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综影视:过分觊觎 > 第70章 希望之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载着好消息的拖拉机驶入云岭村时,夕阳正将最后一抹金色洒在泥泞的村道上。心怡老远就看见村委会前聚集的人群,他们像等待远行亲人归家一般翘首以盼。

\"回来了!他们回来了!\"眼尖的孩子率先喊了起来。

拖拉机还没停稳,村民们就围了上来。刘长福挤在最前面,脸上的皱纹因为紧张而更加深刻:\"怎么样?\"

心怡跳下车,举起手中的文件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批下来了!省里同意拨款治理地质灾害,咱们村不用搬迁了!\"

一瞬间的寂静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几个老人当场抹起了眼泪,妇女们双手合十不住念叨\"菩萨保佑\",孩子们虽然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跟着大人又蹦又跳。

刘长福颤抖着手接过文件,看了又看,突然深深地向心怡和周远鞠了一躬:\"我代表全村老少,谢谢你们!\"

心怡连忙扶住老人:\"刘叔,别这样!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当晚,村委会前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村民们拿出珍藏的米酒,杀了一只羊,举行了十年来最热闹的庆祝活动。心怡被推到了篝火中央,村民们轮番向她敬酒致谢,弄得她手足无措。

\"我真的不能喝了...\"心怡第五次推辞时,周远不动声色地接过她手中的碗,一饮而尽。

\"周老师好酒量!\"村民们起哄道。

借着火光,心怡看到周远的耳根已经通红,不知是酒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冲她眨了眨眼,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庆祝活动持续到深夜。人群散去后,心怡和周远被刘长福留下商量具体工作安排。

\"省里的一百五十万下周就能到县财政,\"心怡翻开笔记本,\"县里答应配套五十万,这样总共有两百万。根据地质队的方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她详细解释了挡土墙建设、排水系统改造和植被恢复计划。刘长福边听边点头,最后问道:\"这么大的工程,得请专业施工队吧?\"

\"大部分工程确实需要专业队伍,\"心怡点头,\"但我们可以组织村民参与一些辅助工作,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让大家有参与感。\"

\"我有个想法,\"周远突然开口,\"村里现在有三十多个留守劳动力,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工程队,由专业人员培训后承担部分工程,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为以后的发展储备人才。\"

心怡眼前一亮:\"这主意太好了!等工程结束后,这支队伍可以转型为村办企业的施工队,承接周边村庄的小型工程。\"

三人越聊越兴奋,不知不觉已是凌晨。走出村委会时,夜空中繁星点点,山风带着初夏的微凉拂过面庞。

\"累了吧?我送你回去。\"周远自然而然地接过心怡沉甸甸的背包。

\"谢谢。\"心怡没有推辞,\"对了,明天我想先去学校看看。省教育厅答应拨的二十万教育专项资金应该也快到了,咱们得提前规划怎么用。\"

周远脚步一顿:\"你连教育资金也申请到了?\"

\"多亏了你那位在教育厅的同学帮忙。\"心怡笑道,\"他说很佩服你的选择,愿意全力支持。\"

周远低下头,踢开路上的小石子:\"其实...那不是我同学,是我父亲。\"

\"啊?\"心怡惊讶地停下脚步。

\"我父亲是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周远的声音很轻,\"我们...关系不太好。他反对我来支教,我们已经两年没联系了。这次为了村里,我才...\"

月光下,周远的侧脸线条紧绷,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心怡突然明白,这个看似温和的年轻人,骨子里有着怎样倔强的坚持。

\"周远,\"她轻声说,\"谢谢你为村子做的一切。\"

他抬起头,两人目光在夜色中交汇,一种无声的理解在彼此间流淌。

第二天一早,心怡和周远就来到村小学勘察。这所学校由三排平房组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墙壁开裂,屋顶漏雨,唯一的操场坑洼不平。

\"最紧迫的是屋顶和墙壁的修缮,\"周远指着一间教室,\"下雨天孩子们要打着伞上课。\"

心怡仔细记录着每处需要维修的地方:\"除了基本修缮,我们应该考虑长远发展。比如建一个图书室,配备多媒体教室,还有操场必须重新规划...\"

