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跟着番茄学物理 > 第32章 科学天平:严谨与 “不严谨” 的微妙制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科学天平:严谨与 “不严谨” 的微妙制衡

新的一天,炽热的阳光艰难地穿过堆满科幻杂志和星际飞船模型的窗户,洒在骁睿那略显杂乱的房间里。可他完全无暇顾及这一切,整个白天,他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满心只惦记着夜晚十一点的直播。

此刻,他早早地坐在电脑前,房间里灯光昏暗,唯有电脑屏幕散发着明亮且诱人的光,映照着他那充满期待的脸庞。他双眼紧盯着屏幕上的时钟,倒计时的每一秒都似一个世纪般煎熬,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仿佛要挣脱束缚,满心都是对未知宇宙奥秘的强烈渴望,脑海中不断闪过之前与洛尘探讨地外文明时那些令人兴奋的奇妙设想,对这次直播内容的各种猜测也在脑海中翻涌。

“哎呀,洛尘,真希望顾神今天能带来更多震撼的内容。” 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快速地给洛尘发去消息。

与此同时,洛尘在自己静谧的书房中也做好了充足准备。书房里,四周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天文学书籍,一旁还摆放着简易的天文望远镜模型和几个科学实验器具模型,暗示着他对科学实践的浓厚兴趣。

柔和的台灯下,相关资料被整齐地摆在桌上,身旁的笔记本电脑打开着多个天文论坛页面。他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在等待直播的过程中,脑海里不自觉地回顾起科学史上那些因新发现而推翻旧理论的经典案例。

就拿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来说,牛顿秉持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在研究过程中,面对诸多质疑,始终坚持自己的观察和推导。

例如,在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时,很多人对其远距离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观点表示怀疑,但牛顿凭借对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物体运动的大量细致观察,收集了海量精确的数据,像对行星轨道的长期观测记录等。

随后运用微积分等当时极为先进且复杂的数学工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这一过程完美地体现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他的研究方法鲜明地展示出科学是基于实证和理性推导的,就如同我们搭建一座房子,每一块基石(每一个数据和推导步骤)都要稳稳当当,才能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大厦。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和高速领域,诸如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以及接近光速的物体运动现象,牛顿经典力学却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就像用一把只能测量短距离的尺子,去丈量宇宙的浩瀚距离,显然力不从心。

......

【晚上十一点整,直播准时开始。】

......

骁睿看到顾神现身,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立刻给洛尘发消息:“嘿,洛尘,直播开始了,顾神又要带我们开启宇宙探秘啦!”

洛尘推了推眼镜,看着屏幕上的顾神,微微思考后回复道:“是啊,看看今天又会有什么惊人的猜想。”

......

【直播画面里,顾神语气笃定,开口说道:“必须着重声明,我所讲的乃是基于思考的猜想,绝非乱说一气。至于你们信不信,那是你们的事,我得把话讲完整。”】

【浏览弹幕的顾神,捕捉到一条独特的发言,觉得用于开场再合适不过。“刚刚看到有弹幕说‘科学是严谨的’,各位对这句话有怎样的见解?”】

......

骁睿皱着眉头,脸上写满疑惑,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哎呀,洛尘,这问题有意思,科学肯定得严谨啊,不然怎么得出正确结论。而且,要是太不严谨,大家随意猜测,那科学研究不就乱套了吗?”

洛尘微微皱眉,内心有点担忧能否清晰地把复杂观点传达给骁睿,他认真思考后打字回复:“从一方面看,科学确实需要严谨,实验数据、理论推导都得精准。这就好比建房子打地基,地基歪了,房子肯定会塌。”

骁睿忍不住插话:“这我懂,做实验要是数据不准,结论肯定错得离谱。可为啥说科学不严谨呢?这不是矛盾了吗?”

洛尘接着回复:“但顾神说的不严谨,或许指的是科学一直在发展,新的发现不断推翻旧的认知,这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就像我们刚才想的,牛顿经典力学够严谨了吧,但在新的研究领域面前,还是得被相对论补充完善。你可以把科学理论想象成一个不断升级的软件,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就得不断更新版本。”

骁睿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忙追问:“洛尘,快说说,相对论到底咋改变牛顿力学的?牛顿力学不是挺完美的吗?”

