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赵母带着几个儿媳妇,和李奶奶,大刚媳妇拿着淘海工具,等赵东带着他们去后月亮湾。
阿健也跑过来了,看着阿嫲都拿着工具又跑回去拎一个桶,喊着赵东快走。
赵东带着帽子拿个钩子,备一竹筒水出来,兴冲冲的和一群妇女出发了……。
“哥,咱们都多长时间没淘海了,你结婚就天天码头做工,都是没时间去淘海了。”
赵东没接话,反而说道:“前面礁石不好走,去搀扶一下你阿嫲。”阿健抬头一看屁颠屁颠跑了过去。
赵东也快步走到他老婆身边,听着嫂子们和老娘说村里的八卦。
“爹,爹,抱抱。”
赵俊舟看到前面有礁石,张开双手找赵东。
他一把夹起儿子几步就过了礁石,放在沙滩上,嘱咐孩子:“别跑到潮水那里,只准在沙滩玩,爹去礁石那边抓鱼,抓大虾,别跟过来,在摔到你。”
“秀秀看一下儿子,我和阿健去礁石那边看看。”
陈秀看着和儿子说完就走的赵东,眉眼带笑,感觉现在的阿东有哪里不一样,又好像还一样。
看着没跟上来的儿子,喊上阿健,拎着桶和工具走在礁石上四下看着。
赵东觉得昨天的梭子蟹应该还有没爬走的,在周围有石头的地方走,手中的钩子翻着石头。
连着翻两个不太大的石头都没收获,又看到前面一个大石头,过去翻开一只白章漏出来,“呦呵,发现好货了。”
阿健听到声音跑过来,“白章呀!哥你出来拜妈祖了吧,这好运,太眼馋了,我也要去找找。”
潮水退去,随着潮水上来的鱼,虾,蟹,等海生物并没能一起退回海里,而是被大礁石,小石头,水草等绊住,只能在涨潮才能回去海里。
被淘海的捡到那就再也回不去了。
一路走走停停,赵东好货没少捡有吸在礁石上的大鲍鱼,走路踩到的海胆,幸亏穿靴子了,不然脚要扎烂。
还有几只大虾,林林总总也有个一两块钱。
阿健也还行,淘到四五个沙蟹,石头蟹,还有几只跳跳鱼。
大多数螃蟹都栖息在沙子里或者石头底下,现在海域还没有被过度捕捞,海资源物产都非常丰富。
只要来淘海,多的能卖点钱,少的也会够一餐,不会什么也淘不到。
赵东,阿健一边淘海一边讲话也不会无聊。
“哥,你这两天运气太好了,今天淘到这么多好货呢,一会拿去收购点卖了也能有一块钱了。
“还别说,昨天今天运气真挺好,妈祖这两天保佑我。”
“哥,你干啥都要喊着我啊,这好运气我一定要沾光,对吧,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哥……。”
“那不行,老婆孩子只能是我的,谁和你,你的,我的的。”笑着闹着,两人淘海是越走越远。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
赵东看着面前的一大片林子:“咱们这是走出多远了啊,以前怎么没发现这边还有红树林,看着面积还不小。”
可能他以前也来过,只是重生回来不记得了。
红树林分布在高潮线和低潮线的潮间带,在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处,河流出口冲积盐土,含盐沙壤土适合生长。
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称”台风天有防风固林作用,也有净化海水作用。
红树林树叶是绿的,割开树皮,树干氧化成红色才叫红树林,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还是珍惜水禽栖息地。
所以赶海遇到没有被踏足过的红树林,那就意味着数不尽的大货被捡拾。
“哥,过去看看?”
