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跟着番茄学物理 > 第24章 探索地外文明威胁与人类出路(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章 探索地外文明威胁与人类出路(下)

骁睿不禁咋舌:“这也太可怕了!洛尘,那我们人类有什么办法应对这种潜在危机?我真担心,人类在这宇宙危机面前,是不是注定只能坐以待毙?”

洛尘长叹一口气,回复道:“目前以人类科技水平,面对危机几乎无有效应对手段。但我们能持续加强对宇宙的观测研究,争取提前发现地外文明行动迹象,为危机预警。”

骁睿眼睛瞬间瞪大,满脸惊讶,迫不及待地追问:“加强观测研究?具体要怎么做呢?宇宙这么广袤无垠,我们真能发现那些隐藏极深的地外文明踪迹吗?”

洛尘接着说道:“当下,人类借助分布于全球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像口径达500米的中国天眼FASt,它宛如一只巨大的苍穹之眼,坐落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其灵敏度极高,能捕捉到来自宇宙深处极其微弱的射电信号,哪怕是远在百亿光年外的一丝波动都有可能被它察觉。

还有曾在波多黎各运转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虽已部分损毁,但往昔凭借其巨大的碟形天线,也为探索宇宙立下汗马功劳。科学家们三班倒日夜坚守在观测站,运用超级计算机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试图从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里,揪出地外文明活动的细微线索。”

骁睿眉头紧锁,满脸疑惑地追问道:“可这么多数据,要从中分析出有用信息谈何容易!科学家们怎么保证能筛选出关键的地外文明行动迹象呢?”

洛尘耐心解释:“例如,通过对特定频段射电信号的长期监测与分析,科学家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些地外文明信号特征模型,虽尚未有确凿发现,但为后续观测提供了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太空中各式各样的探测器也没闲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专注于寻找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通过观测恒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已发现数千颗系外行星候选体,为人类寻找可能适宜生存的星球提供方向;

帕克太阳探测器则勇敢地靠近太阳,探索太阳风与日冕的奥秘,增进我们对太阳系内环境的了解,这些探索成果都可能成为预警宇宙危机的关键一手资料。”

骁睿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又有些疑惑地问:“这些探测器收集的信息,具体怎么和地外文明开采木星金属氢的危机联系起来呢?感觉有点难以理解。”

洛尘继续说道:“观测研究能帮助我们提前预警危机,而要真正具备应对危机的实力,能源的革新至关重要。在能源领域,人类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投入持续加大。”

骁睿惊讶地张大嘴巴,忍不住问道:“可控核聚变技术?这难度也太大了吧!真的能实现吗?而且它对当下的危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洛尘详细解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汇聚全球多个国家的顶尖科研力量,其建设规模宏大,位于法国南部的实验基地占地面积广阔。该计划致力于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通过强大的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现可控核聚变。

目前,ItER计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实验中实现了等离子体的长时间稳定约束,距离最终实现可控核聚变又迈进了重要一步。一旦成功,将为人类提供一种清洁、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其产生的能量将远超传统能源,能极大地提升人类在能源利用方面的自主性,为应对宇宙危机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骁睿思索片刻,接着问:“有了能源基础作为支撑,那航天技术方面呢?在这危机背景下,航天技术的发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转机?”

洛尘接着讲:“航天技术方面,Spacex的星舰项目以及我国正在稳步推进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研发,都志在实现更远距离、更大规模的太空探索。Spacex的星舰采用了创新的不锈钢材质和可重复使用设计理念,其多次成功进行高空试飞,不断优化设计,有望在未来承担起深空探索的重任,将更多物资与人员送往太空,为人类在宇宙中寻觅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利用小行星资源等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研发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其具备强大的运载能力,将助力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无论是建立月球基地,还是探索火星等更远的天体,都将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应对宇宙危机提供更多的空间行动选择。”

骁睿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追问道:“具体怎么利用这些新火箭来应对危机呢?比如,在木星金属氢危机中,它们能发挥什么作用?”

洛尘回答:“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前往木星周边,更近距离地监测木星的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若未来需要撤离地球,它们能帮助人类探索并建立新的生存基地。

观测数据的海量处理以及各项应对技术的协同运作,离不开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而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有望深度融入应对宇宙危机的各个环节。”

骁睿微微皱眉,提出疑问:“人工智能虽然强大,但在如此复杂且关乎人类命运的危机应对中,真的能做到万无一失吗?会不会出现误判之类的情况?”

洛尘说:“比如,在分析宇宙观测数据时,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像在一些天文观测数据分析项目中,已经能够快速识别出可能与地外文明相关的异常信号,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

在危机预警方面,凭借机器学习算法及时察觉潜在危机信号;决策辅助上,通过模拟不同应对策略的效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全方位提高人类应对危机的效率与准确性。

从图像识别到复杂数据建模,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人类应对宇宙危机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但科学家们正在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提高其可靠性。而且,多方面的技术是相互配合的,即便人工智能出现一些偏差,其他方面也能进行补充和修正。”

骁睿皱着眉头,对洛尘说:“可是,加强观测研究和加快科技发展谈何容易?资金投入巨大,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成效,我们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吗?”

洛尘耐心地解释道:“虽然困难重重,但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出路。

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拿人类攻克青霉素来说,从发现到大规模应用,历经多年探索与研究。

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在危机来临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