洛尘继续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尤其是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这就好比不同速度行驶的列车上,时间流逝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而广义相对论更是对引力现象给出了独特解释,比如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这一现象后来被天文观测所证实。就像原本我们以为光线是直直地走,结果发现它在强大引力下会拐弯。

相对论不仅具有逻辑简单性,而且具有可证伪性,为后来诸多实验所验证,如引力红移现象等。

这就表明,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相对论也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相对正确的理论,随着科学的发展,或许还会有更完善的理论来进一步拓展和修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功能出现,取代或改进旧的部分。”

骁睿挠了挠头,回复道:“哇,太复杂了,感觉世界观都要被重塑了。那这和我们找外星生命有啥关系啊?”

洛尘接着说:“这就如同我们探索地外文明,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建立的理论体系,也只是基于当下有限的观测和认知,未来必定会不断被更新和完善。

就拿最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现来说,它观测到一些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这可能暗示着生命存在的迹象,这就突破了我们以往对系外生命存在条件的认知。

费曼曾说,比起事物的外表,理解其中的原理更重要。比起记住名字,更重要的是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探索地外文明这件事上,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猜测和幻想,比如仅仅因为某个星球看起来像地球,就认为它一定存在生命。”

骁睿好奇地问:“那生命存在的本质条件到底有哪些啊?我一直以为像地球一样有阳光、水就行呢。”

洛尘耐心解答:“生命存在的本质条件,像适宜的温度,是因为温度影响分子的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就像温度会影响面团发酵的速度;

液态水是许多生化反应的良好溶剂,能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没有水,很多生命所需的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

稳定的大气环境则可以保护星球免受宇宙辐射和小行星撞击等威胁,大气就像给星球穿了一层防护服。”

骁睿惊叹道:“哇,原来生命存在的条件这么复杂,那我们找外星生命岂不是很难?”

洛尘又说:“科学研究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质疑和验证现有的认知。就像在研究地外文明信号时,如果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有规律变化,你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

是外星文明有规律地发射信号,还是宇宙中的自然现象导致的?

我们不能只看接收到的信号表象,要深入分析信号的频率、调制方式等本质特征,以此来判断是否真的来自外星智慧生命。

这种对本质的追求,正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也体现了科学在探索未知领域时的‘不严谨’与严谨的统一。科学既需要严谨地对待每一个研究环节,又要勇敢地接受新发现带来的改变。”

骁睿思考片刻后回复:“嗯…… 好像有点懂了,科学既要严谨做研究,又得接受会被新发现改变,对吧?而且感觉这探索过程太奇妙了,真让人向往。”

……

【在两人你来我往的讨论声中,直播画面中,顾神突然发声,语气坚定:“科学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正是它的不严谨。从人类建立科学体系的那天起,就一直围绕着克服这种不严谨而拼搏。”】

……

骁睿惊讶地再次看向屏幕,问洛尘:“洛尘,顾神这么说,和你想的是不是一个意思?这‘不严谨’怎么就成吸引力了?”

洛尘看着屏幕,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满是对科学魅力的赞叹,回复道:“应该是类似的意思。因为科学的不严谨,才有探索的空间,每一次突破现有认知,都是进步。放到我们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上,也是如此。

就拿寻找系外行星上的生命来说,一开始我们觉得只有类似地球、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才可能有生命,这是基于当时的科学认知。

但后来随着观测技术提升,发现一些环境极端的行星,比如表面温度极高、气压极大的星球,也有存在生命迹象的可能。像格利泽 581c,它表面温度可能高达几百摄氏度,但科学家推测其可能存在热液喷口,为生命诞生提供可能。

这就说明我们之前的认知被打破了,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这多让人期待啊。

所以说,科学的‘不严谨’,反而让探索充满魅力。

我们也应像牛顿、爱因斯坦、费曼等科学家一样,以严谨的态度追求本质,又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科学的不确定性,不断推动我们对地外文明探索的前进。真好奇顾神接下来要给我们带来什么颠覆认知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