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十七八间 > 第43章 留下病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那天撞到的人,就是信的落款人陈娇娇。

事故发生后,虽然陈娇娇给交警提供了一条线索“撞她的车进了县政府的大门”,交警也认真对待了这一线索,查看了当晚进出县政府大门的登记本,逐一排查了所有登记过的车辆,但交警不知道,也没想到还有“书记、县长的专车出入县政府大门,是不停车登记的。”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再说就算是知道有这一规定,那谁又会有那么大的想象力,会想到他这个县长是肇事逃逸者呢?就算有这样的想象力,那又有谁敢去问、去查呢?这样就天然遗漏掉了他。

他本以为交警没有查到他这个肇事者,这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过去。但事情的发展却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简单,陈娇娇的父母相信陈娇娇说的话,认为肇事车进了县政府,肇事者就是县政府的人,认为交警有意偏袒肇事者,便不停地到县政府上访,没有结果后,又接着到市里、省里上访。

为了避免陈娇娇的父母采取进一步的过激反应,他不得不装好人,让时任县信访局局长的赵碧兰出面,以出于陈娇娇家的实际困难,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跟陈娇娇的父母面谈,条件是只要陈娇娇的父母不再上访,即由县政府出面协调县医院,给陈娇娇减免部分医药费,但陈娇娇的家人拒绝这样的条件,且在陈娇娇出院后,更加频繁的到县政府上访,搞得赵碧兰厌烦不堪,为了完成他交待的任务,竟几次对陈娇娇动粗。当听赵碧兰说陈娇娇跟随父母进入县政府上访时会悄悄地到一些局、办认人后,他便以影响县政府的正常工作秩序为名,让赵碧兰通知值守县政府大门的县武警中队,不准陈娇娇一家再进入县政府的大门。陈娇娇一家进不了县政府的大门,竟整天吃住不离地守在县政府的大门口,并放言,找不到肇事者,就不离开,就算是全家冻死、饿死在县政府大门前,也要辨认出肇事者。这事后来演变成了有名的“陈娇娇”事件。

陈娇娇一家在县政府大门处守了一个多月后,因想了各种办法都不能劝其离开,他便授意赵碧兰以县政府的名义让相关部门把陈娇娇一家强行送进精神病院。陈娇娇一家在精神病院绝食相抗,他怕出人命,只好指示把人放出。陈娇娇一家从精神病院放出的当天,更是反应激烈,不但一家人又到县政府的大门处静坐,同时还邀请了几十名亲友和同村的村民把县政府的大门给堵了,提出明确条件,首先要面见书记、县长,要求县委、政府必须先追究作出把陈忘一家人送进精神病院的人的责任,聚众的人才会离开。他知道陈娇娇家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后,哪敢答应,只好硬着头皮,动用警力,指示县公安局以扰乱公共安全秩序为由,对陈娇娇一家及几个带头堵门的村民进行现场抓捕,要对这些人进行刑留,想以强硬和高压的态势果断处理此事。在抓捕的过程中,遭到陈娇娇一家及亲友、村民的极力反抗,接着整个县城几千“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加入到其中,局势很快失控,演变成了公职人员和老百姓的严重肢体冲突,造成多人受伤,十多辆警车和县政府的公车被烧毁,县政府多处办公场所被打砸破坏的恶性群体性事件。此事后由省、市出面才平息下来。此后,这件事被称为 “陈娇娇事件”。

在“陈娇娇事件”发生前后的那段时间里,他不敢乘车从县政府大门出入,更不敢步行走出县政府的大门,好在县政府大院与他所住的县政府招待所有那道小门,在他不得不外出时,让驾驶员把车开到招待所接他,不然他可能真要被陈娇娇认出来,就算陈娇娇认不出他,也会被周围的人怀疑上,因为他不可能一个月不出县政府大院。那一个月在县政府大院上班的人,是人人自危,生怕被别人怀疑上自己。当时要不是他暗中阻止有人提出同意让陈娇娇进入县政府指认肇事者来平息事态,要不是自己对案子的干预,说不定他就真被陈娇娇给指认出来了。

陈娇娇还活着是他没想到的,没想到陈娇娇还看清了他的长相,说出了他的体貌特征“高个子,大背头,戴眼镜”,没想到陈娇娇为了找到他竟放弃上学,没想到陈娇娇的一家人会有那么大的毅力,会那么倔犟,更没想到会演变成“陈娇娇事件”事件。这太多的没想到如一通乱拳,打得刚主政一方的他从此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那段时间,他白天是如坐针毡,晚上是噩梦连连,每天精神都高度紧张,每天所做的事就是以关注陈娇娇的事故处理进展为由,向赵碧兰了解陈娇娇一家人的动向。当得知陈娇娇已变得骨瘦如柴,陈娇娇的妈妈因陈娇娇的事而精神病复发,如果再这样下去将会出人命,他更是每天都胆战心惊,每天要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使得他从此留下了“失眠症”、“焦虑抑郁症”、“精神偏执症”等心理疾病,后来更发展成严重的精神障碍,使得他不得不每天都使用大量抗焦虑抑郁、镇静催眠药才能入睡,才能正常工作。“陈娇娇事件”后,他虽然长期接受治疗,甚至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没什么疗效,反而使他对镇静催眠药物形成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依赖。

“陈娇娇事件”发生后,在上下压力下,他挖空心思想了很多办法想把事情处理掉,但陈娇娇一家只要查出肇事者,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这是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最后他想到了那个让人不可理喻的“安排工作”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县政府向陈娇娇的父母口头承诺,只要陈娇娇回学校正常读书,家属不再上访、不再到县里闹、不再要求查到肇事者,那将来不管陈娇娇中考考多少分,都安排在县一中上高中,高考时不管考起什么大学,待大学毕业后,县政府都给安排一个工作。后来的事情发展说明,他想的这个办法还真起了作用,陈娇娇回校上课了,陈娇娇的亲属也再没闹了。当时他还暗自庆幸自己能想到这个办法,认为到陈娇娇参加工作时,那是要十多年以后的事,那时自己早已离开益宁,就不是自己的事了,就算到时要兑现承诺,也不是个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