,姨娘是觉得这里面的公子……”
二姑娘阻止她再说下去,深吸一口气道:“你是我的姨娘,我不怪你身份低微,也不指望你帮我,但你能不能不要拖我后腿。”
说完,转身就走,走到门边,又停了下来:“不要再拿你那一套安分守己来约束我,我只是想过的更好。”说完,抬高头,走了出去。
身后的秋姨娘眼泪流了下来,她何尝不知道二姑娘的心思,但她也没有办法,她身份低微,只是前夫人的陪嫁丫鬟,二姑娘又是庶女,心气太高,没有好结果。
虽然很多人多夸赞大姑娘,但她看着大姑娘长大,知道大姑娘不是好相与的!
她只盼着二姑娘嫁个夫家和睦,婆母慈和,夫君知冷知热,她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