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酒过三巡,教坊司的乐工们奏起《万寿无疆》乐章。六十四名舞姬身着霓裳羽衣,手持容央特制的“芳华香扇”,随着乐声翩然起舞。扇面轻摇间,特制的香粉随风飘散,整个广场都笼罩在似有若无的梨花香中。

最精彩的当属“百鸟朝凤”环节。驯鸟司放出九百九十九只训练有素的珍禽,这些鸟儿翅膀上都沾了容央调制的“引路香”,在空中组成“万寿”二字后,齐齐落在太和殿的飞檐上鸣叫,声音清脆悦耳。

酉时末,随着皇帝亲手点燃第一支“万寿火箭”,夜空中骤然绽放出金色牡丹状的烟花。这是工部特制的“天香烟花”,每一发都掺了容央提供的香粉,炸开时会随火星洒下阵阵香雨。

当最后一组“龙凤呈祥”烟花在夜空绽放时,皇帝突然宣旨晋封容央为超品诰命太子妃。这份诏书写在掺有金粉的澄心堂纸上,由翰林院五位学士共同誊写。

“咨尔太子妃容氏,柔嘉维则,淑慎性成,珩璜有则,礼教夙娴。是用晋尔为超品诰命太子妃,赐金册凤印,享亲王俸禄,准用九翚八凤仪仗......”

谢同銮接过诏书时,发现卷轴中暗藏玄机——轴心是空心的,里面装着容央调制的“同心香”。这个细节让谢同銮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执起容央的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轻轻一吻。不料逾矩的举动,却引得皇帝开怀大笑。

宴席将散,皇帝命人抬出早已备好的赏赐。给容央的特别赏赐装在九个紫檀木匣中,一匣南海明珠九十九颗,颗颗浑圆如龙眼,一匣御香坊的金制调香器具全套,一匣失传已久的《香乘》古籍......

最令人意外的是瑶华长公主旧居的地契。

当容央打开最后一个木匣时,珍珠面帘后的眼眶已然湿润。皇帝温声道:“你母亲当年最爱的香阁,朕一直留着。如今物归原主,望你继承她的才情。”

月色如水,这场持续了整整十二个时辰的万寿庆典终于落下帷幕。

在百官的山呼万岁声中,谢同銮紧紧握住了容央微微颤抖的手。烟花映照下,她珍珠面帘后的笑靥比满城灯火还要璀璨。

瑶华长公主旧居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缓缓开启,尘封十五年的香阁终于重见天日。容央站在庭院中央,望着爬满藤蔓的雕花窗棂,指尖轻触门环上斑驳的鎏金凤纹。拂霜带着十二名宫女正在清扫院落,忽然发出一声惊呼:

“太子妃快看!”

拨开厚厚的蛛网,一架完整的调香器具在晨光中显露真容。紫檀木的多宝阁上,各式琉璃瓶、玉臼、铜秤一应俱全。最令人惊异的是正中那座鎏金香炉——炉身雕刻着九凤朝阳的图案,凤眼竟是用罕见的血珀镶嵌而成。

“这是......”容央的手指抚过香炉底部,触到一行阴刻小字:“永和十二年,瑶华为爱女央央制”。

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她从未想过,母亲竟在生前就为她准备了这些。谢同銮从身后轻轻环住她颤抖的肩膀,温热的掌心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岳母大人定是早知你会继承她的天赋。”

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容央在香阁暗格中发现一本靛蓝色封皮的札记。翻开泛黄的纸张,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札记中不仅记载着数百种香方,更夹着几页笔迹不同的记录:

“永和十五年三月初七,陛下头痛加剧,吾以清心香为引,竟见呕血......疑香料有异......”

“四月初九,查得龙涎香中掺有曼陀罗.........经手者继后宫人......”

容央的手指猛地收紧,纸张发出脆响。这些零散的记录拼凑出一个可怕的猜测——母亲当年可能发现了后宫有人借香料下毒,而这或许与她后来死因有关。

“拂霜,去请陈叔即刻入宫。”容央的声音异常冷静,“就说......我发现了一种新香方需要请教。”

陈叔在灯下反复查验那几页札记,眉头越皱越紧。“这确实是长公主的笔迹......但最后这几行墨色较新,应是后来添加的。”老调香师举起纸页对着烛光,“你看这个“继”字最后一笔微微发蓝,这是掺了蓝矾的迹象。”

容央心头一震。蓝矾是验毒的常用药剂,母亲显然是在用这种方法标记可疑之人。

“师父可还记得,永和十五年宫中可有什么变故?”

陈叔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年春天......继后的兄长突然被提拔为兵部尚书,而当时掌管兵权的正是......”他忽然噤声,做了个“瑶华长公主”的口型。

殿外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谢同銮眼神一凛,佩剑已然出鞘三寸。门开处,只见一个面生的小宫女跪在地上发抖,打翻的茶盏还在冒着热气。

“奴、奴婢该死......是来送安神茶的......”

容央缓步上前,指尖在茶汤上轻轻一掠,不动声色地嗅了嗅:“无妨,下去吧。”待宫女退下,她立刻用银簪探入茶中——簪尖瞬间泛起诡异的青黑色。

“是马钱子。”陈叔倒吸一口凉气,“见血封喉的剧毒。”

当夜,东宫突然传出太子妃突发急病的消息。太医院院判匆匆赶来,诊脉后面色大变:“这......这是中了曼陀罗之毒!”

消息像野火般传遍后宫。子时三刻,一个黑影悄悄潜入药库,正欲调换记录册时,埋伏多时的金吾卫一拥而上。火把照亮下,竟是淑妃身边的崔嬷嬷。

“老奴冤枉啊!只是来取......”她的狡辩戛然而止——容央完好无损地站在门口,手中捧着那本靛蓝色札记。

“嬷嬷是在找这个吗?”珍珠面帘后的声音冷若冰霜,“不如说说,永和十五年的龙涎香里,除了曼陀罗还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