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明朝女盟主 > 第46章 医道弘扬与新的使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章 医道弘扬与新的使命

林半夏带领着弟子们分成多个小组,奔赴各地的城镇乡村。每到一处,他们便搭建起临时的医馆,为当地的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村民们生活困苦,医疗条件简陋。林半夏等人的到来,如同一束光照进了他们的生活。

一位老者被家人搀扶着来到医馆。他常年劳作,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疼痛病,行动十分不便。林半夏仔细地为老者进行诊断,她运用《黄帝内经》中“三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老者的神色、形态,以及切脉,判断出老者是由于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入侵经络所致。

“《伤寒杂病论》中提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对于您的病症,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来治疗。”林半夏对老者解释道。

她开出了一副药方,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进行加减。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为君药;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与独活共为君药。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细辛、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均为臣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弟子们按照药方抓药、煎药,喂给老者喝下。同时,林半夏还运用针灸疗法,选取了肾俞、肝俞、委中、阳陵泉等穴位。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补肾益精;肝俞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疏肝利胆,养血明目;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可舒筋活络,凉血解毒;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能清利肝胆,舒筋活络。

在林半夏的精心治疗下,老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也逐渐灵活起来。他满含热泪地感谢林半夏等人:“你们真是活菩萨啊,要不是你们,我这把老骨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义诊点不断上演。杏林盟的弟子们用自己所学的医术,为百姓们解除病痛。在治疗过程中,他们还向百姓们普及医道知识,教导他们如何预防疾病,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应自然规律,饮食要有节制,作息要规律,这样才能少生病。”弟子们耐心地向百姓讲解着。

随着义诊活动的持续进行,杏林盟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医道的理念也在各地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医,对医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林半夏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的医者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医术,但对经典医籍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治疗疑难病症时往往力不从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半夏决定在各地建立医道传承点。她挑选了一些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弟子,派往各个传承点,负责传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的知识,以及杏林盟的医术和理念。

在建立传承点的过程中,林半夏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医者,名叫苏然。苏然对医道充满热情,但由于地处偏远,缺乏学习的资源和机会,医术一直难以提升。

林半夏与苏然交谈后,发现他思维敏捷,对医道有着独特的见解。她决定重点培养苏然,将自己多年来对经典医籍的感悟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医道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你秉持着一颗仁爱之心,不断学习经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林半夏鼓励苏然道。

在林半夏的指导下,苏然进步飞速。他不仅对经典医籍的理解更加深入,在临床治疗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他用所学的医术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誉。

随着医道传承点在各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医者得到了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医道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而林半夏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又有了新的目标。她听闻在遥远的海外,有一些神秘的岛屿,岛上的居民有着独特的医疗方式和对生命的认知。林半夏决定带领一支船队,前往这些神秘岛屿,探寻不同的医道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医道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