“嗯,红树林经常有青蟹活动,运气好还能抓两只。”
“哥,有花螺,还有大海螺,哇哈哈哈……还不少呢。”
一连串笑声过来,赵东狐疑的看过去,阿健又开始咋呼了,“哥好多招潮蟹快来,要跑了,哥你左边那个要逃跑,哥,右边右边。”
这一片离得远,也没什么人过来淘海,两个人在这一片都没少淘,好多招潮蟹。
赵东还发现一水坑琵琶虾,泥螺也没少捡,两人还都抓到了一条鳗鱼,最常出没红树林的青蟹,可惜今天两人都没看到。
阿健已经淡定了,好货太多已经咋乎不起来了,两人捡捡停停,走出去的越来越远。
“晚上看到你刚哥问一下要不要来淘海,别去码头了,到家我也问问大哥二哥来不来,码头搬货也不轻松,淘海淘到的少点就当休息了。”
赵东看着这么大一片红树林,又强调一遍,“咱们晚上退潮来吧,也许真能淘到青蟹。”
现在青蟹已经被赵东放在淘海第一位了,毕竟红树林都有了,青蟹还会远吗,在赵东心里是一点都不远。
“嗯,回去大刚哥到家就找他问。”
“淘到多少,桶满了?”赵母看着两人手中已经满的桶发问,其实是不敢相信,啥时候淘海这么容易了。
“满了,看看留下家里吃的,剩下的秀秀拿去收购点卖了吧。”
“留啥留,我们都在这淘海 家里够吃了,你能吃多少?”
赵母接过桶递给陈秀:“都拿去卖了。”
陈秀心里是高兴的,脸上还不能表露出来,那样显得舍不得给家里吃一样,不太好,做人媳妇,妯娌的还是要装一下。
看一眼赵母他们桶里收获也不少,扇贝,海蛎子,小淡菜,还有海瓜子,看着个头还都不小,赵东觉得 海瓜子要一把一把的吃才有感觉,极好的下酒菜。
赵大嫂,赵二嫂看着陈秀拎着满满的一桶,后悔死了,早知道也不让家里男人去码头,都来赶海得了。
那么一桶也能卖上几块钱。
两个嫂子心想这两天老三也不知道走什么狗屎运了,运气好到不行,看来回去也要拜拜妈祖。
信奉都是入乡随俗的,听说的多了慢慢的也成为自己的信仰了。
看着一身沙的儿子,赵东觉得不能要了:“你这皮猴子一样的”,要改名叫吗喽了。
“吗喽,吗喽,赵俊舟叫吗喽,”阿海决定这个弟弟以后就喊他吗喽了,比赵俊舟好听,跑着和阿呆去分享了。
如果这时候赵俊舟要是大孩子一定会说:“听我说谢谢你……。”
陈秀推赵东一下瞪了一眼,走了,连要卖钱的一桶好货都没拎,他只好自己拎着追过去。
阿健没眼色的凑过来:“哥,吗喽挺好听的。”
赵东:这个安慰大可不必……。
李奶奶年纪大了也没少淘,真是太多了,个头也不小,这地方对老年人还是挺友好的,更别说大刚老婆翠花嫂子和赵家婆媳了。
一路上几个人已经商量好了,这地方谁也不能说出去,还能多淘几次,要是村里知道了都过来,那真是啥都没有了。
这时候物资匮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人都靠淘海给餐桌加菜改善伙食。
赵母她们和陈秀去收购点了,大嫂,二嫂过去就是看热闹,太好奇能卖多少钱了,李奶奶去给阿健卖,一起去热闹。
胖子没看到赵问道,“阿东呢?今天看到他了,没去码头啊。”
“这些都是阿东淘来的,秀秀过来。”
赵母接过李奶奶手里的桶递过去,喊陈秀也把桶递过去。
“这个招潮蟹3毛钱一斤,婶子,我和东子、阿健是兄弟都给实在价。”
琵琶虾 挺大的就2毛五一斤……。
大海螺5毛三一斤……。
海鳗3毛6分钱一斤……。
花螺1毛三分钱一斤……。
鲍鱼8毛一斤,今天捡的三头鲍个头挺大,鲍鱼同一个品种的放到一起称三个一斤就是三头鲍,五个一斤就是五头鲍?
海胆只有三个3毛一斤……。
大虾 2毛一斤……。
白章个头小9毛钱,章鱼有白章,黑章,红章,其中白章最贵的,口感决定了章鱼价格。
章鱼据说有6岁小孩的智商,生活在海底,栖息在陶罐,瓦罐,海螺,贝壳里,没有合适的也会自己建造。
还有不知多少钱的跳跳鱼和零零散散的杂鱼,拿回去杀了腌咸鱼,晾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