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神稍作停顿,目光扫过飞速滚动的弹幕,脸上露出一抹了然的笑意:“看来已经有聪慧的朋友心中有了答案。没错,对死亡的恐惧与意识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而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踏入一个神秘莫测的领域,一同探寻那个长久以来困扰着无数生物学家的谜题 —— 意识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
骁睿听到顾神即将讲解意识出现的问题,兴奋得一拍桌子,说道:“洛尘,终于要讲到关键了!
我一直对意识的起源充满好奇,之前也看了不少相关资料,但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结论。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论文,提到意识的产生或许和大脑神经回路的复杂性增加有关,随着生物进化,神经回路从简单变得复杂,逐渐涌现出意识。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洛尘思考片刻,回应道:“这确实是一种被广泛讨论的观点。大脑神经回路的复杂性肯定是意识产生的重要基础。
就拿大脑前额叶皮质来说,它在大脑额叶前部,和意识的高级认知功能、意识决策紧密相连。”
骁睿不禁感叹:“哇,原来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意识联系这么紧密,它具体负责哪些高级认知功能呀?”
洛尘接着说:“前额叶皮质有多个子区域,像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负责工作记忆调控。
我们心算长串数字时,它就会被激活,帮我们短时间记住计算中间结果并逻辑运算。”
骁睿连忙追问:“那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是如何做到精准调控工作记忆的呢?”
洛尘解释道:“它通过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来实现对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还有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在情感决策中作用关键,当面临道德困境,比如决定是否牺牲一人拯救多人时,它会整合情感和认知信息,辅助我们做决策。”
骁睿好奇地问:“那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在整合信息时,有什么特殊的机制吗?”
洛尘继续道:“它会综合分析来自大脑其他区域的神经信号,包括与情感相关的边缘系统信号,以及与认知相关的其他脑区信号。
前额叶皮质通过和颞叶、顶叶等大脑其他区域广泛复杂的神经连接,构建起庞大神经回路网络。
这种复杂神经回路让大脑能处理、整合海量信息,为意识产生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不同区域间精确复杂的神经信号传递、交互,让我们能感知、思考、决策,这些都是意识活动的体现。
不过,仅仅神经回路复杂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意识的产生。
大脑神经回路的复杂性为意识产生提供了基础,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意识的出现。
我们不妨将目光从大脑内部结构转向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因为生物在与环境的长期交互过程中,也可能对意识的进化产生深远影响。
有研究发现,一些大脑复杂的动物,行为仍多受本能驱使,没展现出像人类一样高度发达的意识。
所以,除了神经回路,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骁睿追问道:“那你觉得还可能有哪些因素呢?
我听说过一种观点,认为意识的产生和生物与环境的交互有关,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意识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外界情况。”
洛尘表示认同:“这是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从生态心理学角度,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整体。
除了灵长类动物,海豚也是很好的例子。
海豚生活在复杂海洋环境,靠回声定位感知环境,能精准识别猎物、同伴、躲避障碍。”
骁睿惊讶地说:“回声定位听起来好神奇,那从神经学角度,海豚的大脑在回声定位时是怎么工作的呢?”
洛尘接着说:“海豚大脑中有专门负责处理回声信号的区域,这些区域能够快速分析回声的频率、强度等信息,从而构建出周围环境的图像。
群体生活中,它们社交行为丰富,通过特定声音、身体姿势和动作交流,围猎鱼群时配合复杂,有的驱赶、有的截断逃跑路线,这需要对环境和同伴行为精准感知理解。”
骁睿好奇地问:“那在围猎配合过程中,海豚大脑中的哪些区域参与了这种复杂的社交和环境感知呢?”
洛尘继续解释:“主要涉及到大脑中与认知、情感、社交相关的区域,这些区域协同工作,让海豚能够理解同伴的意图,并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策略。
而且海豚能根据海域水流、水温、地形等调整活动范围和捕食策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交互,促使海豚大脑不断进化。
研究显示,海豚大脑相对大小在动物界靠前,大脑结构高度复杂,尤其与认知、情感、社交相关区域。
这让海豚有较高意识水平,能展现复杂情感,像关爱同伴、对人类友好,还能学习新技能,有力证明了生物与环境交互推动意识进化。
但这也只是理论推测,目前缺乏直接证据证实生物与环境交互具体如何引发意识产生。
通过例子,我们看到了生物与环境交互在意识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从神经化学的角度来看,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又在意识产生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
骁睿提出自己的疑问:“那从神经化学的角度呢?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肯定在意识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吧?
不同的神经递质调节着大脑的不同功能,它们的变化会不会对意识的出现有影响?”
洛尘回答道:“你这个角度很新颖。神经递质确实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以抑郁症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与大脑中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血清素能调节情绪、睡眠、食欲等多种生理心理功能。”
骁睿疑惑地问:“血清素具体是怎么调节这些生理心理功能的呢?”
洛尘解释道:“血清素通过与大脑中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当大脑中血清素水平降低时,患者往往会陷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认知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
从这个真实案例可以看出,神经递质的变化对意识状态有着显着影响,这也为我们思考意识起源时神经递质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方向。
在我们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些神经递质也时刻在相互协作,维持着我们的意识平衡。
以帕金森病为例,患者大脑中多巴胺系统异常。多巴胺正常时调节人体运动控制、情绪、动机等多种功能。”
骁睿追问道:“那多巴胺系统异常具体是怎么影响患者的意识状态的呢?”
洛尘接着说:“帕金森病患者体内,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受损死亡,大脑多巴胺水平大幅下降。
这直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出现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认知功能也受影响,常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决策能力下降问题。
像患者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会因运动功能障碍变得困难;面对选择出行路线、处理简单财务问题等需要思考决策的情况,会犹豫不决、反应迟钝。
这充分说明神经递质多巴胺异常,不仅影响运动,对意识状态的认知、决策等方面也有深刻影响,进一步凸显神经递质与意识状态的紧密联系。
不过在意识起源阶段,神经递质系统的演变与意识起源的具体因果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骁睿继续说道:“洛尘,除了灵长类动物和海豚,还有哪些生物能体现这种交互与意识发展的联系呢?”
洛尘思索片刻,说道:“鸟类是个很好的例子。就拿鸟类迁徙来说,它们每年都会进行长途跋涉,跨越千山万水。
在这个过程中,鸟类需要精准地导航,而它们利用了多种线索。
有研究表明,一些鸟类的眼睛中含有特殊的蛋白质,能够感知地球磁场的变化,以此来确定飞行方向。”
骁睿惊讶地说:“通过蛋白质感知地球磁场,太不可思议了!那这种蛋白质是如何将磁场信息转化为飞行方向指引的呢?”
洛尘接着说:“这种蛋白质会在磁场作用下发生特定的结构变化,进而触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最终会影响鸟类内耳中的神经信号,引导它们确定飞行方向。
同时,它们还会参照太阳的位置,在白天时,太阳的方位就是它们飞行的重要指引。
另外,鸟类对地标也十分敏感,海岸线、山脉等显着地标,都能帮助它们校准路线。”
骁睿好奇地问:“鸟类是如何在飞行过程中快速识别和利用这些地标来校准路线的呢?”
洛尘继续解释:“鸟类大脑中有专门负责视觉识别和空间定位的区域,能够快速将看到的地标与记忆中的地图进行比对,从而调整飞行方向。
鸟类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交互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导航能力,这背后其实也反映了它们意识的进化。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利用,鸟类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迁徙策略,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意识在与环境交互中发展的体现,和我们探讨的意识起源问题紧密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