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兄弟自从开完会,教课风格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

他们发现把人当成正常人后,果然轻松了很多。

舒林风重新从第一天的三招开始教起,演示了几遍就让人散开各自练习,他从人群中穿过,看到动作不规范的,再进行指导。

以前上完课就撤,没让人练习过,所以也没仔细看过这些人。

今天这么一看,上至六十多岁的奶奶,下至八九岁的孩童,还真是涵盖了各个年龄阶段。

不过多数还是姐姐和阿姨,奶奶级别的也就两个人,孩童仅一个。

他观察到,这个小孩还挺有天赋,她练得很认真,打出来的招式动作都对,就是力量不足,这是发力点没找准。

他上前抓住她的胳膊,带她打了一遍,让她直观感受到发力位置,小孩默不作声,脸上始终紧绷着,不过,再出招就好了不少。

两位奶奶级别的,则是动作做不对,一个像是在跳广场舞,一个像在跳大神。

该说不说,如果不是做防身用,时不时这么跳一下,还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舒林风同样采用手把手教学模式,一招一式进行纠正,奶奶们悟性不差,只是身体不大协调。

脑子知道应该向左,却不耽误身体自动向右。

再看姐姐和阿姨们,终究是做对的人多,只有个别人身体实在跟不上脑子。

整体情况还是让他蛮欣慰的。

果然还是要演练,不然他始终也不会知道到底谁学会了,谁还需要多加练习。

他这边越来越顺手,舒林雅那边却发现了问题。

基础课确实没必要一对一讲解,他便选用大屏幕统一讲,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门课感兴趣。

这个不像舒林风的防身术,谁学都不多余,多点防身技能总是好的,所以大家也乐意练习。

而围棋课,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是很积极。

舒林雅脑袋一转,决定给课程增加点乐趣。

讲完基础课,轮到大家练习时,他坐在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姐姐对面。

他能看出,这个小姐姐对围棋兴趣寥寥,不过,她依然在努力配合组员做练习。

舒林雅一挥手将盘上棋子全打乱了,对着姐姐一笑:“不如我们换种玩法,就是不知道姐姐愿不愿意配合我?”

女孩顿了几秒,才问:“怎么配合?”

她的声音有些生脆,像是不常开口。

“很简单,我问您答。”

“好。”女孩点点头。

舒林雅把棋子全部收到棋盒里,又拈起棋子重新布棋,他边落子边问:“姐姐叫什么名字?”

“杨若涵。”

“今年多大了?”

“23岁。”

“生于几月几日?”

“10月10日。”

“来这里多久了?”

“三个月。”

舒林雅落子成格,棋盘上很快形成了九格宫位。

“姐姐喜欢吃甜还是辣?”

“辣。”

“喜欢白色还是黑色?”

“黑色。”

“喜欢夏天还是冬天?”

“冬天。”

女孩听到这里,不禁疑惑:“这些问题,和下棋有关系?”

“姐姐别急。”舒林雅在下方一格中又落下两子,这才抬头看向她,“姐姐聪慧过人,学业必有所成,大学可是在北方读的?若没猜错,应该是晏京的一所高校吧?”

“你怎么知道?”杨若涵问的有些急,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注意到的防备。

舒林雅继续说:“可惜,姐姐没有拿到毕业证,想必这也是姐姐内心很大的遗憾吧?”

杨若涵只字未答,眼睛却紧紧盯着他。

舒林雅从左上角的宫位中拿出一子,缓缓摇头:“红鸾星动,却落陷无光,兄友线忌煞相冲,姐姐这是——交友不慎才遭此一劫啊。”

杨若涵惊诧不已,自从来到这里,她从来没说过这件事,跟任何人都没说过,她不明白舒林雅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她看了眼棋盘,什么都没看懂,遂又看向他:“谁告诉你的这些事?总不会是这盘棋吧?”

“为什么不能是它呢?”舒林雅温和一笑,“姐姐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万物皆有灵性’,这棋亦不是死的,就像这盘,你可以说它是棋盘,也可以说它是命盘,它既可以分输赢,也可以推命运,这么看来,是不是它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无聊?”

杨若涵尚未作答,围在两人跟前的人开始窃窃私语,命盘果然比棋盘更吸引人,不过,传到他耳中更多的一句话是:真的假的?围棋怎么可能推算命运呢?

舒林雅抬头看向众人,淡淡问道:“还有谁想试试吗?可以坐过来。”

话音刚落,一位奶奶站出来:“我想试试。”

杨若涵起身将位置让给了她。

舒林雅看了眼棋盘,成格的棋子未动,只将格子里边的棋子一一拈回棋盒,然后边问问题边落子。

“奶奶今年贵庚?”

“63喽。”

“生日可记得哪天?”

“12月6号。”

“奶奶来此挺久了吧?”

“是挺久了,下个月就满三年了。”

“奶奶面容慈祥,是个有福之人,半生辛苦,大劫大难都已过去,往后必定子孙满堂,福寿双全。”

这位奶奶姓王名秋月,四年前的十月份假期,家中独子带着儿媳和孙子回家探亲,却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一家三口不幸离世。

王奶奶遭受不住这样的意外打击,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曾多次入院治疗,试图自杀三次皆被救回,后经人介绍认识了花詹,才来到这里。

如今虽然过去了三年,情绪平稳许多,此时听他说到这样的话时,心里依然如大风刮过,她喃喃重复道:“子孙满堂?”

舒林雅轻轻将小手附在她的手背上,微微一笑,“是呀,奶奶,何必拘于一家姓。”

王秋月看着他清澈的眼神中流淌着温暖的光,也轻轻的笑了:“好孩子,你说得对。”

这三年里,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在这里得到了痊愈,现在,她也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同样遭遇难关的孩子们。

在这里,大家都爱叫她“王妈妈”,年龄小的还会叫她一声“王奶奶”。

余生,她还想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走自己最想走的路。

她觉得舒林雅说的对。

往后,她定会子孙满堂,福寿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