\"多媒体教室?\"周远苦笑,\"这里连稳定的电力都保证不了,经常停电。\"

\"那就一起解决!\"心怡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我们可以申请电力改造项目,顺便把网络也通了。周远,孩子们不能因为生在山区就被时代抛弃!\"

周远怔怔地看着她,突然笑了:\"你知道吗?我刚来时也像你这样满腔热血,觉得能改变一切。但现实会一点点消磨你的热情。不过...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好像又找回当初的感觉了。\"

\"那就别放弃。\"心怡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我们一起。\"

两人花了一整天时间,完成了学校改造的详细规划,包括短期急需的修缮和长期的发展蓝图。傍晚时分,他们正在操场边讨论篮球场的位置,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校门口传来:

\"哟,城里来的大专家在给我们规划未来呢?\"

心怡回头,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他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脸上带着不加掩饰的嘲讽。

\"张铁柱,你来干什么?\"周远明显绷紧了身体。

\"路过,看看热闹。\"张铁柱眯着眼打量心怡,\"听说你给村里要来了两百万?本事不小啊。不过...这些钱最后能有多少真正用在村里,就不好说了。\"

心怡皱眉:\"你这话什么意思?\"

\"心怡,别理他。\"周远拉住她的手臂,\"张铁柱是村里有名的刺头,常年在外打工,前几天才回来。\"

张铁柱冷笑一声:\"周老师,你护花使者当得挺称职啊。不过我劝这位城里来的大小姐,别以为读了几本书就能在乡下指手画脚。我们农民虽然没文化,但不傻!\"

说完,他扬长而去,留下心怡站在原地,胸口剧烈起伏。

\"别往心里去,\"周远安慰道,\"他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想法。他们不相信会有人真心实意为村里办事,总觉得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心怡深吸一口气:\"我理解。改变需要时间,我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心怡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她奔波于各个工程现场,监督施工进度,解决突发问题;晚上,她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申请更多项目支持。周远则负责组织村民工程队,安排他们参与辅助施工和学习技术。

在两人的配合下,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挡土墙工程率先开工,大型机械开进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引来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围观。

这天下午,心怡正在工地检查材料,突然听到一阵骚动。她跑过去,看到张铁柱带着几个村民正在和施工队争执。

\"怎么回事?\"她挤进人群。

\"蓝技术员,\"施工队长无奈地说,\"这位老乡非要我们先用他们村的石料,可我们是按合同从县里采购的...\"

\"县里的石料多贵啊!\"张铁柱大声说,\"我们后山就有采石场,质量不差,价格还便宜一半。你们非要从县里买,是不是吃了回扣?\"

围观村民开始窃窃私语,有人点头表示赞同。心怡感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自己背上。

\"张大哥,\"她保持冷静,\"工程用料有严格标准,必须经过质检。如果咱们村的石料符合要求,我当然优先用本村的。你能带我去采石场看看吗?\"

张铁柱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回应:\"现...现在?\"

\"就现在。\"心怡转向施工队长,\"李队长,麻烦您派个技术员一起去取样检测。\"

一行人来到后山采石场。心怡仔细查看了石料质量,并让技术员取了样品。检测结果出乎意料——云岭村的石料质量竟然优于县里的供货。

\"张大哥,谢谢你提醒!\"心怡真诚地说,\"我马上联系采购部门修改合同,以后就用咱们村的石料。不过...\"她话锋一转,\"采石需要规范操作,必须保证安全。你能不能负责组织这件事?\"

张铁柱彻底懵了:\"你...让我负责?\"

\"对啊,你最了解情况。\"心怡笑道,\"工资按市场价算,怎么样?\"

张铁柱黝黑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最终点了点头:\"成,我干。不过你别指望我感谢你!\"

\"公事公办,不用感谢。\"心怡伸出手,\"合作愉快。\"

张铁柱犹豫了一下,还是握住了她的手。围观的村民们发出善意的笑声,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心怡公平处事、不计前嫌的态度赢得了更多村民的信任。连刘长福都感叹:\"闺女,你这手高明啊!张铁柱那倔驴,居然被你收服了。\"

