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省城的阳光洒在陈新忙碌的身影上,麻辣烫店的筹备正处于关键阶段,他实在无法脱身。陈牧只请了三天假加上周六周日五天时间,李秀深知陈牧不能耽误学业,虽然陈牧成绩优秀,便决定带着儿子先行回家。

“新,这边就辛苦你了,家里我会照顾好,你放心。”李秀拉着行李箱,满眼关切地看着陈新。陈新上前轻轻抱了抱李秀和陈牧,“你们路上注意安全,牧儿回去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

陈牧有些不舍地拉着陈新的手,“爸爸,你在努力赚钱,我会乖乖的,你在这边也要照顾好自己。”陈新蹲下身,摸了摸陈牧的头,“等这边一切都安排妥当,爸爸就回去看你,说不定到时候麻辣烫店都开业了呢。”

在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李秀和陈牧坐在座位上,陈牧望着窗外的飞机,思绪却飘到了爸爸身上。“妈妈,爸爸一个人在这边,会不会很辛苦啊?”陈牧担心地问道。李秀温柔地摸了摸他的脸,“爸爸是在为我们的家努力奋斗,虽然辛苦,但他肯定很开心。我们回去也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让爸爸操心。”

登上飞机后,陈牧透过舷窗看着逐渐远去的省城,暗暗在心里为爸爸加油。回到家后,陈牧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而李秀也一边操持着家里的事务,一边和陈新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家中的情况,关心他在省城的进展。尽管一家人暂时分隔两地,但他们的心紧紧相连,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期待着下一次的团聚,也期待着陈新在省城开拓市场取得成功。在没有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的1991年,陈新为了加快省城麻辣烫市场教育的进程,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办法。

他先是在学校、商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色彩鲜艳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画着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各类食材在红亮的汤汁中若隐若现,旁边配上简单易懂的文字介绍,如“全新美食——麻辣烫,麻辣鲜香,一口就上瘾!”,力求在视觉上吸引路人的目光。

接着,陈新带着员工在学校门口、商业街等人潮涌动处发放传单。传单不仅详细介绍了麻辣烫的食材、口味,还附上了店铺的位置和开业优惠信息。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麻辣烫,他还组织了大规模的试吃活动。在商场门口搭建起临时摊位,现场煮制各种口味的麻辣烫,邀请过往行人免费品尝。员工们热情地招呼着路人:“尝尝看,这是我们店的特色麻辣烫,绝对是您没吃过的美味!”试吃的人络绎不绝,大家一边品尝,一边交流着感受,“这味道真特别,又麻又辣,食材还很新鲜。”“是啊,以前都没听说过,还挺好吃的。”

陈新还利用当地的广播电台,投放广告。用充满感染力的声音介绍麻辣烫,吸引听众的注意。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省城的大街小巷渐渐有了麻辣烫的话题,市场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为店铺的正式开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周六一大早,阳光洒在大学校门口,陈新的麻辣烫店前热闹非凡。店门口挂着鲜艳的横幅,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篮,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吸引了众多学生和路人的目光。

这时,大二学生晓妍和闺蜜路过,晓妍眼睛一亮,兴奋地拉住闺蜜的胳膊:“快看,就是这家麻辣烫店!上次试吃的时候我就被惊艳到了,今天开业,咱们再去尝尝!”闺蜜一脸好奇,被晓妍拽着往店里走:“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吃?说得我都馋了。”

走进店里,装修简约又温馨,墙壁上挂着各种食材的图片,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老板陈新热情地迎上来:“欢迎光临!开业有优惠,今天消费打八折!”晓妍笑着回应:“老板,我们可算盼到您开业了,上次试吃就一直惦记着这味道。”

两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晓妍熟练地拿起菜单,一边勾选一边给闺蜜介绍:“这个牛肉丸必点,是他们家自己做的,特别q弹,咬一口还会爆汁;还有这个蔬菜,特别新鲜,在麻辣鲜香的汤底里一涮,味道绝了。”闺蜜看着晓妍滔滔不绝的样子,打趣道:“看把你馋的,今天可得多吃点。”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就端上来了。红亮的汤汁包裹着各种食材,香气扑鼻。晓妍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丸子,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还是这个味儿,太好吃了!”闺蜜也赶紧尝了一口,眼睛瞬间瞪大:“哇,真的好好吃,怪不得你一直念叨。”

周围的食客们也都吃得津津有味,不时传来赞叹声。“这麻辣烫味道真地道,以后又多了个吃饭的好去处。”“是啊,价格也实惠,份量还足。”晓妍和闺蜜一边吃,一边分享着美食的快乐,还不忘给其他同学推荐这家宝藏麻辣烫店。夜幕降临,省城最有名的酒楼里,陈新满脸笑意,正热情地招呼着一位戴着眼镜、神情儒雅的中年人,这人便是省城晚报的张记者。

“张记者,今天可得好好谢谢您能赏光,这顿饭您一定吃好喝好。”陈新说着,给张记者斟满了酒。张记者客气地笑了笑,“陈老板太客气了,不过我还是好奇,您找我到底有啥事?”

陈新放下酒壶,表情认真起来:“实不相瞒,我在省城开了几家麻辣烫店,这麻辣烫是个新鲜玩意儿,好多人都还不了解。我就想着,要是能在您的晚报上宣传宣传,肯定能让更多人知道。”说着,陈新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轻轻推到张记者面前,“张记者,这是一点小意思,还请您多费心。”

张记者看了看信封,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了起来,“陈老板这么有诚意,我肯定尽力。不过软文得写得真实有趣,您先给我详细说说这麻辣烫的特色。”

陈新一听,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咱们这麻辣烫,汤底是用牛骨和多种秘制香料熬制的,味道浓郁醇厚,辣而不燥;食材都是当天新鲜采购,丸子也是我自己工厂生产,绝对真材实料。而且吃法多样,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张记者边听边点头,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一顿饭下来,两人相谈甚欢。几天后,省城晚报上登出了一篇名为《省城新滋味,麻辣烫的奇妙之旅》的软文。文章详细介绍了麻辣烫的起源、制作方法和独特口感,还特别提到了陈新店里的特色。一时间,这篇软文在省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都对麻辣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新的麻辣烫店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顾客,生意愈发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