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柔和的阳光透过烘焙坊的窗棂,如轻纱般洒在一排排整齐的烤架上。烤架上的面包被阳光照得金黄,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陈阳站在操作台前,他身着白色的工作服,系着一条蓝色的围裙,手上戴着一副白色的手套。他的面前摆放着刚出炉的酸面包,这些面包还冒着热气,散发出浓郁的麦香。
陈阳手持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切割着面包。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每一刀都恰到好处,将面包切成均匀的薄片。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仔细检查着面包的质量。
就在这时,林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陈老板,这面包烤得怎么样?”林鸢手里拿着一杯温热的牛奶,她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陈阳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面包上。他咬了一口面包,慢慢地咀嚼着,感受着面包的口感和味道。
过了一会儿,陈阳的目光突然变得柔和起来,他低声说道:“这次的面包,有大地的味道。”
林鸢听了,不禁一愣,随即笑道:“你这话说得跟在做广告似的。”
陈阳微微一笑,没有反驳,只是将切好的面包递给了林鸢。林鸢接过面包,咬了一口,眼睛突然一亮,她惊讶地说道:“真的!这次的面包吃起来更香,更……更有层次感。”
陈阳点点头,\"最近尝试了新的发酵方式,用了本地的老面种,没想到效果不错。\"
林鸢若有所思地说道:\"老面种...你是说,你开始用咱们这儿特有的小麦?\"
陈阳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窗外:\"这小麦是我们本地特有的品种,虽然产量不大,但风味很独特。\"
林鸢笑了笑,突然说道:\"陈老板,你有没有想过,把这小麦推广出去?用你做的面包,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本地的小麦有多好。\"
陈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
2.
与此同时,在“小麦香”的门店里,宋小麦正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角落,热情地接待着一群特殊的客人。
“欢迎来到‘小麦香’,”宋小麦面带微笑,微微鞠躬,用亲切而温暖的声音说道,“欢迎你们来参观我们的面包制作过程。”
这批客人并非普通的顾客,他们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和食品研究者。他们对“小麦香”的面包制作工艺充满了好奇,希望通过这次参观,深入了解这家店是如何通过手工制作,展现出地方小麦独特的风味。
在参观过程中,宋小麦特别向客人们展示了她引以为傲的烤面包工艺。她详细地讲解了每一个步骤,从选择本地小麦开始,到如何巧妙地利用天然酵母进行发酵,再到如何运用精湛的烘焙技术,将地方小麦的独特风味完美地呈现出来。
客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宋小麦都一一耐心解答。当一位农业专家品尝了一口刚出炉的面包后,不禁赞叹道:“这面包不仅好吃,它还包含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听到这样的评价,宋小麦的脸上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认可,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满足。,\"这就是我想传达的理念,面包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
3.
几个月后,阳光洒在陈阳烘焙坊的玻璃门上,反射出淡淡的金色光芒。店内弥漫着浓郁的面包香气,顾客们在温暖的氛围中挑选着心仪的糕点。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身穿一套深灰色的西装,剪裁得体,线条流畅,透露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气质。他的手中握着一杯咖啡,热气腾腾,袅袅上升的白气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朦胧。
男人的目光缓缓扫过店内,最终落在了正在忙碌的陈阳身上。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似乎对这个小小的烘焙坊充满了兴趣。
陈阳注意到了男人的注视,他抬起头,与男人的目光交汇。男人微微一笑,走上前来,自我介绍道:“你就是陈阳吧?我叫李志远,是农业部的负责人。”
陈阳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农业部的负责人会亲自来到他的店里。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笑着说道:“李先生,久仰大名。不过,农业部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志远笑了笑,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听说你在用我们的本地小麦做面包,而且效果还不错?”
陈阳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是的,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本地的老面种,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做出了一些满意的作品。”
李志远点了点头,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欣赏:“其实,我们一直想推广本地的优质小麦品种,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你的面包,或许是个很好的契机。”
陈阳愣了一下,他似乎明白了李志远的来意。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兴奋,同时也有些疑惑:“李先生,你的意思是……”
李志远笑了笑,\"我们想和你合作,用你的面包,推广我们的本地小麦种植。\"
陈阳沉默了片刻,随即点了点头:\"好,我愿意试试。\"
---
4.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陈阳满怀信心地开启了他的小麦推广计划。他深知,要想让这种优质的小麦品种得到广泛认可,必须要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于是,陈阳积极与本地的几家农场进行沟通合作,共同推广种植一种名为“金穗”的小麦品种。这种小麦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具有浓郁的麦香和独特的口感。
与此同时,陈阳还与几家专业的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共同研究如何通过先进的面包制作技术,将地方小麦的独特风味完美地展现出来。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研发出了一款令人惊艳的面包。
这天,陈阳邀请了几家合作农场的主人前来品尝这款新面包。其中,一位名叫李大山的农场主对这款面包赞不绝口。他一边咀嚼着面包,一边赞叹道:“陈老板,你这面包真不错啊!我种了一辈子小麦,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香的面包呢。”
陈阳微笑着递给他一块面包,说道:“李大叔,这可都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啊。”
李大山连连点头,感慨地说:“是啊,要是早些年就能这样就好了,咱们的小麦也不至于被当成饲料卖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陈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现在也不晚啊。\"
---
5.
与此同时,\"小麦香\"的门店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面包师,特意来学习\"小麦香\"的面包制作技术。
\"这里的小麦真不错,\"一位来自南方的面包师品尝着手里的面包,满脸惊喜,\"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小麦面包。\"
宋小麦笑了笑,\"这可不是普通的小麦,而是我们本地特有的品种。\"
面包师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能把这种小麦带回南方,或许也能培养出风味独特的面包。\"
宋小麦笑了笑,鼓励道:\"你可以试试看啊。\"
面包师点点头,坚定地说道:\"我一定会的!\"
---
6.
一年后,陈阳的小麦面包正式推向市场,立即引起了轰动。各地的面包师纷纷表示,这种面包的味道和他们以往见过的任何面包都不一样,更有人将其称作\"土地的味道\"。媒体纷纷报道,用\"从土地到餐桌\"来形容这种独特的面包文化。
在一场国际食品展览上,一位来自法国的面包师品尝了这种面包,赞不绝口:\"这是我吃过最具地方风味的面包,它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
宋小麦在展台的另一边,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自豪。
\"小麦香\"的名声已经远远超出了国界,成为了各国面包师争相模仿的对象。而在陈阳的带领下,本地小麦的种植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
7.
夜深人静时,陈阳站在烘焙坊的窗前,望着远处的田野。他想起了一个月前李大山对他说的话:
\"我种了一辈子小麦,第一次看到面包能做得这么香。\"
他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在做面包,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信仰。
与此同时,宋小麦站在\"小麦香\"的门口,注视着逐渐散去的顾客,忽然对身边的小楠说:\"我们不仅仅是在卖面包,我们是在卖一种信仰。\"
小楠眨眨眼,笑着补充:\"信仰是有面包香的!\"
宋小麦愣了愣,随即笑出声:\"没错,信仰是有面包香的。\"
---
8.
画面定格:陈阳的面包田与宋小麦的面包店交相辉映。麦浪随风起伏,面包香气似化作无形的桥梁,连接起每一只热爱土地的手。
而在某个国际食品论坛上,李志远指着大屏幕上陈阳和宋小麦的照片,对台下的听众说道:\"真正伟大的食品,不是冷冰冰的工业化产品,而是有温度的文化。感谢‘面包’,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土地的价值。\"
台下掌声如潮。