\"刘叔,他不是坏人,只是对村里的事有自己看法。\"心怡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说,\"其实这样的人往往最有主见,用好了能成为得力帮手。\"

正说着,周远匆匆走进村委会:\"心怡,学校改造的批文下来了!教育厅还额外给了五万块钱买图书和设备!\"

\"太好了!\"心怡跳起来,情不自禁地抱住了周远,\"孩子们终于能有像样的教室了!\"

周远僵了一下,随即轻轻回抱了她。心怡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松开手,脸颊发烫。刘长福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假装咳嗽了两声:\"年轻真好啊...\"

学校改造工程第二天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村民们听说要给孩子们建新学校,纷纷自愿来帮忙。男人们搬运材料,女人们做饭送水,连老人们也闲不住,坐在操场边编竹筐、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场面热闹非凡。

心怡和周远成了最忙碌的两个人。心怡负责工程设计和进度把控,周远则协调人力物资,还要抽空给孩子们上课——临时教室搭在村委会的大院里,条件简陋但学习热情不减。

这天中午,趁工人们休息吃饭的间隙,心怡和周远蹲在工地边讨论一个技术问题。

\"我觉得多功能教室应该增加两个窗户,\"心怡在图纸上比划着,\"这样采光更好,还能节省电费。\"

\"但这样会减少墙面使用面积,\"周远反对,\"图书架和展示板就没地方放了。\"

两人争论得投入,没注意到张铁柱走了过来:\"吵什么呢?大老远就听见你们的声音。\"

心怡抬头,惊喜地发现张铁柱手里拿着两盒饭菜:\"张大哥!你来得正好,帮我们评评理。\"

她简单解释了分歧所在,张铁柱听完,挠了挠头:\"要我说,你们城里人就是想太多。加窗户有啥难的?我爹那辈盖房子,都是先考虑通风采光,东西可以找别的地方放嘛!\"

心怡和周远对视一眼,突然同时笑了起来。

\"张大哥说得对,\"周远摇头,\"我太拘泥于传统教室的布局了。\"

\"不,是我的设计没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心怡也诚恳地说。

张铁柱被两人的态度弄得有些不好意思:\"那个...我媳妇做了点饭菜,看你们忙得顾不上吃饭...趁热吃吧。\"

放下饭盒,他转身就走,背影看起来有些狼狈。心怡和周远相视一笑,打开还冒着热气的饭盒——红烧肉、炒青菜、煎鸡蛋,朴实却香气扑鼻。

\"真香!\"心怡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张大哥人其实挺好的。\"

\"是啊,\"周远感叹,\"你改变了他,也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

\"是我们一起。\"心怡纠正道,\"周远,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我不可能这么快融入村里。\"

周远低头扒饭,耳根又红了:\"快吃吧,下午还要干活呢。\"

学校改造进行到第十天,主体修缮已经完成,接下来是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这天下午,心怡正在监督电路改造,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声。她走出去,看到一群村民围在校门口,情绪激动。

\"发生什么事了?\"她挤进人群。

\"蓝技术员,\"一个妇女拉住她,\"听说你要把学校改成什么'现代化示范校'?还要从城里请老师来?那周老师怎么办?\"

\"对啊!周老师教得好好的,凭什么换掉他?\"其他人附和道。

心怡一头雾水:\"谁说周老师要被换掉?\"

\"张铁柱说的!\"一个老汉指着站在人群后面的张铁柱,\"他说你从城里请了高级教师,要把周老师赶走!\"

心怡震惊地看向张铁柱,后者却一脸无辜:\"我可没这么说!我只是说城里要派新老师来...\"

\"你故意误导大家!\"周远不知何时出现在心怡身边,脸色铁青,\"心怡申请的是支教教师补充,不是替换!现在我们学校只有我一个老师,六个年级根本教不过来!\"

村民们安静下来,疑惑地看着心怡。她深吸一口气,站到一块石头上:

