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陈牧坐在书桌前,看着自己精心撰写的武侠小说手稿,密密麻麻的文字承载着他构建的那个唐末刺客江湖。他知道,是时候将这份心血转化成电子文档,开启投稿之旅了。

“王哥,陪我去买台电脑吧。”陈牧对着一旁的保镖王强说道。王强点点头,两人一同出了门。

在电脑城,陈牧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在各个品牌的电脑专柜前穿梭,仔细对比着不同电脑的配置和性能。最终,他选定了一台配置颇高的台式电脑,想着这台电脑将助力他的小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抱着崭新的电脑回到家,陈牧迫不及待地将其组装好,然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手稿逐字逐句录入电脑。键盘敲击声在房间里回荡,每敲下一个字符,他都仿佛看到自己笔下的刺客们在江湖中快意恩仇。

手稿录入完成后,陈牧又觉得光有电子稿还不够,他还需要将小说打印出来。于是,他再次和王强前往电脑城,购置了一台打印机。当打印机被搬回家,调试好,发出“嗡嗡”的工作声时,陈牧的心跳也不自觉加快。

他坐在打印机前,看着一页页印着小说文字的纸张缓缓吐出。前20章,是他故事的开篇,也是他叩响文学殿堂大门的敲门砖。他仔细整理好打印出来的稿子,用订书机装订得整整齐齐。

一份稿子,他准备投给《古今传奇》杂志,这本杂志以刊登精彩的传奇故事闻名,他觉得自己的武侠小说定能在那里找到知音;另一份,他打算寄给长江文艺出版社,那是有着深厚底蕴和影响力的出版机构,若是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自己的小说便能与更多读者见面。

陈牧将两份稿子分别装入信封,写上收件地址和联系方式,郑重地交给王强:“王哥,麻烦你帮我把这两份稿子寄出去。”王强接过信封,认真地点点头。看着王强离去的背影,陈牧满心期待,期待着自己的小说能得到回应,期待着那个唐末刺客江湖能被更多人知晓。在《古今传奇》杂志社里,编辑小张像往常一样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投稿邮件。突然,陈牧的小说映入他的眼帘。起初,只是被独特的唐末刺客设定吸引,但深入阅读后,小张愈发激动,他意识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小张迫不及待地拿着稿子冲进主编办公室,兴奋地说:“主编,我发现一部特别精彩的小说,设定独特,情节跌宕起伏,武侠和历史融合得恰到好处!”主编接过稿子,戴上眼镜,认真看了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主编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这稿子确实不错,不过是长篇小说,我们得慎重考虑。”主编说道。小张连忙回应:“我觉得完全可以签约连载,现在读者就喜欢这种有深度又刺激的故事,肯定能提升咱们杂志的销量和口碑。”主编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联系作者吧,千字60元的新人价,虽然是新人价,但也在50到80元每千字的正常新人价格区间内,看看作者愿不愿意。”

很快,陈牧接到了《古今传奇》杂志社的电话。得知自己的小说有机会签约连载,他很高兴得说:“愿意,我当然愿意!太感谢你们的认可了!”挂了电话,陈牧感觉自己像在做梦一样,那个在脑海里构思的唐末刺客江湖,终于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了。陈牧的小说在《古今传奇》杂志上一经连载,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读者们被独特的唐末刺客江湖设定深深吸引,信件和电话如雪花般飞向杂志社,表达对小说的喜爱,还有不少人催更。陈牧也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时常收到粉丝来信,让他备受鼓舞。

然而,随着连载推进,创作压力也接踵而至。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精彩度,陈牧,有时灵感枯竭,他会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有一次,截稿日期临近,可他对新章节的情节走向仍不满意,反复修改,焦虑得饭都吃不下。

在这段艰难时期,陈牧结识了同为《古今传奇》签约作家的李老。李老年过六旬,创作经验丰富,在一场隆重的文学交流活动上,陈牧被簇拥在人群之中,大家纷纷对他出版的小说表达赞赏。李老好不容易挤过人群,来到陈牧面前。他上下打量着陈牧,眼中满是惊讶:“小陈,你这小说写得老辣深刻,我一直以为作者是个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的人,没想到你年纪这么小!”

陈牧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着说:“李老,我就是从小喜欢历史和武侠,有了灵感就写下来了,没什么经验,让您见笑了。”李老拍了拍陈牧的肩膀,感慨道:“英雄出少年啊!想当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摸索怎么讲故事呢,你却已经能驾驭这么宏大的题材,前途不可限量!”

周围的作家们也围拢过来,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有人说道:“是啊,陈牧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成就,我们可得加油咯!”另一位资深作家也附和:“后生可畏,这股创作的冲劲和才华,真是让人佩服。”

李老接着说:“小陈,你这年纪轻轻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可别骄傲。创作之路还长,多沉淀、多积累,未来肯定能写出更了不起的作品。”陈牧认真地点点头:“李老,您的话我一定记在心里,以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

这场交流活动结束后,陈牧和李老的情谊愈发深厚。李老时常邀请陈牧到家中,分享自己多年的创作心得,还将珍藏的历史典籍和文学着作借给陈牧阅读。在李老的指导和鼓励下,陈牧对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他看出陈牧的困境,主动约他见面。在一间古色古香的茶馆里,李老语重心长地说:“小陈啊,创作就是一场马拉松,急不得。遇到瓶颈时,不妨停下脚步,出去走走,生活才是灵感的源泉。”

陈牧深受启发,此后他常去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还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观察人间百态。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注入新活力,故事里的人物愈发鲜活,情节也更加曲折。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陈牧的小说赞赏有加。有部分资深读者在杂志论坛上质疑他的历史知识,认为某些情节与史实不符,还批评他过度追求武侠的奇幻,忽略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些负面评价让陈牧陷入自我怀疑,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方向,担心失去读者的信任。

就在陈牧迷茫之际,杂志社主编打来电话:“小陈,别被那些负面声音影响,你小说的独特之处就是把历史和武侠巧妙融合,这才是吸引读者的地方。坚持自己的风格,大胆创作。”在主编的鼓励下,陈牧重拾信心,他详细回复读者的质疑,解释创作意图,同时更加严谨地对待历史资料,让小说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兼具历史的真实性。

随着故事进入高潮,小说的热度持续攀升,甚至引起影视公司的关注。一家知名影视公司联系陈牧,表达购买影视改编权的意向。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陈牧既惊喜又紧张,他深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也担心改编后的作品无法还原自己小说的精髓。经过深思熟虑,陈牧决定婉拒,现在版权费这么低,陈牧又不缺钱所以暂时不想出售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