\"乡亲们,周老师说得对。我们申请了'城乡教师交流计划',会有两名城里老师轮流来支教,每人半年。这样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知识,周老师也能轻松些。没有人要替换周老师!事实上...\"她看向周远,\"周老师将被任命为学校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张铁柱在众人的指责目光中悻悻离去。周远却愣在原地:\"副校长?我怎么不知道?\"

\"我本来想等正式批文下来再告诉你的。\"心怡小声说,\"县教育局已经同意了。周远,这所学校需要你,孩子们更需要你。\"

周远的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个坚定的点头:\"我会尽全力。\"

这场小风波过后,村民们的凝聚力反而更强了。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建设,甚至自发捐款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张铁柱虽然嘴上不服软,但干活比谁都卖力,还主动承担了最辛苦的搬运工作。

一个月后,焕然一新的云岭村小学正式落成。洁白的外墙,坚固的屋顶,明亮的教室,还有铺着塑胶跑道的操场和崭新的篮球场。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那间多功能教室——里面有投影仪、电脑和上千册图书。

落成典礼那天,县里来了不少领导,连周远的父亲周处长也专程从省城赶来。父子俩两年来的第一次见面,气氛有些尴尬,但当周处长看到儿子站在台上,被孩子们簇拥着叫\"周老师\"时,这位严肃的教育官员眼眶湿润了。

\"我错了,\"他对心怡说,\"周远比我有远见。农村教育确实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典礼结束后,村民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心怡忙前忙后招呼客人,累得腰酸背痛。趁人不注意,她悄悄溜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透气。

夕阳西下,远处的群山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微风拂过,带来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心怡深吸一口气,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

\"就知道你在这儿。\"周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累坏了吧?\"

\"有一点。\"心怡笑着转身,却看到周远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这是什么?\"

\"送给你的礼物。\"周远有些不好意思,\"学校落成的纪念。\"

心怡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精美的钢笔,笔身上刻着一行小字:\"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致蓝心怡\"

\"这是...\"

\"苏格拉底的名言,稍作修改。\"周远轻声说,\"我觉得很适合你。这段时间,你不仅改变了学校,也点燃了很多人的希望。\"

心怡的鼻子突然一酸:\"周远,我...\"

她的话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是刘长福打来的,声音异常激动:\"心怡!快回村委会!省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要采访你们!说是要做乡村振兴的专题报道!\"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两人措手不及。回村的路上,心怡突然想到什么:\"周远,这次采访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趁机宣传云岭村的特色,为下一步发展旅游和农产品销售造势!\"

周远笑了:\"你呀,时刻不忘工作。\"

\"那当然,\"心怡眨眨眼,\"咱们的茶叶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刚起步,需要更多关注。\"

采访持续到很晚。记者对心怡和周远的故事表现出极大兴趣,特别是当他们展示村庄发展规划时。

\"你们真了不起,\"女记者感叹,\"放弃城市优越条件,扎根山村做实事。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太少了。\"

\"其实,\"心怡看了一眼周远,\"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送走记者和领导们,已是深夜。心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却发现门口放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热乎乎的饭菜和一壶茶,还有一张字条:\"别饿着肚子睡觉。——周\"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心怡的心像被温水浸泡过一般柔软。她捧着还温热的饭菜,突然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周远已经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第二天清晨,心怡早早起床,准备去查看新建的茶叶种植基地。刚出门,她就看到周远站在路边,手里拿着两个饭团。

\"早。\"他微笑着递过一个饭团,\"知道你又要去忙,先吃点东西。\"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一刻,心怡突然看清了自己的心意——她爱上了这个善良、坚韧的男人,爱上了与他并肩奋斗的每一天。

\"谢谢。\"她接过饭团,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触碰,又迅速分开,各自红了脸颊。

\"我...我查了天气预报,\"周远结结巴巴地转移话题,\"下周可能会连续降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得抓紧了。\"

\"嗯,我已经安排好了。\"心怡咬了一口饭团,含糊不清地说,\"今天先去茶叶基地看看,下午再去检查排水系统。\"

\"我陪你去吧,今天学校没课。\"

两人并肩走在晨光中的山路上,影子长长地拖在身后,渐渐融为一体。远处,新一天的太阳正从山巅升起,照亮了这个正在苏醒的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